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宦官亂象是宦官掌握軍權,可以隨意廢帝,是家奴欺負主子最厲害的朝代。
至於明朝的宦官亂局,我們就比較熟悉了,比如鼓勵明英宗親征並最終醞釀了土木堡之變的宦官王鎮、吳宗朝?皇帝?劉瑾和崇禎皇帝收拾的?九歲?魏忠賢,等等。
很多人甚至認為明朝的宦官亂是中國歷史上最嚴重的壹個朝代,比唐朝還要糟糕。明朝的宦官雖然沒有廢帝甚至殺帝,但是他們的影響是遍布全國的,伴隨著明朝的大部分時間。
然而,正是在安史之亂之後,唐朝的宦官掌握了兵權,開始欺主。當時中央政府衰落了,有很多緩沖區,也就是說中央政府的實際控制範圍已經很小了,所以宦官能夠影響的範圍就很小了。因此認為唐代宦官亂象沒有明代那麽嚴重。
當然,關於哪個朝代的宦官亂象最嚴重是有爭議的,沒有明確的結論。其實總的來說,唐朝和明朝各有各的優勢。但是,要說太監亂象最嚴重的兩個朝代,絕對是唐朝和明朝。
但也是宦官亂政。這兩個朝代其實差別很大。唐代宦官之所以能亂,是因為宦官掌握了獨立的軍權。明朝宦官之所以亂,出於平衡的考慮,主動放權給宦官,所以給了他們亂的機會。這是怎麽回事?今天,安松來詳細談談這件事。
先說唐代的宦官亂象。
唐朝的宦官在唐玄宗李隆基統治時期開始掌握實權。建國初期,唐太宗李世民為了限制宦官的權力,對其進行了定制。內侍不是條令官嗎?,意思是宦官不能為官至理。
到了唐玄宗的時候,宦官不受限制,稍微符合唐玄宗意願的宦官都有賞賜?關於三年級,禁衛將軍?宦官還可以擔任獄卒,出使邊疆,管理教學作坊等等。
安史之亂後,宦官飆升。首先,太監於朝恩帶領地方軍隊神策軍守衛唐代宗。由於當時藩鎮割據,皇帝急需壹支可以由自己直接控制,可以信任的軍隊,於是神策軍升級為禁軍,成為可以由中央朝廷直接控制,維護自己統治的軍隊。後來經過十幾年的演變,宦官們徹底掌握了神策軍,形成了慣例。
宦官掌握著神策軍的軍權,他們擁有獨立的軍權。再加上當時藩鎮不會有皇帝的忠誠衛士,宦官自然也就沒有了後顧之憂,隨意廢了甚至殺了皇帝。
先說明朝的宦官亂象。
唐朝和明朝的宦官有兩個最大的不同。
第壹,唐朝宦官亂的基礎是他有獨立的軍權,而明朝宦官根本沒有獨立的軍權。甚至在明代宗統治時期,宦官就開始了?提督北京營?也就是說,妳可以掌管北京軍的軍務,但是宦官的軍權更多,自始至終沒有獨立的軍權。
因為明軍的兵權壹般都是三方牽制,壹般都是宦官、文官、武將互相控制,最後只有皇帝壹個人有獨立的兵權。
正是因為宦官沒有獨立的軍權,所以宦官再厲害,也只是建立在皇帝的寵信上。壹旦皇帝想收拾他,也只是壹句話的事情。比如憤世嫉俗的明武宗要收拾那些早就造反的人?皇帝?劉瑾,沒費多大力氣,壹聲令下,威力無比的劉瑾就被收拾了。
第二,唐朝的宦官有獨立的軍權,無異於竊取皇帝的權力,而明朝的宦官有權力,是因為皇帝主動放權給宦官。
至於為什麽?
因為明朝是壹個君權高度集中的朝代,最大的標誌就是洪武十三年朱元璋殺了宰相胡之後,順手廢除了宰相制度,留下中書省,皇帝親自掌管六部,大大加強了君主專制,也就是說所有的權力都集中在皇帝身上。
明太祖朱元璋害怕後來的皇帝重設宰相制度。洪武二十八年六月,他具體說?我當丞相,設府、部、都察院分政,權歸朝廷。嗣君不準重立丞相,我等蝦兵蟹將敢重賞邀者?。
可以說,朱元璋是為後代考慮的,留下了祖制,禁止他們重新立丞相,並將繼續廢除丞相制的行為。
但首相是壹種怎樣的存在?
通俗地說,皇帝類似於今天的壹國總統,但他有很大的決策權,掌握著大方向。總理是政府首腦,總理掌管壹切公共事務。
自秦朝以來,政府首腦壹直是宰相。雖然朝代的名稱不同,但本質上都是壹樣的,也就是說這兩個職位都是由兩個人擔任的。
但是,朱元璋第壹次把這兩個職位合二為壹。可想而知,每天有多重政務要處理,但朱元璋畢竟是開國皇帝,威望和能量都很高,只能勉強堅持。
但是後來的皇帝都沒有朱元璋那麽高的威望和能量,所以在明成祖朱迪統治時期就正式成立了皇帝可以共享的內閣,而且這個秘書隊伍越來越成熟,甚至出現在明朝中後期以後?內閣記錄?帖子被很多人叫?項?,想想和總理差不多。
事實上,並非如此。內閣及其記錄再強大,也遠不如宰相強大,因為不管皇帝喜不喜歡,宰相都有自己的壹套直屬機構和自己的下屬,比如明初的六部,也就是說宰相有自己獨立的班子,同時擁有議事、監察、行政等權力。
雖然很多地方的內閣首輔權力與宰相接近,甚至不相上下,但這種情況往往不是制度造成的,而是皇帝臨時授予的特權,決策權等核心權力仍然掌握在皇帝手中。
另壹方面,宰相除了核心決策權之外,還有壹定的決策權,或者說宰相掌管壹切共同事務,這是內閣記錄所無法比擬的。
之所以會這樣,其實說白了就是後來的皇帝沒有那麽多精力,就適當的放權給文官,於是內閣就出現了。
但是,只能適當分,不能分太多。不然內閣的權力和當年的宰相沒什麽區別,所以權力劃分太多,相當於明太祖朱元璋的努力。
因此,在這個時候,宦官集團開始走上核心政治舞臺。首先,它可以像內閣壹樣為皇帝分享,只需要適當的分權。二是內閣與宦官集團中的最高機構司禮監相互牽制,而皇帝居中,不會被排擠。
於是皇帝開始有意識地將權力下放給宦官,比如明太祖朱迪設立東廠,明太祖朱瞻基與大學士陳善、明太祖景泰太監壹起正式設立內書屋,教授不識字的內廷侍從?提督北京營?,不完全解除。
而這兩個機構的最高官員,李思監的太監,有嗎?內飾?內閣記錄的名稱也稱為?項?某種程度上可以理解為,這兩個機構繼承了宰相的大部分權力,合起來幾乎相當於宰相的完全權力。雖然是皇帝主動放權給他們,但是這個設定還是挺巧妙的。說白了,他們可以起到宰相的大部分作用,為皇帝分憂,互相牽制。
當然,缺陷也很明顯。像身體殘缺的太監,心理大多扭曲。得勢後,他們依仗皇帝親信的身份,胡作非為,為所欲為。
皇帝往往知道宦官的惡行,但只要宦官不觸碰底線,不造反,只要有利於皇帝統治,皇帝往往視而不見,所以造成明朝宦官亂象的惡劣政治環境是明朝的壹大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