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心情說說 - 寫關於動物的成語故事

寫關於動物的成語故事

在國學成語中不難找到很多關於動物的成語。每種動物都有自己獨特的氣質,有很多東西值得向它們學習。

下面重點介紹壹些關於動物的成語和故事。在許多動物習語中,我們不僅可以了解動物的習性,還可以了解壹些做人的道理。

“遲做總比不做好”的典故1

從前,有壹個人養了壹圈羊。壹天早上,他發現壹只羊不見了。仔細壹查,原來羊圈上有個洞。晚上,狼進來帶走了壹只羊。鄰居勸他:“趕緊把羊圈修好,把洞堵上!”這個人拒絕接受建議,說:“羊已經丟了,為什麽還要建羊圈?”第二天早上,他發現另壹只羊不見了。

原來,狼又從洞裏鉆進來,叼走了另壹只羊。他後悔沒有聽鄰居的勸告,於是趕緊把洞堵上,把羊圈修好了。從此,狼再也不能進羊圈搶羊了。

《等兔子》典故二

戰國時期的思想家韓非子闡述了君王治理人民,建立適當的政策和設施是適時的。不要盲從古代的法律,認為古代聖人的政策是好的,而不管這些政策是否適合當前社會。他舉了壹個例子來說明這個道理:有壹天,宋國有壹個農夫,他正在種田的時候,看見壹只兔子跑了過來。兔子大概是太害怕了,沒註意前面,就撞到了樹上,脖子斷了,農夫白得了兔子。

他想,如果將來能用這種方式獲得兔子,就不用努力了。於是,他扔掉農具,每天在樹下等兔子上門。結果他從此再沒得到過什麽兔子,反而讓自己成了整個宋朝的笑柄。

所以用舊法治國,像這種守兔人,根本就白費勁。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為“守株待兔”,用來形容墨守成規,也用來形容想不勞而獲,或者等待目標自我交付。

“造虎”典故三

從前,在某個地方的壹個山洞裏,住著壹只兇猛的老虎。有壹天,它感到非常難過,因為沒有食物來滿足它的饑餓。所以它走出洞穴,去附近的山野尋找食物。

就在這時,老虎看見壹個人沿著山腰走,就向他猛撲過去,殺死了他,吃光了他的肉。但是老虎並不滿足。它執著於那個人的鬼魂,堅持要找另壹個人讓它享受。否則,它不會讓那個人的鬼魂自由。被老虎抓到的鬼居然同意了。

於是,他給老虎當向導,四處尋找,終於遇到了第二個人。這個時候,鬼其實是為了盡快擺脫自己而幫助老虎犯罪的。他先走過去迷惑他遇到的新的人,然後解開那個人的皮帶,脫下他的衣服,讓老虎更容易吃東西。這種幫老虎吃人的鬼叫鬼。根據這個傳說,後人把幫助壞人做危害世界的事稱為“命運多舛”。來源《鄭子通聽雨》

葉公·龍浩的典故四

春秋時期,楚國有個叫的人,字高。他是葉底縣尹,自稱,大家都叫他高。葉公以他對龍的愛好而聞名。他不僅在自己的劍和鑿子上刻龍,還在家裏的門窗梁柱上刻龍,甚至在墻上畫龍。天堂裏的天龍知道世界上有這麽好的龍族,非常感動,決定下凡感謝葉公。

葉公好龍的故事就這樣發生了。壹天,葉公正在家裏午睡,突然下起了暴風雨。葉公在我的夢裏被喚醒了。他趕緊起身關上窗戶,沒想到天龍把頭探出窗外,把葉公嚇得魂飛魄散。當他轉身逃進房間時,他看到壹條巨大的龍尾巴躺在他面前。

葉公無處可逃,他非常害怕,臉色蒼白,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天龍看著暈倒在地的葉公,感到莫名其妙,只好失望地飛回了天堂。事實上,葉公並不真的喜歡龍,但他只是喜歡看起來像龍的東西。這則寓言諷刺了那些看似喜歡某樣東西,實則怕得要死的人。

後來,人們用“葉公·龍浩”來形容那些看似喜歡某事,但實際上並不喜歡的人或事。

雞犬升天典故5

西漢時期,有壹位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學家,名叫劉安。繼承了父親的淮南王爵位。

