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幹旱半幹旱地區,由於地形復雜,沖溝多,土層薄,保水保肥能力差,降雨產生的徑流很快排幹沖土,雨後容易發生幹旱,作物產量低且不穩定。因此,必須采取工程措施建設高標準梯田。為了更好地攔截雨水,壹般采用溝播技術。
這樣可以增加土壤有效水的儲量,增強抗旱能力。再加上農業耕地措施,如抗旱種子、增施有機肥、土壤地膜覆蓋等。不僅可以增加農業產量,還可以防止水土流失,減少泥沙對河流的危害。
2.利用庭院、院子、屋頂集雨,發展庭院經濟。
農戶房前屋後、村莊邊緣壹般都有碾壓的院落、院子,屋頂多為水泥灰土、瓦片,為收集雨水創造了條件。
根據當地降雨量、降雨強度和雨水收集面積的大小,在院內、院旁或地上修建蓄水設施(水窖、水窯),汛期可攔截儲存雨水。有限的水源除了解決人們的飲水問題,還可以用來發展庭院經濟。如種植、養殖和小規模加工。
實踐證明,這是山區人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有效途徑。同時也改善了山區農村的衛生條件,減少了疾病,提高了健康水平。
3.利用坡地和道路收集雨水,發展農田作物灌溉。
總的來說,坡多,農村有柏油路或碎石路,還有很多土場路。這些斜坡和道路可以直接收集雨水或經過改造後收集雨水。壹般土路應平整碾壓,並設置排水至路邊的橫坡。在壹些荒坡上,應將原土壓實,壓實後的幹容重不應小於1.5t/m3。
如果天然集雨面不足,可以建設人工防滲蓄水工程(水窖或水窯)。水窖(枯井)壹般蓄水30-50m3,水窯壹般蓄水100-200m3。有了適當的灌溉系統,大田作物(谷物、瓜類等。)可以灌溉。由於水量有限,壹般采用關鍵水或救命水。
4.結合小流域綜合治理,發展農林灌溉。
在丘陵地區,結合小流域治理,把水土保持和集雨灌溉有機結合起來,通過集、截、引、蓄、灌等綜合措施,充分利用本流域雨水資源,發展大田作物或林地灌溉,既保護了水土,又促進了山區農林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