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心情說說 - 老子在《道德經》中寫道“雞犬之聲相聞,百姓老死不相往來”。原意是老子描述的理想社會。為什麽?

老子在《道德經》中寫道“雞犬之聲相聞,百姓老死不相往來”。原意是老子描述的理想社會。為什麽?

老子說:“鄰國相視,雞犬之聲相聞,人到死也不會交流”(第八十章)。也就是說:鄰國離得很近,能看到對方,能聽到雞叫狗叫,但至死都不說話。

大家要問了,老子不是想淡化人際交往和關系嗎?那麽我們能從他身上學到什麽智慧呢?

我們來解讀壹下三個意思。

第壹層,先說老子心中的人際關系理想境界。現代人當然不認同“小國寡民”、“鄰國相視,雞犬之聲相聞,人到死也不互動”的觀念。但如果換個角度來看,那麽我們可以發現,老子的思想是有其內在思考的。這是老子發現的。人類社會越發展,人際關系越復雜。這個道理我們壹想就明白了。比如原始農業社會,自給自足的生活讓人際關系變得非常簡單樸素。業務壹旦發展起來,人際關系就復雜多了。再比如,隨著時代的發展,以互聯網為信息交流方式,人際關系變得比以前更加復雜。

在第80章中,老子描述了壹個理想的國家、社會和人際關系,我們可以稱之為“烏托邦”、“伊甸園”或“世外桃源”。這裏充滿了舒適、從容、簡單、樸素、自足、平衡。人不打架,不打架,打架至死,愛名利,不貪財物。其實不僅僅是老子向往,把它描述得那麽美好。從那以後,有多少人向往和描述過這個,無論是中國的還是國外的。

當時老子處於壹個動蕩的時代,人際關系非常復雜。有許多矛盾和復雜的人際關系,如國家之間的戰爭,國家內部的政治權力鬥爭,國王和朝臣,大臣,統治者和人民,等等。妳看老子的書,會發現他對這件事有很多話要說。所以,老子在對歷史、現實社會、人際關系進行深刻反思後,向往的是已經逝去的古老樸素的社會和人際關系。這是第壹層意思。

第二個層面,他不僅向往個人的那種人際關系,更希望用這種簡單、樸素、自在的人際關系來修正當時及此後的人際關系。他提醒大家,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並不像現在這樣復雜難梳理,曾經有壹個理想的狀態。人能自我反省和調整嗎?甚至全人類都可以反思壹下,調整壹下嗎?這難道不深刻嗎?

老子還說過壹個非常睿智的道理:

天道,還是弓嗎?最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擁有多的會失去,擁有少的會彌補。天道的損失多到無法彌補,而人道不是:損失不足以彌補。誰能服務世界?唯有道。(第77章)

天道是平衡事物,人道則相反。天道是減盈方,補不足方,是平衡;人的方式是減少已經不足的壹方,補充到已經過剩的壹方。的確,在自然界,我們可以看到動態的生態平衡;我們可以看到社會的貧富不平衡。老子要人們效法天道。如果人們糾正了這種人際關系,那不是很好嗎?這是第二層意思。當然,在現實中,老子的這個想法是很難做到的。

第三個層面,老子從理想狀態回歸現實生活,在人際關系中教導人們智慧。國學大師錢穆曾說:“莊周是夢想家。”他補充道,“我不是。老子是個實幹家,他從人事形勢的利害得失出發,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所以我們看《莊子》,是莊周的夢蝶,把莊周變成了蝴蝶,像蝴蝶壹樣在現實和夢境中飛舞。莊子壹時如鯤鵬,擊水三千裏,鬥風九萬裏,遨遊藍天。老子當然有他的風采,但讀他的書,我常常從書中看到壹個謹慎而踏實的老子如履薄冰!

壹方面,老子向往“小國寡民”,“鄰國相向,雞犬之聲相聞,民不聊生,至死方休”的理想狀態,但他是壹個偉大的智者,當然清醒地面對現實,當然也要對現實中的人倫關系進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比如老子是反對戰爭的,他的理想國提出:“雖有甲兵,無新意。”這是什麽意思?即使在這個國家,雖然有盔甲武器,但也沒必要展示,因為沒必要在這裏打仗。在這裏對戰爭說不!但那是壹種理想的狀態。當時老子的生活中有很多戰爭,所以他必須仔細研究。他說;“災難大於輕敵。輕敵則失我之寶。”(第69章)所以,可以想象,面對如此復雜的人際關系問題,老子怎麽會輕視人事和人際關系問題呢?如果不重視,不會又是“幾寶失傳”嗎?

參考資料:

/jsp/olwritingcontent.jsp?bookid=1006000。cid=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