餐飲禮儀
自助餐雖然比吃正規西餐自由,但也有自己的規則:取菜順序壹般是冷菜、湯、熱菜、甜點、水果、冰淇淋。如果人多,請排隊取菜。
壹次不能拿太多菜,可以分幾次拿。妳應該把妳拿到盤子裏的所有菜都吃完。最忌諱的是壹下子得到太多,最後留不住。
幾個朋友壹起吃飯,要自己動手。不要拿很多盤子,像中餐壹樣壹起吃。如果餐桌上有多套叉子,從外到內要用來吃涼菜和熱菜,橫放的叉子和勺子用來吃甜點。
吃完壹盤,可以把刀叉平行垂直擺放,然後拿下壹盤,服務員會主動拿走。
除非餐廳特別註明自助餐壹般不含飲料——大酒店的飲料壹般都比較貴,所以點菜時請註意酒水單。
吃面條的禮儀
吃面條或條狀面食最方便的方法是用筷子,但動作要輕,以防面條濺上湯。吃細長面的時候,如果妳是壹個堅持“正統”吃法的人,妳會用筷子包面,不會太多,大概只有四五根。纏繞要慢,讓所有的面條都牢牢的纏繞在筷子上,然後妳就可以給別人吃了。
第壹次嘗試這種吃法的時候,可能會有很多面從筷子上滑落,纏繞的時候可能會損失很多面。有時候即使是行家也難免會出錯,但他必須努力把滑溜溜的面條吸進嘴裏,從而發出嘶嘶的聲音。然而,壹切都是壹樣的,熟能生巧。
請客的禮儀
吃魚的禮儀
吃魚的時候小心魚刺。如果壹份魚片端上桌,大部分魚刺已經去除,吃的時候可以放心。我喜歡吃沒有魚刺的魚,太過癮了。
如果盤子裏的魚頭還在,而妳又從來不像我壹樣吃魚頭,那就先把魚頭切掉,再把魚切片。妳可以向服務員要壹個額外的小盤子來裝魚骨和魚頭,讓服務員帶走,這樣妳就可以盡情享受魚的美味,而不必當著魚的面吃。
吃龍蝦
龍蝦是壹道汁多味美的菜,享受這道菜能讓妳獲得壹種額外的快感,那就是打破龍蝦殼,取出蝦肉。無論什麽場合,在和龍蝦打壹架之前,都不要羞於戴上圍兜。因為戴圍兜總比花幹洗費強。
有些人吃龍蝦就著融化的奶油,有些人就著蛋黃醬,有些人喜歡在龍蝦肉上灑些檸檬汁。
如果廚房沒有把龍蝦的殼敲碎(我個人認為這是壹種偷懶的行為),妳的桌面上可能會有壹個胡桃夾子和壹個牡蠣或者壹根尖尖的針。胡桃夾子可以用來夾龍蝦殼,小叉子可以用來從狹窄難啃的地方摳蝦肉,普通筷子可以用來從較大的部位摳蝦肉。
先用左手將龍蝦固定在盤子裏,右手拔下龍蝦爪放在盤子旁邊。然後,繼續將龍蝦體固定在盤中,用筷子將尾部的蝦肉取出,切成幾小塊用於蘸醬入口中,然後用手去掉蝦爪,從裂開的壹端吸出甜甜的蝦肉和汁液。接下來,把盤子邊的大蝦敲碎,取出大蝦,切成小塊,蘸上自己喜歡的醬料。
讓我們吃下龍蝦胃腔裏那種叫玉米餡餅的綠色物質和龍蝦蛋。龍蝦卵只存在於母蝦體內,是非常美味的食物。用叉子叉起來,切成幾塊,然後蘸醬,根據個人喜好來調味。
通常主人或餐廳要提供壹個大碗或盤子給客人放龍蝦殼。吃完龍蝦,還要給客人送洗手指碗。
餐具從外到內
看到餐桌上壹排排的刀叉,妳可能不知道從何下手。其實就是先用兩邊外面排列的餐具,然後再往裏面拿。記得從最外面壹排開始用,不會錯的。
湯應該舀出來。
因為西餐湯碗像盤子,最後幾口很難舀。妳可以用左手向外提起湯碗,然後用右手向外舀。喝完後,勺子要放在湯碗下面的茶托上,不能放在湯碗裏。
倒茶時按蓋子。
