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心情說說 - 孔家祖孫“嫁了四代”,他卻說“女人難養”?

孔家祖孫“嫁了四代”,他卻說“女人難養”?

很多人都知道孔子曾經說過壹句名言,“唯女小人難養,近則低人壹等,遠則怨。”這裏的“支持”從謙虛的角度可以理解為“支持和擁護”;從“聖人”居高臨下的角度來說,就是“養而養之”;壹般來說,和平妥協的解釋就是“相處”。

這句話的全部意思是:只有女人和小人才是最難相處的。過於親近和撒嬌,他們會自大,不懂得謙虛;如果他們被疏遠,被疏遠,他們會感到反感!

以現代人的眼光來看,這句話極其偏頗,近乎荒謬。魯迅先生曾用孔子的壹句話諷刺很多粉絲:“女人和小人是壹類的,但不知是否包括他的母親?”

儒家思想博大精深,是中國幾千年文化的主要載體和集大成者。它的仁義和諧思想是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財富。

但不言而喻,在幾千年的封建社會裏,對女性的不公平、不合理是普遍存在的,孔子及其思想理論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後來演變成“男尊女卑”、“夫為妻”、“女無才則德”等男權理論體系。

“小人難養”很好理解。“小人”就是《農夫與蛇》中的“蛇”。他們壹般都很卑鄙,骯臟下流,自私奸詐。他們是壹群沒有原則,沒有正義,沒有是非,只談利益得失的勢利小人。“如果她們有奶,她們就是媽媽”,她們的內心“常常是悲傷的”。

問題是,為什麽壹生“克己復禮”的孔子,提倡“仁”,講究“恕”,主張言行謹慎,卻如此粗暴而明確地打翻壹船人,公開否定甚至詛咒天下所有女性?

要知道,他壹直對人很好,極力主張“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女人怎麽會得罪他?

其實也不是說孔子和女人有什麽深仇大恨!主要限於孔子所處的時代和文化背景,是以男權為中心的社會結構。大多數女性連最基本的教育都沒有接受過,對外界事物不熟悉,被知識屏蔽,經濟地位低下,沒有謀生技能。像孔子這樣的所謂“聖人”,對自己和他人的要求自然比常人高。

基於當時的社會現實,在孔子看來,女性應該勤儉持家,勤勞抱怨,言行謹慎,教導子女。最好是呆在家裏,呆在家裏。在生活中,女人有什麽個性、風格、能力來突出自己;提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指責或責備男性的行為是“超越當下”,甚至是大逆不道。

任何女性的獨立嘗試或實際的自我訴求和抗爭,在孔子看來都是不恰當的,不合適的。正是這種對女性的輕視和歧視,孔子覺得和女性相處是壹件很麻煩的事情:親近,不親近;遠,遠非如此。

太愛他們,太好,她傲慢自大,不懂事,挑戰妳,得罪妳;對她不好,還壹直抱怨妳對不起她,恨死妳了。結果就是男人和女人相處時,把握不了度,不是“過”就是“下”,經常被人指責,於是壹切“女人難養”就水落石出了!

《論語·太伯》中有壹段話,“武王說:有十個謀臣。孔子說:很難吧?唐瑜之時,我盛世,只有九女。”

在現代漢語中的意思是:周武王曾說:“我有十個大臣可以幫我治理國家。”子曰:“人才難得,不是麽?”?這壹時期介於唐堯、虞舜和周武王之間,人才最為豐富。但十個大臣中有壹個是女性,只能算九個。

註意,這裏周武王所說的“亂臣”,並不是通常所說的“作亂”、“亂臣賊子”的亂臣。相反,它指的是善於治理政治事務的有能力的大臣。

這段話中的“女人”是周武王的妻子蔣易,她負責內政。根據傳說,蔣易是壹個賢惠的女人。周武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有十個人為此做出了貢獻。他自己認為蔣易應該被計算在內。我不知道孔子討論的時候數了十個人,說蔣易是女的,所以不算,只有九個人!

據說蔣易是壹個聖人。《戴笠·李記·富寶》壹文中說,蔣易懷周繼王時,“立而不立”。當他站著的時候,他的腳後跟會站不穩。“坐而不壞”,坐著的時候,雙腿永不分開;“獨而不孤”,壹個人獨處時,也能端莊謹慎不伸腳,即謹慎獨立;即使不開心,她也絕對不會說臟話,就是嘴巴很幹凈,不說臟話。

由此可見,蔣易是壹個具有無與倫比的道德的聖人,所以她受到了後人的尊敬。直到今天,她的神還供奉在山西省太原市晉祠。

因為蔣易是個“女人”,孔子沒有把她算進去。雖然當時是封建宗法社會,但是要看不起女人。那時候農村婦女沒有文化,孔子可以看不起她們。家庭主婦話很多,妳可以說她很難相處,但是孔子對國母蔣易還是那麽的疏忽和輕視,只能說明孔子壹直對女性有偏見和歧視。