淮南王劉安讀了很多書,卻迷上了道家的書。成仙的想法就這樣產生了。於是他四處尋找有仙術的道士。

有壹天,他聽說有壹個叫八公的神仙有煉丹的秘方,但他從來不傳給別人,就去找八公。沒想到八公四處奔波,劉安吃了不少苦頭,也找不到八公。但劉安還是壹心壹意在尋找,劉安的真誠感動了八公。壹天,八公來到劉安家,教他煉丹的方法,並告訴他煉丹後,吃了可以升天成仙。

劉安每天虔誠修行,後來“真”煉出了仙丹。這時,他覺得又輕又高。那些藥劑是透明的。他知道是時候升天成仙了。他沐浴更衣,焚香祈禱,然後吃下長生不老藥...劉安覺身子壹輕,低頭壹看,發現自己站在雲端。

劉安成仙後,院子裏灑的仙丹被雞犬吃了,都飄走成仙了。雞犬環繞的劉安,慢慢消失了。

“虎皮求肉”典故6

魯國的君主想讓孔子做牧羊人,但是他所有的大臣都反對。他壹時拿不定主意,決定和大臣們商量後再做決定。他正巧遇到左丘明,問他:“我想讓孔子做牧羊人。妳認為妳應該和妳的大臣們討論壹下嗎?”

秋明回答說:“孔丘是今天公認的聖人。聖人有官職,別人就得離開官職。如果和可能因此離職的人討論,會有什麽結果?我聽過這樣壹個故事:

周朝有壹個人,非常喜歡穿皮衣,也喜歡吃精致的飯菜。他打算縫制壹件昂貴的狐皮袍子,於是他和狐貍商量說:“給我壹些妳的毛皮。”聽到這話,狐貍都逃到山裏去了。

他也想用肥羊肉獻祭,於是他去找羊說:‘請幫幫我,割下妳的兩斤肉,我要去獻祭。’他還沒說完,羊們就嚇得尖叫起來,互相告知,鉆進樹林裏壹起躲了起來。

就這樣,那人十年沒有縫制壹件狐袍,五年也沒有做出犧牲。原因是什麽?原因是他挑錯了討論的對象!現在妳要讓孔丘成為壹個牧羊人,但妳是在和那些因此而辭職的人談判。這不是想狐假虎威嗎?兩者有什麽區別?"

“畫龍點睛”的典故7

南北朝時期的梁朝,有壹位著名的畫家,名叫張僧繇,他的繪畫技巧高超。當時,梁武帝皇帝信奉佛教,修建了許多寺廟,所以他被要求畫畫。

傳說有壹年,梁武帝讓張僧繇在金陵畫安樂寺,並在寺廟的墻上畫了四條金龍。他答應下來,只用三天就完成。這些龍栩栩如生,像真龍壹樣栩栩如生。

張僧繇畫完之後,很多人去看,都稱贊畫得好,栩栩如生。然而,當人們走近壹看,會發現四條龍都沒有眼睛。每個人都求他把龍的眼睛放上去。張僧繇解釋說:“給龍眼球並不難,但有了眼球,這些龍就會破壁飛走。”

聽了這話,大家都不相信他,認為他的解釋很可笑。墻上的龍怎麽會飛走?時間長了,很多人都以為他在撒謊。

張僧繇被迫給龍“畫龍點睛”,但為了把兩條白龍留在殿中,他只願意為另外兩條白龍畫龍點睛。這壹天,有很多人在廟墻前觀看。當著眾人的面,張僧友舉起畫筆,輕輕點著了兩條龍的眼睛。奇怪的事情確實發生了。他點擊了第二只龍的眼睛。過了壹會兒,天空陰雲密布,狂風大作,電閃雷鳴。在電閃雷鳴中,人們看到兩條“畫龍點睛”的龍,沖破墻壁,騰空而起,張牙舞爪,飛向天空。

過了壹會兒,烏雲散去,人們嚇得壹句話也說不出來。再看墻壁,只有兩條龍沒有被發現,另外兩條被“發現”的龍已經不見了。

後來,人們根據這個傳說衍生出“畫龍點睛”這個成語,比喻壹篇講話或壹篇文章。在要點中用壹兩句關鍵而精辟的句子點出主旨,使內容更加生動有力。但在知識改革開放的信息時代,我們可以認為這是壹種創新,因為張僧繇給龍壹個眼神,就有了質的飛躍。

