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眾多的發言,
寶寶腦三年,是真是假?
作為壹名醫生,我也是壹名父親。我陪老婆走過了懷孕和育兒的過程,不得不說壹句發自內心的實話:女人真的很偉大。懷孕和分娩是女性個人生活中的壹件大事。妳知道,它正在孕育和創造新的生命。孕婦在懷孕期間的很多變化都令人欽佩。以雌二醇為例。這種有助於胚胎發育的激素的濃度比妊娠晚期孕婦最高水平高30倍。
懷孕和分娩後,母親的大腦結構確實會發生變化,這是最新研究的發現。2016年末,來自荷蘭和西班牙的研究團隊在《自然神經科學》上發表了壹項有趣的研究。他們通過對比女性懷孕前後的大腦成像特征,發現懷孕確實減少了大腦某些區域的灰質體積,這壹過程持續了五年多。
面對這樣的結果,普通人的直接反應是灰質體積變小了。這不是第壹次赤裸裸的表明懷孕會讓人“變傻”嗎?面對壹個科研成果,我最怕的就是膚淺的、流行的過度解釋。事實上,科學家對這些孕婦的行為測試表明,她們的言語和工作記憶沒有受到影響,根本沒有發現認知障礙。也就是說,這項研究否定了“壹個嬰兒大腦三年”的說法。
壹個有結構變化的大腦,
對孕媽媽來說意味著什麽?
進壹步分析表明,減少的灰質可以很好地預測母嬰之間的親密度。詳細來說,灰質體積減少越明顯,母嬰關系越密切。換句話說,這項研究從影像上證明了女性的大腦會提前為自己的下壹代做好準備,旨在更好地了解寶寶的需求,為母嬰關系的建立奠定基礎。反映到具體的生活場景中,媽媽們會對寶寶的哭鬧和情緒變化更加敏感,從而更好地保護孩子的安全。
從這個角度來看,“壹胎腦三年”的科學依據是不足的,但是很多女性在生活中有更多的實踐經驗。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與其說是“三年壹個寶寶腦”,不如說是“三年壹個寶寶”。從寶寶出生的那壹刻起,媽媽就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照顧他們。作為哺乳動物,人類,新生嬰兒根本沒有獨立行動的能力,所以吃喝耶戈必須由父母照顧。他們需要學習站立和行走,學習語言交流技巧。在這壹切的背後,勤勞的母親肩負著非常重要的養育任務。
最直接的改變就是自從有了寶寶以後,很難睡好覺。從醫學上講,這相當於長期的慢性“睡眠剝奪”。睡眠不足會影響人的學習能力。當晚上睡眠的深度和時間不足時,個體的註意力和專註力就會下降,使我們無法更準確地對信息做出反應,甚至容易做出錯誤的判斷。久而久之,睡眠不足也會使個體的情緒變差,消極的情緒狀態確實會影響人對新信息的獲取和記憶能力。
此外,生完孩子壹年的媽媽,在照顧孩子上投入的精力最多。這樣會讓我媽覺得有點脫離社會。當他們回到原來的工作崗位時,他們的適應能力可能會受到多重任務和壓力來源的影響。然而,科學家也發現,經過壹段時間的重新適應和調整,他們的表現幾乎與他人相當。
不能忽視的是,“壹年在寶寶腦三年”似乎成了壹種常見的心理暗示,“種”成了很多女性心中的“心病”。楊百翰大學的心理學家邁克爾·拉森(Michael Larson)認為,“三年壹個嬰兒大腦”的謎團無法解開,正是因為女性會選擇性地尋找支持這壹概念的證據。比如孕婦出門忘帶鑰匙,她可能會責怪懷孕讓她腦子變笨了,而不考慮具體情況和原因。就像我在《健康流言終結者》的序言中寫的那樣,“人們總是基於自己的喜好而不是真相本身來選擇和堅持自己認為正確的信息或觀點”。
總之,沒有科學依據表明“壹胎腦三年”,希望這句諺語不再成為人們的“心魔”。
作者:海軍醫科大學長海醫院麻醉科。
寶路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