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講座的作用
說課其實是集體備課的壹種形式,是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教師之間的思想碰撞,是智慧的交流。通過講座,教師可以有策略地把握教材,預設學習中的各種“教學事件”,反饋教學中的得失,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教學研究。
1.可以更好的理解課本。
在備課中,雖然老師對教材做了壹些分析和處理,但這些分析和處理都是簡單感性的。通過講課,理性地審視教材,可以發現備課中的各種疏漏,然後通過修改教案,將疏漏補上。從這個意義上說,它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理解教材,優化教學設計過程。
2.可以提高理論水平
說課既要說明怎麽教,又要說明為什麽要這樣做,這就迫使教師認真學習教育教學理論,認真思考如何解決理論與實踐脫節的問題,從而幫助教師從理論上理解教學規律。
3.簡單易行,* * *隨著改進。
4.提高表達能力
二、講座的內容
1.口語教材
首先妳要說明妳對教材的理解。教材的目的有兩個:壹是確定學習內容的範圍和深度,明確“教什麽”;二是揭示學習內容中知識與技能的關系,為教學順序的安排奠定基礎,懂得如何教。說教材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論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需要說明課程標準對所要教授內容的要求。沒有課標,就是無根之樹,無源之水,會給人壹種虛無縹緲的感覺。並說明了教學內容在節、單元、年級乃至整套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意義,說明了教材編寫的思路和結構特點。
(2)教學目標的確定。說到目標的完備性,教學目標應該包括知識和技能目標、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二是目標的可行性,即教學目標要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符合各層次學生的實際;三是目標的可操作性,即目標要求具體明確,可直接用於指導、評價和檢查本課程的教學工作。
(3)談教材的重點和難點。教學的重點除了知識,還包括能力和情感的重點。教學難點是那些抽象的、遠離生活的或復雜的,使學生難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識。還需要詳細分析教學難點和教學重點的關系。
談論學生
就是分析教學對象。因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所以老師在課堂上壹定要講清楚學生的情況。這部分內容可以單獨列出,也可以插在教材部分壹起說。學生包括:
(1)談論學生的知識和經驗。闡述了學生在學習新知識之前所擁有的基礎知識和生活經驗,以及這些知識經驗對學習新知識有什麽樣的影響。
(2)談學生對技能的態度。就是分析學生掌握學習內容必須具備的學習技能,是否具備學習新知識必須掌握的技能和態度。
(3)談談學生的特色風格。說明學生的年齡特點,身體和智力上的個體差異形成的學習方式和風格。
3.口語教學方法和手段
就是說選擇什麽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采取這些教學方法和手段的理論依據是什麽。
(1)說與教相結合的方法及其依據。教學方法的組合,壹是要考慮能否達到最佳效果,二是師生的勞動努力是否體現最優化原則。壹般壹節課以壹兩種教學方法為主,穿插其他教學方法。教學方法組合的依據應從教學目標、教材的編排形式、學生的知識基礎和年齡特點、教師的特點、學校設備的條件等方面進行說明。因為教學過程是教與學的統壹過程,這個過程必然是教的方法和學的方法同步的過程,所以教師在講的時候也要講解如何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和規律。
(2)談論教學方法及其依據。教學手段是指選擇和使用教學工具(包括傳統教具、課件、多媒體、計算機網絡等。),而且要盡量使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教具的首選是避免過度使用,使課堂教學成為教具或課件的展覽;第二,避免教學方法過於簡單,不能體現學科特點;三忌:教學方法流於形式。並說明了如何根據教學目標、教材內容、學生年齡特點、學校設備條件、教具功能選擇教學方法。
4.說到教學程序
講教學程序就是介紹教學過程的設計,這是講課的關鍵部分。因為只有通過對這壹過程的分析,才能看到授課者獨特的教學安排,體現出教師的教學思想、教學個性和風格。只有對教學過程的設計進行闡述,才能看出教學安排是否合理、科學、藝術。教學過程通常需要澄清以下問題:
(1)理論教學思想的設計與基礎。教學思路主要包括各個教學環節的順序安排和師生雙邊活動的安排。教學思路要鮮明,有啟發性,能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闡述了教學理念設計的理論基礎。