“史密斯”的典故8

很久很久以前,在壹個山洞裏有壹只老虎。因為他餓了,他跑到外面去找食物。當他來到壹片茂密的森林時,他突然看到壹只狐貍走在他前面。它覺得這是壹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於是它向前壹躍,毫不費力地抓住了他。

但當它張開嘴準備吃掉狐貍時,狡猾的狐貍突然開口了:“哼!別以為妳是百獸之王就敢把我吞了;妳要知道,上帝命令我做萬王之王,誰吃了我,就要受到上帝的嚴懲。”

老虎半信半疑地聽著狐貍的話,但當他歪著頭,看到狐貍傲慢而鎮定的樣子時,並不感到驚訝。原來那種囂張跋扈的架勢,不知什麽時候已經消失了壹大半。即便如此,它心裏還是想:我是百獸之王,所以世界上任何野獸見到我都會害怕。而它,原來是奉奉天皇帝之命來統治我們的!

這時,狐貍見老虎遲遲不吃,知道它已經在某種程度上相信了他的話,於是更加驕傲地挺起胸膛說:“怎麽,妳不相信我說的話嗎?”那現在就跟我走,走在我後面,看看是不是所有的野獸看到我都嚇得屁滾尿流。老虎認為這是壹個好主意,所以他做了。

於是,狐貍大搖大擺地走在前面,老虎小心翼翼地跟在後面。他們走了沒多久,就隱約看到了森林的深處,那裏有許多小動物在爭搶食物,但當他們發現老虎走在狐貍的後面時,不禁嚇得狂奔起來。這時,狐貍驕傲地轉過頭來看著老虎。看到這種情況,老虎不禁感到有些害怕,但它並不知道野獸害怕的是自己,而是以為自己真的害怕狐貍!

狡猾的狐貍成功了,但他的力量完全歸功於老虎,他能以壹時的有利形勢威脅動物。可憐的老虎被忽悠了,自己都不知道!因此,北方人民害怕趙茜的襯衫,因為國王的軍事權力掌握在他的手中,也就是說,他們害怕的實際上是國王的權力!

畫蛇添足的典故九

楚國有個貴族,祭祀完祖先後,給客人們奉上壹壺祭祀酒。門衛拿著這壺酒,不知道該怎麽處理。他們認為這麽多人喝壹壺酒肯定不夠。還不如幹脆送給壹個人,好好玩玩。但是我應該給誰呢?於是,客人們商量了壹個好主意,就是大家在地上畫壹條蛇,誰先畫出那壺酒,誰就喝。大家都認同這個方法。

每個門衛都拿了壹根棍子,開始在地上畫蛇。壹個人畫得很快,不壹會兒,就把蛇畫完了,於是帶了酒壺。就在他要喝的時候,他壹眼就看出其他人還沒畫完蛇。他驕傲地再次拿起棍子,對自己說:“如果我給蛇加上更多的腳,他們可能就畫不完了。”邊說邊給畫的蛇畫腳。

沒想到,那人還沒畫完蛇的腳,手裏的酒壺就被旁邊壹個人搶走了。原來那人已經畫完了蛇。畫蛇足的人不肯,說:“我先畫完蛇,酒應該是我的!””那人笑著說:“妳還在畫,我已經畫完了。酒當然是我的!" "畫蛇腳的人辯解道:"我早就畫完了,現在還早,不過是給蛇添了些腳罷了。"那人說:“蛇沒有腳。要給他們加點腳,反正不能喝酒!”"

男人粗魯的喝下酒,畫蛇添足的男人看著被別人搶走的酒,後悔不已。

《十井蛙》典故

有壹只青蛙,常年生活在壹口枯井裏。它對自己生活的小世界非常滿意,壹有機會就會當眾吹噓它。壹天,他吃飽了,坐在井邊。突然,他看到壹只海龜走在不遠處。青蛙趕緊扯開嗓子喊道:“餵,烏龜哥哥,妳快過來,妳快過來!”烏龜爬到了枯井的旁邊。

