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心情說說 - 語文素養的概念是什麽,提高語文素養的途徑是什麽?

語文素養的概念是什麽,提高語文素養的途徑是什麽?

語文素養是指對語文能力、語文知識、思想感情、語言積累、語感、思維品質、道德修養、審美情趣、性格、學習方向、學習習慣的綜合評價。

語文素養是指學生在語文方面“相對穩定和基本的知識、能力、技能以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統壹的豐富內涵,是《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和《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中的核心概念。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應當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語文課要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和使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學生具備讀寫能力,能夠閱讀、寫作和口頭交流,適應實際需要。”在日常教學實踐中,學生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對語文不感興趣,讀文章語感差,無法用口語表達自己的想法,寫作文拼寫錯誤,詞匯量和想象力不足,即使是那些思維清晰、智商高的學生,也存在視野狹窄、文章空洞、缺乏美感的問題。這些都反映出學生的語文素養較低。從這個角度來說,語文素養對語文和學生的發展尤為重要,那麽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從壹線教學的角度來說,可以從平時的語文教學入手,找到壹些適合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途徑和方法。

第壹,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學生要想學好語文,提高語文素養,就必須積極培養學習語文的興趣。對學習感興趣不僅能使人集中註意力,深入思考,甚至達到廢寢忘食的境地;沒有興趣的學習會成為壹種苦役。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提高學習自覺性;引導學生明確學習語文的意義;努力使教學創新,增強對學生的吸引力;註重感情的培養,用感情激發興趣;培養學生廣泛的好奇心;通過美感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主動學習;語文課內學習要和課外學習相結合等等。

提問可以用來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從而引起學生積極的思考和求知的欲望,從而產生學習的興趣。懸疑法讓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關註感,就像張輝小說中的“我想知道下壹次會發生什麽”,將關註的心情轉化為學習的興趣。感染法,在教學中,教師要深入挖掘文本中蘊含的感情,讓學生從中受到感染,引起學生的興趣。激勵法,心理學認為對學生的評價應以鼓勵為主。多表揚和鼓勵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積極的學習動機,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誘導法是通過適當的方法來吸引學生對語文學習的其他興趣。

第二,課堂閱讀教學與課外閱讀指導相結合。

(1)課堂閱讀教學是提高小學生語文素養的主要途徑。

“課本是語文學習的載體,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榜樣。”(趙:探尋語文教學的真諦)教材中的課文數量雖然有限,但卻是學生積累和吸收優秀文化營養的主要窗口。人教版現行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例,很多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屬於經典作品,有壹定的寓意和深度,經得起音準和品味;教材中也有壹些具有時代特征和現代意識的作品,可以讓學生接受現代文明的熏陶。在閱讀教學中,我們可以借助它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有了它,我們可以向學生傳授語文知識,積累知識。可以用來訓練學生的閱讀技能;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它可以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總之,良好的課堂閱讀教學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關鍵。

1.課堂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感。

“語感”是學生語文素養的壹個重要方面。當壹個人聽話的時候,他能通過快速的感性經驗準確地抓住對方講話的要點,體會到講話中包含的感情,甚至能聽出言外之意,說明他有很強的語感;讀壹篇文章能準確地抓住文章的意思,也說明它有很強的語感。如果壹個人有很強的語感,他就能說得恰當自然,寫得準確。語感能力的高低決定語文能力的高低,語感能力的高低決定語文審美能力的高低。把培養語感作為語文教學的壹項重要任務,是當前語文教學改革的壹個思想亮點,是壹線語文教學的前提和基本任務,也是當前語文教學的目的之壹。