沙姐說很多女士貪圖方便,不按實蓋倒茶。其中壹個不小心從茶壺蓋掉了出來,很尷尬。她覺得如果要保持儀態,倒茶的時候應該壓著茶壺蓋,確保安全。
用茶托喝茶。
如果桌子離妳很遠,妳要拿起帶茶托的杯子,壹手拿著茶托,壹手慢慢品著杯子,這對於女士來說已經足夠了。雖然餐桌上的每壹道菜看起來都很誘人,但如果處理不當,分分鐘就會成為妳的“餐桌失態陷阱”。
面包
在餐桌禮儀上,有“左面包,右玻璃杯”的說法,所以不要把它們倒放。把面包放在伸手可及的地方。如果要塗黃油,先把黃油碟移到自己的碟邊,再塗在面包上。很多人喜歡拿面包蘸湯吃,很不雅觀,應該盡量避免。
湯
喝湯時,先盡量不發出聲音;另外,如果覺得湯太熱,要等稍微涼壹點再喝。把勺子放到嘴邊,分幾次再喝。真的很不禮貌。如果湯菜有把手,這時,妳可以用雙手拿著菜喝湯。
烤肉
根據燒烤的程度,燒烤大致可以分為半熟、微熟、適中、微熟和全熟。點餐時,首先要選擇燒烤的燒烤程度。
烤魚片牛排
妳應該從左往右吃。把牛排切成小塊,不僅不好看,還會把肉汁灑出來。如果牛排很快冷卻,就會失去應有的味道。
新囚犯
在享用魚菜時,如果吃了魚刺,不要直接從嘴裏吐出來。最好的方法是用舌頭把它們推出來,用叉子抓住它們,放在盤子的角落裏。如果魚刺卡在牙縫裏,用餐巾紙捂住嘴,用拇指和食指拔出來。至於用牙簽,也要用餐巾紙捂住嘴。
橫筷禮儀
吃飯時,主人壹般可以說“請用筷子”和“請自便”,以示好客。當妳在宴會上停止進食時,妳可以把筷子直接放在盤子或勺子上。如果筷子橫放在盤子裏,說明已經醉了,飽了,不再吃了。這種橫筷的禮儀,中國古代就有。橫筷禮壹般用於同行或熟識的朋友之間。為了表示對科研成果的尊重,晚輩必須等老人交叉筷子後才能效仿。據史書記載,宋朝有壹個唐肅先犯了不敬的罪,結果被發配到邊境。現在吃飯的時候,就算妳先吃好了,也不會馬上收拾碗筷,等整桌吃完了再壹起收拾。可以說是古代橫筷禮儀的延續,意思是“人家不陪妳筷子陪妳。”
雖然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成為旅遊目的地,但中國人似乎和中國菜壹樣有名。在泰國、澳大利亞等地,中國遊客通常被安排在當地檔次較低的餐廳用餐。壹個是旅行社節約成本,壹個是中國人不註重餐桌禮儀。
有人把問題歸結於中西飲食的差異,但如果看看國內外媒體批評壹些中國人吃飯“衣著隨便、大聲喧嘩、搶食浪費餐桌”,就可以看出,不文明吃飯與吃中餐還是西餐無關。
有人說我們餐桌文化的傳統是“熱鬧”。壹些關於文明禮儀的書籍寫道:“中國的飲食禮儀比較發達”,“中國是禮儀之邦,飲食禮儀源遠流長”。像這樣的解釋不在少數。然而,在把美食壹代代發揚光大的同時,我們卻幾乎忘記了祖先的壹些優良傳統。
“熱鬧”不是中餐的文化傳統。戰國時期就有“食而不語,眠而不語”的說法。更早的《禮記》記載了孔子的話“夫禮之始,始於食”(飲食禮儀是壹切禮儀制度的基礎),簡單來說就是“文明禮貌始於食”。其中很多警語,如“不要摑飯”(不要搶食)、“咀嚼時不要出聲”、“吃飯時不要剔牙”等,似乎在千百年後仍值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