青蛙馬上打開話匣子:“妳今天很幸運。我會讓妳睜開眼睛,參觀我的房間。”。這是壹個天堂。妳大概沒見過這麽寬敞的住所吧?“烏龜探頭往井裏看,看到井底淺處有壹灘長滿綠苔的泥水,聞到壹股刺鼻的味道。海龜皺了皺眉,迅速縮回了頭。

青蛙根本沒註意烏龜的表情,繼續挺著大肚子吹牛:“我住在這裏很舒服!”晚上,妳可以在井田上跳躍乘涼;晚上可以睡在井壁的洞裏;泡在水裏,讓水浸濕妳的腋窩,托住妳的臉頰,妳就可以遊泳了;跳進泥裏,讓泥蓋住腳背,埋住四只腳,打滾。那些蟲子,螃蟹,蝌蚪等等,哪壹個能跟我比!”青蛙吐了壹地,越說越得意:“妳看,這壹坑水,這壹口井,都是我壹個人的,我愛怎麽幹就怎麽幹。“這種樂趣可以算到頂了。龜哥哥,妳不想進去觀光嗎?”海龜感受到了盛情難卻,於是爬到了井口,但左腿還沒來得及完全插入,右膝蓋就被井場卡住了。

烏龜慢慢後退,問青蛙:“妳聽說過大海嗎?”青蛙搖搖頭。烏龜說:“大海無邊無際,無邊無際。千裏不能形容其遼闊,千裏不能顯其深邃。傳說四千多年前,大禹為君時,十年九洪,海不深;3000多年前,商湯統治時期,八年七旱,海水不減。海這麽大,時間的長短和旱澇的變化都不能使它的水量有明顯的變化。青蛙哥哥,我住在海裏。妳看,和妳的枯井淺水相比,哪個世界更開闊,哪個世界更好玩?”青蛙傻傻的聽著,眼睛瞪得大大的,嘴巴閉了好久。

“杯弓蛇影”典故11

從前,有壹個叫嶽的官員。他有壹個好朋友,壹有空就來他家聊天。有壹段時間,他的朋友沒有出現。嶽光非常想念他,所以他去看望他。我看到我的朋友坐在床上,躺在床上,臉色蠟黃。樂光知道他的朋友病得很重,所以他問他是怎麽病的。朋友支支吾吾,不肯說。

再三追問下,朋友說:“那天我在妳家喝酒,看見壹條綠皮紅花的小蛇在玻璃裏遊。”那時候很惡心。我不想喝。妳壹次又壹次勸我喝。出於禮貌,我無法拒絕嶽光的好意,只好勉強喝下。

從此我總覺得肚子裏有條小蛇在跑來跑去,想吐又吃不下東西。我已經病了快半個月了。”樂光心裏納悶,玻璃杯裏怎麽會有壹條小蛇?但是他的朋友又清楚地看到了。發生了什麽事?

回到家,他在廟裏走了壹圈,分析原因。他看到墻上有壹張紅條紋的張青雕花弓,靈機壹動:這是雕花弓在耍花招嗎?於是,他倒了壹杯酒,放在桌上,動了好幾個地方,終於看到雕弓的影子清晰地映在玻璃裏。隨著酒的晃動,它像壹條綠皮紅花的小蛇在遊動。

為了消除朋友的疑慮,樂光立即用轎子把朋友送回家。讓他坐在和上次壹樣的位置,仍然給他倒滿壹杯上次的酒,問:“杯子裏又是什麽?”朋友低頭壹看,立刻驚呼道:“蛇!蛇!又是壹條綠皮紅花的小蛇!”

樂光笑著指著墻上的雕弓說:“妳看,那是什麽?”朋友看著雕好的弓和杯中的蛇影,恍然大悟,覺得渾身輕松,心臟病也沒了!

《邯鄲行》典故十二

傳說兩千年前,燕國守陵有個少年。不知道他姓什麽就叫他守陵少年吧!這個年輕的守陵不愁吃穿,從長相上來說也算是中等人才,只是缺乏自信。他常常無緣無故地覺得自己什麽都不如別人——衣服好,菜香,站著坐著也優雅。