培養語感的途徑有:1,聯系生活,獲得語感。生活體驗是壹種非語言實踐,包括生活知識體驗、自然風景知識體驗和生活社會知識體驗。沒有這種體驗,語感培養是蒼白的,沒有生氣的,沒有表現力的。學生要多接觸生活,多觀察,多體驗,在生活體驗中積累語言素材;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聯系生活實踐,回憶生活經歷,喚起相關表象,聯想想象,欣賞文字形成的情景,理解其中蘊含的思想感情,獲得準確的語感。比如我在教月光歌的時候,就充分利用體驗式閱讀來培養學生的語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學生先讀課文了解大致內容後,我啟發他們說:“同學們,月光歌的寫作過程多麽感人啊!”!快速閱讀,把文中的‘貝多芬’換成‘我’,邊讀邊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學生們好奇地拿起課本,如饑似渴地讀著。他們不自覺地進入文本,真正地將自己與文本中的人物融為壹體,細膩的情感如涓涓細流。當讀到“盲女渴望親眼聽到貝多芬的演奏,但又怕哥哥傷心”時,她安慰哥哥:‘我只是說說而已。’過了壹會兒,有同學動情地說:“多善良的姑娘啊,她這麽通情達理,這麽體貼。”有同學說:“沒想到在這個偏僻的小鎮上,還有人這麽喜歡我的音樂。“她雖然窮,但我壹定要滿足她的願望,為她自己演奏。壹首歌。”當學生閱讀“貝多芬...推開了門...有壹個十六七歲的女孩坐在她面前,有壹張漂亮的臉,但她是盲人。”他壹驚,說:“是她嗎?這就是那個善良的女孩嗎?斷斷續續的鋼琴聲是來自她的手嗎?她真的很堅強,很有決心!這難道不體現了貝多芬對盲女的同情和關愛,以及她堅強善良的性格嗎?

2.讀懂體味,形成語感。要養成反復閱讀,潛心揣摩的習慣。我們要在充分閱讀的過程中感受整體,在閱讀中感受東西,在閱讀中培養語感,在閱讀中受到情感的影響。現在的語言學習缺乏足夠的閱讀訓練,閱讀的時間和次數太少,是學生語感不強的癥結所在。所以要多讀範文,壹定要熟悉精彩的段落和詩歌的精髓,集中精力揣摩。要通過情緒化的閱讀來表達語氣、節奏、句式以及作者的興趣和意圖。比如我在教朱自清的文章《匆匆》的時候,就給了學生足夠的時間大聲朗讀,以便熟悉。然後讓學生在讀完課文後談談他們的經歷。如果體驗不深刻,讓學生大聲朗讀課文來體會感受。最後,帶著情緒閱讀文本,通過情緒閱讀來表現作者的興趣和意圖。是通過閱讀揣摩意義,認識意義,欣賞語言之美來培養語感的過程。然後,熟讀背誦文章,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這是壹個從感覺到理解,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這樣就養成了良好的語言習慣,加強了語言修養,獲得了語感。

(2)課外輔導學生閱讀是提高小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保證。

新頒布的《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課外閱讀面和量並重,要求學生廣泛閱讀書報,閱讀各種類型、體裁、風格的作品。“提倡少做題,多讀書,讀好書,讀好書,讀全書。”隨著互聯網的普及,應該鼓勵學生瀏覽互聯網。壹個小學畢業生的課外閱讀總量應該不少於654.38+0萬字。課外閱讀是課堂閱讀的延伸和拓展。壹方面,課堂上學到的新知識往往需要課外閱讀的配合來加深理解。另壹方面,課堂上學到的技能可以在課外閱讀中作為知識技能的應用和測試。葉聖陶先生曾說:“少數語文水平好的學生,妳應該問問他們的經驗,異口同聲地說,他們在課外閱讀中受益匪淺。”顯然,廣泛的課外閱讀可以幫助學生開闊視野,豐富知識,增長智慧,提高閱讀和寫作能力。課外閱讀對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有很大作用。1.拓展閱讀與實踐,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每節課結束後,我會找與課文相關的材料給學生進行拓展閱讀,讓他們拓展閱讀。讓學生有新的感受,新的體驗。此外,他們可以訪問互聯網上的信息,以擴大他們的閱讀。下載過《安徒生童話》《湯姆索亞歷險記》等文章,還有小學生優秀作文。通過多讀書,提高學生的鑒賞水平,思想也逐漸深化。

2.多讀多背,讓學生積累更多的知識。

中國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曾說過,20世紀20年代他在北京大學學習時,教他們莎士比亞的壹位外國教授告訴他們壹上課就要讀莎士比亞。如果他們不理解,他們必須閱讀它。就這樣,讀了壹節課,我終於明白了莎士比亞戲劇的美。可見閱讀在語文學習中非常重要。葉聖陶先生多次重申“要形成讀書的習慣,必須多讀書”,在他的《精讀指導例題》壹文中,力勸“背誦”。正如詩人杜甫所說,“讀書如破萬卷,寫字如有神”。在教學中,註意多讀書。在《百合花》這篇文章的教學中,為了了解通訊者的性格特點,我讓學生默讀課文,並畫出表達通訊者性格特點的句子。同學們找到後,反復閱讀,了解通訊者的性格特點,了解描寫哪裏好,以後如何借鑒寫作方法,寫出這樣精彩的作品。由於註重朗讀和理解,學生們已經明確了如何寫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第三,開展漢語活動,豐富文化積累。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壹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要註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就是語文實踐...". "紙上談兵已經來不及了,妳永遠不知道這件事需要做。“我國最早的教育著作薛稷早已提出:“雖有美食,可知其味;雖有無上道,佛知其理。“無論什麽版本的教材,學生的語文實踐活動都是關註的。多年的語文教學讓我深深感受到,語文知識的積累只有通過具體的活動才能實現,這是豐富學生文化底蘊的必要途徑之壹。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實踐。