孔子“女大難養”的性別歧視觀點,當然是由當時以男權為中心的社會經濟基礎和文化生態所決定的,但他的個人經歷和家庭傳統,又強化了他心中這種偏頗的觀點。

從他的父親舒(hé)開始,孔子家族已經連續有三四代人“成妻”(成為妻子),盡管以前所有的儒家弟子都試圖淡化和掩蓋這些歷史事實。

中國古代《禮法》規定,丈夫有權強迫違反“七果”的妻子回娘家,這叫休妻。因為她的行為是建立在“七種結局”的基礎上的,所以也被稱為“成妻”或“成女”。

孔子的父親舒,曾經娶了壹個妻子和兩個小妾。壹是娶了石的女兒,壹連生了九個女兒;於是她把石的丫鬟收為壹號妾,生了壹個瘸腿的兒子伯尼(又名孟丕)。六十多歲才當上“大夫”的舒,顯然覺得伯尼作為貴族繼承人不光彩,於是在66歲時,娶了顏家三女兒顏之載(18歲)為二房妾。

司馬遷在《史記·孔子世家》中記載,“(梁書)葛與晏氏之女‘交媾’,生下孔子”。這裏的“性交”不是指野外性交。按照古代習俗,六十四歲結婚是不禮貌的。舒和顏之載就是這種年齡相差很大的“野婚”,也就是說礙於禮節不能舉行正式的婚禮。

《孔子家族故事集》的序言中明確提到了舒“成妻”的事實,但具體“成婚”的人卻沒有說清楚。但從孔子繼承貴族地位的史實來看,作為最高家族的男性家族能與孔子的母親生活在壹起,孔子死後能與父母葬在壹起的,應該是他的妻子石或壹號妾,而不是孔子的母親顏之載。

至於孔子自己的“成妻”,在《禮記》中有明確的記載:“之母(孔子之子孔鯉)死了,還哭。大師聽了,說:“誰和愛哭的人?”大師說,“鯉魚也。孔子說:“嘿,這沒什麽!”“魚聞到了,那就把它撈出來。

孔子的原配妻子戚冠石(孔鯉的生母)屬於離異人士,後來去世。按照當時的禮儀,關氏死後壹年不應該為她哭泣。孔子的兒子孔鯉,有壹次在母親的葬禮後哭了。孔子聽了,很不高興地說:太過分了!在諾諾很被動的孔鯉,聽了父親的教導後,立刻“洗心革面”,不哭了!

孔鯉的生母被孔子休了。當他長大後,他模仿他的父親孔子,並與他的妻子,孔伋的母親離婚。雖然孔鯉在學習上遠遠落後於他的父親和兒子,但他繼承了孔子家的“優良”傳統,在成為妻子方面也不遜色。

《闕李書文》記載:“於波(孔鯉)的前妻無德...老婆改不了,但是出了。妻子賢惠後,有了孩子。”這說明孔是有老婆的。第壹任妻子不賢惠,後來離婚了。

孔子的孫子、《中庸》的作者孔伋做得更好。他做了妻子後,幹脆不讓兒子孔白(上詞)“喪母”。孔子的兒子孔子是前妻所生,前妻離異。因此,在她死後,子思禁止孔子做他的生母戴孝。

按照儒家的“禮”,“為後者之父,為無役之母”。既然已經離婚了,就不是我老婆了。妳(孔子)是我的“子孫”,她當然不再是妳的母親了!這是《禮記·談公》中記載的:“子母死而不哀。”。

孔子在古代被尊為“天之聖人”、“天之木鐸”,是公認的最博學的學者之壹。後來的統治者尊稱他為“文學和宣傳大師”,是後世的楷模。

歷代很多孔子弟子和儒家倡導者都無法接受孔子結婚的歷史事實。有的為孔府家辯護,有的破口大罵小人,詆毀孔府家。尤其是他們受不了聖人白衣服上的“汙點”,至少他們堅決否認孔子嫁人!

因此,對於孔子祖孫三代還是四代妻的問題,壹直存在爭議,即把孔子算作“四代妻”,不承認孔子本人結過婚就是“三代妻”。其實聖人也是人,要吃飯,要結婚,要生孩子。為什麽不和他們的妻子離婚?

那誰回來,不管三四代,孔家對女人的冷漠是顯而易見的!在他們眼裏,夫妻關系和朋友關系差不多——“相處,相處”,僅此而已。

題外話,不僅是孔子的祖孫三四代,孔子的很多儒家弟子以及他們的孔子後代都有結婚的。例如,曾子(曾參飾),孔子的得意弟子,曾經結過婚。原因是妻子給他蒸的梨沒熟,也有說曾子離婚是因為妻子在“殺豬上絞架”的問題上對下壹代(曾參的兒子)撒謊。總之,根本不存在什麽大的原則問題。

此外,被尊稱為“亞洲聖人”的孟子,有壹次正巧碰到妻子坐在臥室裏(就是兩腿叉開伸直坐著),不莊重不雅觀,就想做妻子。當孟母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她曾經搬到孟母去撫養孟子。這說明她是壹個品德高尚的人。她知道後,把孟子臭罵了壹頓,孟子休妻的計劃也就忘了!

可見,孔子無疑是壹個大聖,但他也是壹個有血有肉的“凡人”,而不是“完人”。即使他沒有結婚,他也不是壹個完美的男人。世上沒有完美的男人!

壹方面受限於他所處的男權時代背景;另壹方面,從他豐富的人生閱歷和家族傳統經驗,讓他抱怨“唯女反派難養”,得出“唯女難養”的荒謬結論!

?歡迎交流分享?請關註《歸山》

如果妳滿意,請給我壹個贊:

FTN征文大賽|史記FTN傳“橫空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