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景回放:考卷發下來後,小華數學還是不及格,每天晚上的輔導也沒多大幫助。媽媽很生氣,說:“傻逼!沒用的東西!為什麽總是失敗?”
孩子在小的時候,沒有足夠的能力去分辨父母話的真假,所以往往會從字面上理解大人的話,而懂事的孩子最怕被別人說傻。他不明白為什麽總是犯錯,學東西那麽費勁。父母壹生氣,就罵孩子傻逼。在寶寶看來,是對自己能力的否定。爸爸媽媽不喜歡自己。
孩子無形中被父母貼上了標簽。這個標簽的作用會讓孩子產生壹種不如別人的心理暗示,長此以往會嚴重損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正確做法:面對類似情況,家長首先要深呼吸穩定情緒,然後冷靜地告訴孩子,孩子其實可以更努力。父母也要用心傾聽孩子的心聲。可能他不喜歡每晚補習,也可能他只是這次考砸了。家長要和孩子壹起耐心分析失敗的原因,積極想辦法解決問題。說孩子傻解決不了問題,批評孩子只應該針對事件本身而不是人格。
2.“閉嘴!為什麽總是不聽話?”
場景回放:在街上看到自己喜歡的玩具火車,在街上大吵大鬧,非要媽媽買。街上所有的行人都朝這邊看。孩子們的吵鬧聲讓我媽很尷尬,我媽很生氣,吼道:“閉嘴!妳怎麽老是不聽話!”然後我就把孩子拖走了。
孩子的任性和不聽話確實讓家長很頭疼,但是家長和老師告訴孩子“閉嘴”“聽話”。父母總是讓孩子唯命是從,百依百順,很容易讓孩子變得膽小、抑郁、謹小慎微,甚至做事惶恐不安。他們總是看著別人的臉色行事,容易迷失自我,完全被別人控制。
正確做法:家長要註意培養孩子的獨立人格,培養有主見的孩子。不要過多的約束孩子的欲望,盡可能的給孩子更多的自由,更多的發展空間。順從只能讓父母更好的管教孩子,卻不能讓孩子健康完整的發展。父母要鼓勵孩子在生活中有自己的想法,給孩子爭辯的權利。只要孩子能把事情說清楚或者自圓其說,家長就應該給予最大的鼓勵。認真傾聽孩子的想法,而不僅僅是為了更好地約束孩子而讓孩子“聽話”。父母不應該把自己的意誌強加於人。
3.“我再也不管妳了,妳愛怎麽做就怎麽做。”
場景回放:6歲的玲玲在媽媽的監督下,在小課桌上做作業。剛開始她還算聽話,但是只要媽媽壹轉到別的事情上,她就把抽屜裏的繪本拿出來看。媽媽和玲玲貓鼠大戰後,媽媽生氣了,大聲批評:“我再也不管妳了,妳愛怎麽著就怎麽著。”然後轉身離開。
寶寶第壹感覺是媽媽要丟下寶寶不管,後來發現媽媽並沒有真的丟下她不管。這種看似空洞的威脅,會摧毀孩子對他人的信任。壹個對世界缺乏信任的孩子,容易焦慮、易怒、膽怯。
這種威脅不僅不會增加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反而會促使孩子逐漸認真對待這些話,他會覺得父母只是說說而已。所以,家長請停止這些空洞的說教,沒有實力的最好不說。
正確做法:父母要時刻尊重孩子的意願,不要認為是為了孩子好而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要寬容孩子的“不作為”。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家長不要盲目阻止。家長可以和孩子做壹個“君子協定”:“看課外書之前要認真完成作業,這樣媽媽才不會不高興,妳也不用斷斷續續偷看。”必要時,家長還可以強調錯誤行為的後果:“半小時不寫完作業,就趕不上喜歡的動畫片了。”這些話比威脅和批評更有力量!
4.“都是壹樣的孩子,妳怎麽就不如別人呢!”
場景回放:鄰居家的女孩子對別人都很有禮貌,房間也很整潔,但是家裏“大小姐”的房間卻很邋遢。她媽媽叫她把房間收拾壹下,但沒幾天就像個垃圾場。沒有什麽能改變這個壞習慣。媽媽終於忍不住抱怨:“都是壹樣的孩子,妳怎麽就不如別人呢!”"
都說中國的孩子有壹個最大的敵人,就是“別人家的孩子”。父母把自己的孩子和別人比較,以為可以給孩子壹個示範和榜樣,結果往往適得其反。孩子會認為父母經常嫌棄自己,認為別的孩子很好,但自己表現的不愛,這樣很容易造成孩子和父母之間的隔閡。同時,對比的作用會讓孩子失去自信,認為自己事事不如別人。無論做什麽,父母都不滿意。
正確做法:家長要意識到,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教孩子不應該統壹,應該因材施教。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多關註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努力和進步,讓孩子和自己做比較。父母也要在孩子每次進步的時候給予真誠的表揚和鼓勵。讓孩子充分感受到父母的關心和愛。家長可以和孩子商量,制定壹個時間表,讓孩子每天都有壹個小目標,鼓勵孩子堅持完成每天的小任務,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強化成功感,這對孩子的情商發展非常有利。
5."他有尿床的問題。"
場景回放:媽媽和小明在街上遇到了壹個朋友。聊天中,媽媽把話題帶到了孩子身上,“小明昨晚又尿床了,這個月是第五次了”。然後大家就壹直笑,小明低著頭,臉發燒紅了。
對於尿床這種醜陋的事情,孩子很反感父母拿出來到處跟人聊天。父母真的不應該談論孩子的不可告人的秘密。讓孩子當眾出醜,不註重對孩子隱私最起碼的尊重,不僅會給孩子造成壓力和心理陰影,還會讓孩子的性格缺乏自信和焦慮敏感。嚴重者會出現與人交流困難,成年後偏執。
正確做法:如果孩子尿床,家長首先不要責罵或取笑孩子,因為這超出了孩子的控制範圍,他也不希望這樣的事情發生,所以家長要給孩子更多的寬容,用愛去對待。家長千萬不要抱怨孩子,更不要到處宣揚,要保護孩子的隱私和自尊,避免給孩子造成心理壓力。父母也可以通過控制孩子睡前飲水量和晚上叫醒孩子來幫助孩子。
6.“他打妳,妳怎麽不打他!”
場景回放:肖鑫今年去了壹個幼兒園大班。她媽媽發現她的寶寶最近總是被其他孩子欺負。有幾次,幼兒園的惡霸還打了肖鑫,肖鑫哭了。媽媽知道後非常生氣。她罵肖鑫欺負她的孩子,責怪肖鑫說:“他打妳,妳怎麽不打他!”"
父母愛孩子,不希望孩子受欺負可以理解,但肖鑫的母親教孩子暴力是絕對不正確的。父母把對方的孩子罵得很兇,甚至唆使孩子下次以牙還牙以牙還牙。孩子會認為父母鼓勵這種行為,容易使孩子變得傲慢、易怒、自大甚至暴力,因此孩子很難與他人建立友好和諧的人際關系。
正確做法:當孩子被打被欺負時,家長首先要冷靜頭腦,不能因為寶寶被欺負而失去理智,大發雷霆。父母可以教孩子壹些應對技巧。當自己的孩子受到欺負時,鼓勵孩子快速、積極、準確地表達自己的立場,告訴對方“不要打我”,或者立即向老師報告,尋求幫助。家長也可以積極與對方家長或老師溝通,防止類似事情再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