1,壹天壹句的積累,古詩名句、歇後語、成語典故、名言警句是課堂考察的重點。學生在積累的過程中找到漢字蘊含的審美價值和學習的樂趣,有利於教育教學的發展,更有利於培養學生對民族文化的感情。

2.不定期舉辦讀書會,有詩歌朗誦,經典文本朗誦。張誌公先生曾經說過:“詩歌的語言、音調和韻律給人以極大的閱讀樂趣”。結合課文新課標,每次都有優秀古詩詞作品的評選,分組舉行。要求學生認真閱讀和背誦,並談談自己的看法。這個活動增加積累,鍛煉語文,陶冶性情,培養審美能力和性趣,增加文化理解。

3,每日壹句,全班同學參加了“我喜歡名句”活動,每天由壹名同學將喜歡的名句寫在相應的欄目中,其余的同學可以自己寫或選擇,把自己喜歡的名句放在節選,日記或練習本的封面上,通過這壹活動,讓學生從枯燥的文學世界走向了自己心中的殿堂,也豐富了他們的寫作語言,學生的作品逐漸散發出壹種強烈的。

4.開展文學經典閱讀活動,引導學生閱讀名著,也是豐富學生文化底蘊的必由之路。經典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含義。特別是在我們國家,當我們是青少年的時候,我們應該把它作為我們學習生活的壹個重要部分,比如四書、史記、公羊傳等等。作為老師,每壹次閱讀都是我們第壹次接觸壹個世界,就像在現實中接受新鮮的體驗。多年以後,也許我們已經忘記了讀過的書,但它已經在我們身上留下了種子,它可以繼續在我們身上發揮作用。所以,在引導學生閱讀時,不僅要關註書中的情節,更要關註書中涉及的文學知識和做人的道理。俗話說“讀壹本好書,成就完美人生”,雖然我們已經意識到了這壹點,但在教學過程中卻未能更好地引導學生。

第四,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良好的語文習慣對提高語文素養有重要作用。良好的語文習慣有益於人的身心健康,有助於形成正確的思維方式和良好的思維品質。這種習慣會對語言功能的發展、漢語規範的形成、漢語能力的提高起到直接的作用。

培養良好的語文習慣,主要采取壹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建立教學公約,在教學初期花壹段時間,著重建立教學公約,為學生學習語文制定壹定的規則,比如語文課怎麽看書,怎麽提問,怎麽回答問題...每個老師的項目不同,但目的都是為了建立良好的課堂教學秩序,培養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傳授學習方法,加強訓練,培養良好的語文習慣,首先要有壹定的程序和方法,然後再加強訓練。比如培養預習的習慣,老師在指導預習的步驟和方法,逐漸形成壹定的思維方式,達到自動化的程度。這樣就養成了預習的習慣。嚴格和堅持,好的語文習慣不是短時間能養成的,壞的語文習慣也不是短時間能改變的,所以嚴格和堅持不懈的努力是需要時間的。

因此,在我們的語文教學中,要著眼於學生最終的自我發展,註重學生學習習慣和思維品質的培養,鼓勵學生認真閱讀,積極學習,通過活動積累營養,使學生不至於“陷入文化基礎斷裂的危險”。老師要想辦法讓學生喜歡我們的經典書籍和我們的語文,幫助學生紮紮實實走好語文學習的每壹步。努力讓學生對我們的民族語言有深厚的感情,區分閱讀,帶著“靈氣”學習語文,寫著有個性的文章。如果語文老師能為學生打好“精神基礎”,也能讓學生夢想明天。當我們的語文教學真正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欲望,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才會落到實處,語文教學改革才會大有可為。希望語文學習成為師生普遍感到快樂輕松的事情,因為學生有紮實的語文素養,有自由廣闊的語文學習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