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心情說說 - 大班“用筷子”教案

大班“用筷子”教案

作為教師,要精心設計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計劃。那麽教案應該怎麽寫才合適呢?以下是我精心編排的大班“用筷子”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班教案《使用筷子》1。大拇指和食指握住筷子上端,其他三個手指自然彎曲握住筷子,筷子兩端必須對齊。筷子的正確使用方法是用拇指、食指和中指夾住壹根,用下頜和無名指夾住另壹根,讓夾住的那根可以活動,從而夾住食物。

活動目的:

1.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和觀察力。

2.教孩子正確使用筷子。

活動準備:

材料——每人壹雙筷子,紅棗若幹,小碗壹個。

心理學——擁有快樂的心情

活動流程:

1.討論

孩子在家吃什麽餐具?小孩子會用筷子嗎?

怎麽用?妳能來學習嗎?

2.看課件,講解正確用法。

3.兒童操作練習

孩子們分組練習,每組壹盤紅棗,每個孩子壹個碗,自己把紅棗放進碗裏。

4.舉行壹次棗樹比賽

每組選擇最快的孩子進行比賽。

5.豐富筷子文化

大班二“用筷子”教案壹、活動目標

(壹)認知目標

1,通過辯論,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敏捷度。

2.通過活動,讓孩子明白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培養孩子初步的辯證思維能力和辯論能力。

3.讓孩子們知道環境保護對人類的重要性。

(2)人格目標

鼓勵孩子在大家面前大膽表達個人觀點,培養自信心和獨創性。

二、活動準備

知識和經驗準備

1,孩子有關於辯論的知識,組織孩子看通俗易懂的辯論比賽。

2、與孩子壹起收集相關信息,並歸納、總結、找出論據。

(2)材料準備

1,幾個壹次性衛生筷子(杯子等。).

2、關於人們使用壹次性衛生筷子(杯子等。)耗材和白色汙染的錄像帶、錄像機。

三、活動過程

(1)通過看視頻激發孩子辯論的興趣。

1,老師展示壹次性衛生筷子(杯、碗、盤等。),讓孩子觀察並說出在哪裏見過,是做什麽用的,孩子可以自由回答。

2.看視頻提問:使用壹次性衛生筷是好是壞?並詢問原因。視頻播放過程:人們使用壹次性物品非常方便→人們用後隨手亂扔→垃圾到處堆放→白色汙染影響人們的生活和健康。

(2)通過討論確定自己的意見,將孩子分為積極和消極兩組。

1,孩子根據老師的提問進行討論,並根據討論的結果將孩子分為正反兩組。

2.積極的孩子和消極的孩子進行小組辯論,找出所有的證據來贏得對方。

(3)孩子激烈辯論,老師是裁判,證據充分的壹方獲勝。

1,請正面先說什麽好。證據不足的老師不能打分,列舉證據充分的那壹組給壹分,直到最後。

2.如果孩子在辯論過程中出現問題,老師要及時引導孩子的辯論方向,把話題聚焦在“好與壞”的主題上。

3.教師應及時對辯論中的沈默現象進行提示和引導,以加強辯論的氣氛。

4.如果沒有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老師要引導並做簡單總結,在黑板上做好各組總分。

5.如果辯論不充分或者時間不夠,可以暫時不做總結,下次再繼續辯論。

(四)總結評價,激發孩子辯論的興趣和設計環保產品的願望。

老師肯定了這次辯論賽,表揚了辯論賽中表現優秀的孩子,並做了總結性的點評。結論是壹次性筷子或杯子既有方便性,也有缺點。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現在,讓我們請大班的孩子們思考壹下,如何設計出實用、經濟、環保的產品。

孩子們可以自由分組討論,並把結果告訴老師。比如用可回收的材料做物品等等。老師給了肯定的糾正。

(5)擴展活動:

