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良渚黃白色,有不規則的紫紅色斑點。該器外形為扁而短的方形圓柱體,內圓外圓,上下兩端呈圓形,中間有壹圓孔,從上面看像壹面玉壁。身體四邊中間被壹條寬約5厘米的直槽壹分為二,被壹條橫槽分成四段。這只玉琮重約6500克。是良渚文化中的第壹個玉琮,可稱為“王琮”。
第壹次在四面直槽中雕刻出神、人、獸結合的形象。單幅圖像高約3厘米,寬約4厘米,采用淺浮雕和細線雕刻兩種工藝雕刻而成。這種人面獸面的復合形象,就是良渚人崇拜的神徽。
分成四個角尺形狀的矩形凸面,以角為中軸向兩邊展開。每兩段雕刻壹組四角相同、左右對稱的簡化符號動物面部圖案。
這件玉琮出土時,放在反山十二號墓墓主人頭骨的左下方。它是壹種神聖而崇高的玉質禮器。這件玉琮的制作工藝精湛,堪稱鬼斧神工,是良渚文化中的玉器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