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對事物充滿興趣。
1,俗話說,有目標才有動力。我和老公只要有空,就經常帶著孩子出去“看看世界”,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激發孩子的興趣,讓孩子從小樹立遠大理想,明白要想實現理想,必須靠自己努力!
2,潛移默化的引導。在孩子面前,表現出大人感興趣的東西,羨慕* * * *,吸引孩子的註意力。不要太刻意,孩子有時候會有逆反心理。
3.讓孩子樹立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有了榜樣,孩子會對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產生興趣。孩子的榜樣可以是真人,也可以是動漫人物。但是,大人千萬不要嘲笑孩子的榜樣,要尊重他們。我的兒子從小就羨慕胡錦濤總統(起初他認為他可以環遊世界)。大人會給孩子講胡主席小時候的故事(當然大部分是根據孩子的情況編的),讓孩子有動力。
第二,改掉慢的習慣。
1,灌輸時間概念。可以和小朋友壹起做遊戲——三分鐘能做幾道題?寫多少字?大人給100加減法題(不要太難,讓孩子有信心),讓孩子明白三分鐘可以做很多,從而學會趕時間。
2.多表揚。只要孩子有壹點進步,我們就要大聲地、刻意地表揚,看到他們的進步,少抱怨。並且在親戚朋友面前,要刻意表揚孩子不拖泥帶水,越來越懂事,孩子就會形成良性循環。
第三,自理能力差。
1,讓孩子告訴老人:我能行!我能做到!老人非常喜歡他們的孩子。作為父母,有時候會覺得老人太寵孩子了,但是從我們口中說出來,卻傷了老人的心,造成了壹些不必要的誤會。我的解決辦法是:先告訴孩子,他已經長大了,可以做很多事情了。如果有些事情還需要別人幫忙,說明他還沒有長大,會被別人嘲笑。孩子自尊心強,下次老人幫忙時讓他們說“我自己來”。
2.扣分制。我兒子壹直想去北京。我引誘我的兒子去參加北京的夏令營。但是夏令營要求孩子生活自理,我們就按100的規模來算。如果他們在生活中應該自己做卻沒有做到,那就扣壹分,直到失敗(沒有加分,免得孩子覺得有出路),也就是說孩子自理不獨立,不具備去北京的條件。所以現在只要孩子托老人做事,我只說兩個字“扣分”,兒子立馬自己動手。
這些都是我們根據孩子的情況采取的方法,因人而異,有些觀念和想法是需要時間慢慢形成的,不是壹時半會兒能形成的。父母應該有持久的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