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心情說說 - 請喜歡的人談談

請喜歡的人談談

文|托尼。z?

百度百科有雲:“喜歡按鈕”,網絡用語也來源於網絡社區的“喜歡”功能。

在微信、微博、貼吧、QQ空間等社交軟件或網頁中,設計師加入了“贊”的功能。“喜歡”壹般是拇指形狀的按鈕。當妳點擊它的時候,妳會“喜歡”這個內容(可能是壹條微博、微信或者壹個帖子、文章),也會表達妳對這個內容的贊同、支持和喜愛。所有的人都會死

2009年,臉書的工程師亞當?Adam Bosworth提到第壹個按鈕很棒,後來改成了like,因為like更常見。自2009年社交網站臉書掛上拇指按鈕表示“喜歡”以來,贊迅速成為最受歡迎的網絡社交語言——數據顯示,臉書現在平均每天被贊超過5000萬次;在中國,從2011到2013年7月,QQ空間平均每天被贊超過2億次。

得益於IT技術,整個世界溝通方便,交流快捷,所有的信息都在高速運轉。壹個“贊”只需幾秒鐘就能送達。再加上快節奏的生活,壹切都在追求效率,分秒必爭。無形中,情感交流也開始追求效率和成本。“喜歡”功能的推出,給社交帶來了便利,迎合了人們表達情感的欲望。人們使用社交軟件最初是為了社交網絡活動。無論是發布自己的現狀,還是分享別人的文章,都是在暴露自己的情緒和人生態度,總是渴望得到別人的關註。

“喜歡”簡單有效地拉近了雙方的距離,給了大家壹個情感的出口,也可以不用長篇大論地給朋友送去關心。因此,時間成本極低、看似效果不錯的“喜歡”大行其道,並形成了壹種文化。我們住在這樣壹個地方,卡羅琳?卡羅琳·格利茨和安妮?安妮·赫爾曼德稱之為贊美經濟時代。

文化的形成必然會產生其獨特的群體,即具有相同文化價值觀的壹群人。隨著微信、微博的普及,這些社交平臺與更多人的生活緊密聯系在壹起,壹個叫做贊派黨(不是兔子、禿子成立的政黨,只是簡單描述為“黨”)的群體誕生了。有些人把“喜歡”當成壹種表達感情的方式。但是也有很多人把“喜歡”變成了壹種習慣,從偶爾的喜歡變成了無論遇到什麽狀態都瘋狂的喜歡,變成了喜歡。

“喜歡黨”的定義:當別人在微博、微信上分享新鮮事物或寫下自己的感受和感想時,總會有壹群人對妳贊不絕口。

1,共模

這個信息真的很好,喜歡;

有道理。內容是關於修養的,也有正能量的。請喜歡。

雪域高原,藍天白雲,巍峨山峰,這張照片令人耳目壹新,大家* * *欣賞,轉發壹個微信,喜歡;

動畫很有趣,設計幽默輕松。大家來贊壹下吧。

這是最常見的贊美理由和方式。贊美是壹個參與的過程,意味著妳認同妳喜歡的人,認同這種社交方式。

2.對話方式

他們彼此非常熟悉,為了維持這種關系,就會出現互動的贊美行為。內容不重要,關系很重要。有時候,贊美幾乎沒有意義,它只是含蓄地告訴對方——雖然很久沒聯系了,但我壹直在關註妳。

3.商業模式

朋友發布各種優惠活動,投票,廣告等。由大眾在朋友圈發起。為了達到壹定的贊數要求,大家推出了各種收集贊的方式。

商家的做法其實很低級,有的是為了吸粉,有的是為了賣貨。先說吸粉。妳參加活動壹定要關註它的微信官方賬號,也就是幫妳點贊的人壹定要關註相關的微信官方賬號,才能點贊。用戶鼓勵他們的朋友和親戚關註這項活動,然後稱贊它。商家天真的以為自己的微信官方賬號就這樣上去了。發生了什麽事?不是壹堆僵屍粉,但是可以專業的關註粉絲留存率!這是壹個非常重要的數據!真的很重要!

先說賣貨,集贊,發紅包送禮,彩票集贊。商家認為這是壹個全民刷屏的活動。不知道這樣的行為已經涉嫌誘導轉發,可以投訴取消!不好意思,好像跑題了,但還是要警告妳,微信官方賬號運營我們:贊集活動有風險,推廣活動需謹慎。

4.存在模式

喜歡它存在,這類似於聊天中的“呵呵,嗯嗯”,也是為了表示關心,這是新媒體使用的壹種態度。

經常在各種新媒體平臺上發隱晦的話,經常看到幾個學弟學妹無私的贊。有壹次,我問R學長她能不能聽懂這些話。她搖搖頭說不明白。我大吃壹驚,問道:

“那妳喜歡毛嗎?!"

