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也是孩子萬物有靈的高潮。
隨著孩子接觸的東西越來越多,活動空間越來越大,想象力不可抗拒地大大提高,所有的東西在他們眼裏都變成了活物,這就是萬物有靈論。
善用萬物有靈論會讓育兒變得輕松愉快。
這期間,無論父母還是子女,人格化都成了生活中的壹道風景。
但是萬物有靈並不總是帶來美好。不,鬼開始出現在孩子們的腦海裏。
這些都會在孩子的腦海中重新加工,成為大腦中的幽靈。
白天不容易被高昂的情緒困擾,但是到了晚上安靜的時候,這些誇張的、泛精神的形象就會跳出來。
於是本來可以自己睡的孩子拒絕自己睡。
即使妳勉強自己睡覺,也很難入睡,通常不能超過2小時。
首先,盡量不要讓孩子接觸恐怖或者黑暗的畫面或者講這樣的故事。
其次,睡覺的衣服和被子要舒服。
不要穿小睡衣,也不要穿太厚的被子。
但是壹定要蓋好被子,不僅不感冒,更重要的是有東西蓋會讓妳心理上更有安全感。
最後,父母問自己怕不怕鬼。
不害怕的話,可以心平氣和的和孩子談鬼。
如果害怕,家長需要先調整好自己,然後再和孩子談。否則只會讓問題變得更糟。
如果家長直接問孩子“那個鬼長什麽樣?”
孩子十有八九會回答:“我沒看清楚,但是太可怕了。”
家長又問:“什麽可怕的法律?妳跟爸爸媽媽說說。”
孩子可能只是哭,根本不會說話。
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家長的提問是開放式的,回答沒有範圍,會讓孩子無所適從。
尤其是談鬼,是壹種說不出的恐懼。如何詳細描述?
所以家長需要用封閉式的問題,也就是壹定範圍內有答案的問題,來幫助孩子把鬼具體化。
人類的很多恐懼都來源於模糊和未知。
妳越不敢面對它,妳就越害怕它,妳越害怕它,妳就越被它控制。
通過交談把鬼具體化、形象化,就能沖淡這種莫名其妙的感覺,變得理性。
號碼
非但不會“更害怕”,反而會大大緩解之前的恐懼。
怪物是幻想,父母還在幻想中告訴她“沒有怪物”,這顯然是孩子無法接受的。
壹旦窗戶紙被捅開,孩子就再也不敢自拔了。
當她的父母在家裏給她看大象的視頻,並談論它們的習慣時,她壹點也不害怕。
與孩子反復談論鬼魂,可以幫助孩子擺脫目前的困境。
同時,更重要的是,教會孩子直面問題,而不是逃避或誇大。
所有的問題,壹開始都很小,但是它張牙舞爪,看起來很嚇人。如果它退縮了,害怕了,逃跑了,它就會越長越大,直到失去控制。
和孩子談鬼的時候,不要第壹眼就覺得奇怪,要相對平和,也要呼應孩子的情緒,具體來說:
大人不要急著評論“這怪物好醜”之類的。
大人的評論毫無價值,妳只是急於引導孩子出去,但這是妳的,不是他腦子裏的東西。
只有引導孩子評價自己,他才會接受,因為孩子會認為這是自己的結論。
讓孩子評價的好處:控制感、現實感、平等感。
最後,談話不是壹次性解決孩子的恐懼,需要多次重復。
可以先問孩子這個問題:妳是怎麽想的,讓鬼不敢靠近妳?
不要小看孩子的智慧,孩子自己想出來的方法會更有可操作性。
這些都要及時肯定,給孩子更大的力量。
家長的態度是孩子判斷這種方法好不好的關鍵因素。
鬼魂對孩子的侵擾,看似來勢洶洶,難解難分,但實際上,只要家長敢和孩子談鬼魂,很快就會消失。
當然,鬼也會變。孩子今天怕這個,明天怕那個,不代表對話失敗。
相反,正是在這種交流中,孩子會變得越來越勇敢。
—結束—
關於作者:
處處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