他看到什麽就學什麽,學到什麽就輸什麽。雖然他有了新的面貌,但他仍然不能做好壹件事,他不知道他應該是什麽樣子。家人勸他改變這個問題,他認為是因為家人太在乎了。

親戚鄰居說他是熊掰棒子,他根本不聽。久而久之,他懷疑自己是不是應該這樣走路,越看越覺得自己走路的姿勢太傻太醜。

有壹天,他在路上遇到幾個人有說有笑,只聽有人說邯鄲人走路的姿勢叫美。他壹聽這話,心臟病發作,急忙上前壹探究竟。沒想到,那幾個人看見他,笑著走開了。邯鄲人走路的姿勢有多美?他無法想象。這成了他的心病。

終於有壹天,他瞞著家人去了遙遠的邯鄲學步。到了邯鄲,處處覺得新鮮,令人眼花繚亂。看到孩子走路,他覺得活潑、漂亮、學院派;看到老人走路,他覺得穩了,有學問了;看女人走路,搖曳,學習。就這樣,只過了半個月,他連路都走不了了,路費也花光了,只好爬回去。

對牛彈琴的典故十三

春秋時期,魯國有壹位著名的音樂家,名叫公。他在音樂方面造詣很深,擅長彈鋼琴。他的琴聲很美,人們聽到這麽美的琴聲後往往會陶醉其中。

壹年春天,他帶著豎琴去郊外的田野散步。溫暖的春風在他面前吹著青草的香味,這讓他感到非常舒服。他環顧四周,發現壹只大公牛正在不遠處吃草。他興高采烈,突發奇想,想為這頭公牛演奏壹曲,於是撥弦為這頭公牛演奏了壹曲優雅的《清角之歌》。

雖然宮演奏的音樂很悅耳,但吃草的牛卻無視這優雅的曲調,低著頭繼續吃草。因為公牛能聽到琴弦的聲音,卻無法理解歌曲中美妙的意境。(短文學網www.duanwenxue.com)

宮看到美妙的琴聲打動不了這頭不懂音樂的牛,很無奈。過了壹會兒,他又想出了壹個主意。貢益銘撫摸著琴弦,彈出奇怪而雜亂的聲音,有的像嗡嗡作響的蚊蠅,有的像迷途小牛的叫聲。這時,大牛似乎突然明白了什麽,搖著尾巴,豎起耳朵聽著。

後來人們用“對牛彈琴”比喻對壹個愚蠢的人講深刻的道理,或者對外人講專家的話,浪費時間;也用來嘲笑說話不看對象的人。

毛九的第十四個典故

漢武帝(劉徹)聽說李陵帶兵深入匈奴邊境,非常高興。這時,許多大臣都開玩笑地祝賀皇帝的智慧和對人的善用。

後來李陵戰敗投降,武帝很生氣,反過來祝賀的大臣們都罵李陵沒用,不忠誠。這時,司馬遷默默地站在壹旁,漢武帝就此事征詢他的意見。司馬遷直言李陵只有五千步兵,卻被八萬匈奴騎兵包圍。然而他奮戰十余天,殺敵壹萬余人。他真的是壹位偉大的將軍。

最終因為食物耗盡,道路被切斷,戰事停止。李陵並沒有真的投降,而是在等待壹個報國的機會。他的貢獻仍然可以彌補他的失敗。武帝聽他為李陵辯護,諷刺皇帝至親李廣利從正面進攻匈奴,把司馬遷氣得進了監獄。次年誤傳李陵為匈奴練兵。武帝沒有把事情說清楚,就殺了李陵的母親和妻子。

廷尉、杜周為了迎合皇帝,誣陷司馬遷誣陷皇帝,給了司馬遷最殘酷、最屈辱的“貪刑”。司馬遷為此壹蹶不振,痛苦的時候想自殺;然而轉念壹想,像他這樣低賤之人的死,在很多富可敵國的人眼裏,就如同“滄海壹粟”,不但得不到同情,還會讓人發笑。於是我決定忍辱負重,用自己的生命和時間,艱難而頑強地完成《史記》的寫作。

古人說有大勇氣的人有大智慧,司馬遷就是這樣的人。他知道在他那個時代,像他這樣沒有地位和名望的人,死了還不如死了狗,所以他勇敢地活了下來,終於完成了史無前例的偉大歷史著作——《史記》。

司馬遷把這個想法告訴了他的好朋友任,後來人們根據他在信中所說的話引申出“九根毛”這個成語,用來比喻某件事或某個人才只是絕大多數中的壹部分,就像九頭牛上的壹根毛壹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