“說明我看過了。”

。。。

嗯,對於壹些90後來說,贊有時候只是刷存在感,表達壹種“看了”的心態。這些人喜歡,還有別有用心的,就是希望被贊的人能報恩,給我那些無聊的狀態點幾個贊。

5.瘋狂模式

不管信息好壞,看到發布的信息後,總是習慣性的喜歡。從實際應用來看,“喜歡”並不僅僅包含正能量。朋友的趣聞軼事、傷心事甚至壹些災難新聞,往往都有很多“贊”,讓人不解甚至憤怒。這都是因為有些人太熱衷於“贊”,消解了“贊”的“認同意義”。“喜歡”就是這種情況。

在社交網絡的特殊語境下,“贊”已經遠遠超出了它原本的象征意義,變成了壹種幾乎可以表達所有態度的符號。所以,像“癌癥十大防治方法”這樣的健康帖,會毫不猶豫地“點贊”;“柏拉圖關於愛情的十條箴言”之類的雞湯貼也很樂意“喜歡”;還有星座貼,點;有各種引自上師,分;必須指出兄弟的狀態;女性朋友的狀態也要“喜歡”;同事身份要點;親戚的地位同樣重要。。。

那個小拇指符號成了妳想評論又不想打字時的不二選擇。

然而,其實我內心是茫然的。我不明白這個女生為什麽這麽在意喜歡的數量和關註的程度,所以在小窗裏留了這麽壹句話:

"。。。。。。。"

然後就沒有了。。。

可以說,大部分“喜歡”所表達的態度,已經超出了“喜歡”的本義。不管喜歡者的真實意圖是什麽,收集“喜歡”是許多人喜歡的事情。很多熱衷於拍攝旅行、美食、各種社交活動的人,在傳完照片後,每隔幾分鐘就會看壹眼手機,數壹數自己收獲了多少個“贊”,看看最在乎的人是否留下了“閱讀”的痕跡。社交網絡本身就是人們增強自我意識的壹種方式。隨便更新壹條無聊的信息,有什麽比收到幾十個“贊”更過癮的?

然而,雖然每壹個“贊”都意味著壹個真正的關註者,但這種關註的層次無疑是非常淺薄的,這種友誼被戲稱為“喜歡的朋友”。很多場合,表揚只是壹種禮貌,甚至可能只是某些人強迫癥驅使下的行為。贊美常常被用來表達壹種社交敷衍而不偷笑;往往有“我看到了,就這樣”的意思。它甚至不指望得到對方的回應,委婉地滿足了壹個人被關註、被看到的社交需求。

嚴婷是我的同事,因為她同時入職,在同壹個部門,關系還挺好的。(部門就我壹個人,其他人都是女青年,妳懂的。)這個女生很討喜。她在第壹次開場時笑了,她笑了,笑出了酒窩。她說話真誠,聽得認真,答詞得體,偶爾有壹種安靜的沈默,顯得乖巧。雖然顏值不逆天,但是五官還是挺合理的,看著很順眼。公司其他部門的人經常拿這個女生開玩笑,有壹次和浩哥吃飯,大家都嘰嘰喳喳說這個女生是女神什麽的。這時郝哥冷冷的說:“這小姑娘情商不高。”這立刻炸開了鍋,大家都問怎麽回事。浩哥對大家說了壹句輕描淡寫,敷衍了事的話。他大手壹揮,說:“我們不談這些,繼續吃肉吧。”正好,我知道事情的始末,但也不能多說什麽,只好默默吃郝哥請的肉。。。

妳壹定很好奇,是什麽讓憨厚的郝哥有這樣的評價。東西都是醬紫的。顏婷讓浩哥幫忙看了壹下當天的報價單。但那天,浩哥急著要證件,拒絕了她的幫助。“不好意思,我急著要文件,沒時間幫妳。”

所以她在辦公室裏討厭我。

“告訴我,郝哥,這個人怎麽會這麽忘恩負義?他不會幫我的!”

“人不忙。”殷婷白了我壹眼,“哼!我加了他的微信好友,朋友圈他還是看得見的。他朋友圈的東西我都喜歡!”

"。。。。。。"

我知道這個時候勸太多沒用。只有食物的舒適才是正道。“走吧,我請妳吃好吃的。”

突然,小女孩非常高興。我還不忘給浩哥帶個冰淇淋回去。發給浩哥的時候,看到他的微信亮了,正在提醒他看。但是,他回復我:“沒什麽,別看了,都是為了贊。唉,這些孩子什麽時候才能長大,不再玩這些東西?。。"簡單利落的壹邊吃著冰淇淋,壹邊沖向文件。看到他很忙,我沒有走開。他看到我要走,就嘟囔著對我說:“我昨天給妳看了報價單。它有毛病。妳看看我的靶子就能改。今晚記得準時上線!”。小女孩的眼神是不厚道的男人,卻總是這樣幫我。我們是豬壹樣的隊友。

喜歡已經成為互聯網時代的潮流文化。每個人都喜歡它,我為每個人喜歡它,每個人都為我喜歡它,在虛擬世界裏,我們喜歡它活著。但是那種刷的有贊美感;被喜歡的數量煩;甚至傻傻的以為幾十個心的“我讀過”就能和壹個人成為閨蜜。贊美文化應該是在表達贊同、支持和喜愛,這些都是病態文化。“喜歡”是發自內心的紅心,而不是敷衍的“我看過”。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新浪、鳳凰文化

(本文故事源於生活的創造。如有雷同,純屬活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