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今年我加入了很多大神——著名學者和辯論圈,但是每次他們辯論的時候,我都是默默點擊1.25的倍數來玩,甚至直接跳過。最後,我發現只有和福爾,他們枯萎的老奇葩,可以看到。
為什麽會這樣?明明精彩的人說的很清楚很對,為什麽就是聽不進去?這種“尷尬”會發生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嗎?
其實在工作和生活中,有很多“妳可能是對的,但我就是不想聽”的情況。但通過精妙的語言設計影響他人的卻很少。
人在江湖,難免要和人打交道。如何說服對方,讓對方聽進去,進而解決糾紛,達成合作,這是壹個很重要的能力。
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1.提問以獲得積極的指導
前段時間,我媽在鎮上開電動車,不幸撞上了地上壹塊凸起的石頭,失控摔倒。
因為當時速度挺快,我媽飛了出去,當場斷了三根肋骨,需要臥床2個月。
要知道,我媽就是那種邀請朋友去旅遊壹周,晚上跳廣場舞的積極分子。面對突如其來的麻煩,情緒低落的她只能躺在無聊的床上嘆氣。
我當時問了她壹個問題:怎麽妳的兄弟姐妹中,妳性格最開朗,最喜歡笑?
這個問題拋出後,媽媽很自然的想到了問題的答案,之所以每壹個大腦都在閃現,其實是在強化自己樂觀開朗的形象。這就是提問的力量。
值得註意的是,提問的關鍵在於引起對方的積極思考。
還是上面那個場景,如果我問“既然事故都發生了,為什麽還要後悔和抱怨?”
結果可想而知:“為什麽後悔?我當然後悔,如果不是因為那該死的石頭,如果我沒有開那麽快……”。
所以妳看,根據妳的意圖,設置問題是引導的關鍵。
記住,人的內心是不喜歡被別人說服的,因為某種程度上,這意味著向別人示弱,向別人讓步。
比起提出壹大堆理由試圖說服對方,巧妙地用提問來引導對方,最終讓對方“說服自己”,才是提升自己影響力的有效方法。
2.用自己的興趣說服對方
"這個項目計劃將在月底提交,請幫我看看。"
“我星期三有壹個會議。請向我報告上個月的銷售數據。我想做個總結。”
很多時候,我們放低姿態,試圖說服對方,對方只是看起來不慌不忙,無動於衷。
相對於用謙卑的態度求助,用利益說服對方是更有效的影響方法。
因為每個人都只關心和自己有關的事情。
以前網上有個笑話:
壹個男人背著沈重的行李去趕火車。路上遇到行人,他親切地說:“您好,請原諒。我趕時間。”
結果沒人理他。於是,他換了壹種說法:“阿姨,不好意思,不然我撞到妳了。”;“美女,不好意思,小心割破絲襪。”......
結果這次大家都讓步了。
用彼此的利益說服對方,其實是壹種同理心。強調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為對方的利益著想,對方自然會更好的接受。
電影《哈利·波特》中赫敏的扮演者艾瑪·夏洛特·杜爾·沃森(Emma Charlotte Duerre Watson)在聯合國大會上發表女權主義演講。
面對性別偏見,她並沒有盲目主張兩性都要淡化性別觀念。但從另壹個角度,我呼籲男性加入女權運動。她在演講中提到,性別偏見其實會給很多男性帶來很大的壓力。
因為在過度的男女刻板印象中,如果壹個男人做了壹件大家都認為只有女人才做的事情,那麽他就會被認為很娘。
此外,只有當男子加入保護婦女權利的運動時,他們的女兒、母親和姐妹的權利才能得到有效保護。
像這樣,站在對方的角度,想想反對性別偏見對男性有什麽好處,更有感染力。
3.親戚之間,用“對我好”代替“對妳好”
用別人的利益說服對方,在大多數情況下是可以奏效的。只在親戚之間,但這是不正常的。
因為越是親近的家人,在提出建議的時候,會給我們壹種糾正我們的感覺,讓我們覺得不受幹擾。
這時候就需要另辟蹊徑,從自己的角度出發,用自己的利益說服親人,用“為我好”說服對方。
父親是個老煙槍,每天少不了壹包煙。我媽媽和我勸他少抽煙。
“爸爸,吸煙有害健康。以後少抽煙。我這麽做是為妳好。看看妳的體檢報告。”
“好吧,我有分寸。我對自己的健康負責。不用擔心。”
後來,我換了壹種說法:
“爸爸,我最近被確診為鼻竇炎。我壹聞到煙味,就覺得很不舒服。為了我,能不能少抽點?”
“怎麽,這麽年輕,就有鼻竇炎。趕緊治好,免得嚴重,不然以後很麻煩。”
後來我爸確實少抽煙了。他雖然沒有退出,但比以前克制多了。尤其是我在的時候,他不會抽煙。
我們都是群居動物,在壹個人類社會裏,我們天生就有善待他人的那種,尤其是親近自己的人。
所以,如果影響的對象是妳的親人,妳自己的人,用“為我好”來說服他們往往更有效。
萬物皆有情而學,文章皆有修養而學。說話是壹門藝術,是人與人之間的橋梁。
正如臺灣省著名作家柳永的暢銷書系列《我不是教妳作弊》中所說:
我想用文字影響別人,不是想忽悠妳,而是想給身邊的人壹個善意的正面影響,有更好的人際關系。
我覺得這才是好好說話的真正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