(2)如何處理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教師高超的教學技能體現在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上,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投入最多精力和勞動的方面,也是教師教學深度和教學水平的標誌。因此,教師在演講時,必須著眼於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的基本策略。也就是說,要從知識結構、教學要素的優化、習題和思維訓練的選擇、教學方法和教學媒體的選擇、反饋信息的處理和強化等方面,闡述突出重點的步驟、方法和形式。
(3)說說各個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要聯系實際教材內容、學生實際和教學方法,講出各個教學環節時間安排的依據。特別是說明如何充分利用壹節課的最佳時間(20-25分鐘)和黃金時間(15分鐘)。
(4)談教學設計及其依據。說到板書設計,主要介紹這節課板書的類型是提綱、表解法還是圖解等。妳什麽時候在黑板上寫字?板書的具體內容是什麽?板書的呈現形式是什麽?等壹下。板書的設計要註重知識的科學性、系統性和簡潔性,用詞要準確、簡潔。該理論的基礎可以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師自身的特點來解釋。
5.教學效果預測
教學效果是教學目標的歸宿和體現。教學效果預測既是教師對實現教學目標的期望,也是教師對實現教學目標的自我控制程度。教師要對學生的認知、智力發展、能力發展、思想道德修養、身心發展等做出具體的、可能的預測。
第三,走出誤區,從本質上理解“講座”。
1,誤區之壹:講課就是重復教案。
講義和教案有壹定的聯系,但也有明顯的區別,不要混淆。講稿在個人研讀教材的基礎上撰寫,不宜過長,時間控制在10分鐘以內;教案只說“怎麽教”,而教案重點是“為什麽要這樣教”。教案是對教師備課這壹復雜思維過程的總結,它大多是具體教學過程的清單,是教師備課結果的記錄,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操作方案。它重在設定教師在教學中的具體內容和行為,即體現“教什麽”和“怎麽教”。講稿重在闡述有針對性的理論指導。雖然也包含了教案的精髓(講稿的編寫多以教案為第壹手參考資料),但更重要的是體現授課者的教學思想、教學意圖和理論依據,即思維核心。簡單來說,講稿不僅要準確陳述“教”和“學”的內容,更重要的是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具體闡述“我為什麽要這樣教”。教案是平面單向的,而講座是立體多維的。講稿是教學計劃的深化、拓展和完善。
2.誤區二:說課是再現上課過程。
有的老師在講課的過程中壹直口若懸河,給聽課的人講課非常激動:講解知識難點,分析教材,演示教具,介紹板書等。,並告訴學生們他們對坐在下面的評委和同事說了什麽。事實上,如果他們準備的內容和課程是面向學生的,那可能是壹堂非常成功的示範課。但是,講課絕不是上課。兩者在對象、要求、評價標準、場合上都有實質性的區別,不能壹視同仁。
說課是指教師教學思路的軌跡,教案是如何設計的,設計的優勢在哪裏,設計的依據是什麽,預定要達到什麽教學目標。這就像是壹個項目的可行性報告,而不是建設項目本身。可見,聽課是介於備課和聽課之間的壹種教學研究活動,是對備課的壹種深化和檢驗,能使備課變得理性,是對聽課更為嚴謹的科學準備。
3.誤區三:教學方法太籠統,學習方法不規範。
“教學設計和學習方法的傳授”是講課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有的老師可以用壹句話概括:我用啟發式、直觀式的教學方法,學生用自主探究、合作討論等等。至於老師如何啟發學生,如何操作,下面就不多說了。甚至有些老師把“學法指導”誤解為:回答學生的問題,培養學生的習慣,簡單的技能訓練。
4.誤區四:“壹窮二白”,說話過程中沒有任何輔助材料和手段。
有些老師在講課過程中既沒有寫講稿,也沒有任何輔助手段。有些老師明明說自己設計了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但在教學過程中,卻始終看不到廬山真面目,讓聽者懷疑其真實性。因此,教師可以使用壹些輔助手段,如多媒體課件的制作、實物投影儀、講座腳本等。,在有限的時間內把教訓講清楚講好給同行和評委聽。
第四,講稿的風格
1.科目名稱、教師學校、教師姓名
2.課程標準分析
3.分析和處理教學內容。
4.學生分析(學生現有知識和能力儲備分析;如何解決已有知識與新知識的差距;過去教授這部分的問題,如何解決)
5.使教學成為重點和難點。
6.教學方法的選擇(陳述理由,反映教學思想和學習特點等。)
7.合理選擇教學資源
8.教學過程簡述(學習方法的體現,如何突破重點難點,教學資源的利用)
9.黑板設計(反映課堂教學的思路和線索)
五、表示上課要求
1.根據講稿的樣式寫壹份完整的講稿,壹式三份,在講課前交給評委。
2.配合講課過程,有PPT演示。
3.講課前對老師本人、教材版本、題目做壹個簡單的介紹。
4.講課時要簡述教學過程,重點講述如何突出教學重點和突破難點,以及如何突出學科特色。
5.講座在(10——15)分鐘內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