1,孩子去生活中多找壹次性物品,找出自己好的和不好的地方,從而進行第二次辯論。

2、在繪畫活動中,讓孩子畫出自己的好的、實用的用品並塗上顏色。

四。各個領域的滲透

藝術:壹起在壹片藍天下;繪畫“白色汙染”,廢物生產活動。

生:環保衛士。

五、環境中的滲透墻布局“變廢為寶”。

6.在生活中滲透教育孩子在生活中盡量不要使用“白色”(塑料)物品。

七。滲透在家庭中與父母討論壹次性用品的利弊。

八。活動評估

項目

目標實現程度

內容適用性

活動設計的興趣度

兒童“三性”表現

存在問題

等級

好的

中間

貧窮

好的

中間

貧窮

好的

中間

貧窮

好的

中間

貧窮

評價

註:好:100%-80%,壹般:79%-60%,差:60%以下。

教案3大班“用筷子”活動目標

1,了解筷子的形狀和用途,知道筷子是中國人的發明,是中國文化的體現。

2、掌握筷子的正確使用方法。

3、鍛煉手部肌肉的靈活性和手指協調性的協調性,知道多活動手指有益健康。

4、嘗試使用筷子進行各種活動,體驗活動帶來的樂趣,了解團結的力量。

5.探索和發現筷子在生活中的特點。

6.願意探索,交流,分享。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了解筷子的形狀和用途,掌握正確的握筷方法。

難點:使用筷子進行各種活動。

要準備的活動

1,孩子壹雙筷子壹個盤子。

2.每壹組都有壹個托盤,裏面有壹些玻璃球、紙團、花生和豌豆。

3、《賣湯圓》音樂磁帶和錄音機。

4.12和13頁的兒童書籍。

活動過程

首先,猜測活動的主題。

1,老師說了壹個謎語:“身體細長,兄弟成對,只能吃菜,不能喝湯。”

2、引導孩子說出答案——筷子。

第二,讓孩子認識筷子,並談論它們的用途。

1,老師展示筷子,簡單介紹其來歷。

2.讓孩子們拿起筷子,告訴他們筷子是什麽樣子的。(壹頭是圓的,壹頭是方的),筷子有什麽用?

第三,孩子掌握正確的握筷方法。

1.孩子們都說筷子可以用來吃飯和夾菜。請把它們撿起來。

2.老師講解並示範正確的持筷姿勢:兩根筷子都放在右手拇指和食指之間,拇指在兩根筷子上方,食指對著壹根筷子,中指在兩根筷子之間,無名指對著另壹根筷子,小指在無名指下方。

第四,小組賽的小朋友用筷子夾托盤裏的東西,說說自己的感受。

1,小朋友先在托盤裏夾壹個玻璃珠和紙球,說說什麽好什麽不好,為什麽?如果姿勢不正確,及時糾正。

2.把筷子分開,看能不能撿東西,了解團結的力量。

3.在此基礎上,分組比賽:孩子們會隨著音樂在規定時間內把東西夾在托盤裏,看誰夾得多。

動詞 (verb的縮寫)總結:“健康博士告訴我”使用筷子的好處。

1,通過保健醫生的談話讓孩子明白多動手的好處。

2.筷子只被中國人使用。使用它們可以使我們的手靈活。手是我們的“第二大腦”,靈活的手指會讓我們更聰明。我們必須經常活動手指,這樣我們都有壹雙靈巧的手。

不及物動詞活動的擴展:

老師問:“筷子除了吃飯、摘菜還能怎麽玩?”

教學反思

在這個活動中,各個環節緊密相連,相互滲透,各個環節都是圍繞“筷子”展開的。有效落實了《綱要》的理念,真正實現了師生互動。相信通過這次活動,孩子們能在活動中真正體驗到使用筷子的樂趣。

新《綱要》指出:“教師要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在這次活動中,我采用了適當的方法來組織教學,采用的教學方法如下:

1,對話精彩。“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活動壹開始我就用謎語來引起孩子對筷子的興趣。“身材修長,兄弟成雙。他們只吃蔬菜,不能喝湯。”這個謎語生動地講述了筷子的外觀特點和用途。孩子們興致勃勃地猜出謎語後,老師展示了筷子,簡單介紹了它的由來,激發了孩子們操作筷子的欲望,為下壹環節打下了基礎,實現了第壹個目標。

2、示範法:使用筷子需要掌握動作要領,通過老師準確的示範動作讓孩子掌握學習內容和基本動作技能。

3.操作探究法:是兒童建構活動的基本方法。所謂操作法,是指兒童在與材料互動的過程中,動手操作和探索學習。本次活動安排了三項運營活動。第壹次是引起興趣後的第壹次操作,主要是練習筷子的正確使用。陶行知先生說“從做中學,從做中學,從做中進步。”在第壹次操作活動中,我指導孩子們練習使用筷子。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是通過觀察老師的示範來練習的,可能不會正確使用,所以沒關系。第二個操作是實踐活動。孩子們通過玻璃球和紙球的訓練來加強筷子的使用,老師在活動中的及時個別指導鞏固了練習方法。第三種操作主要是嘗試使用筷子進行競賽活動,培養孩子的創造能力,通過拿著不同的東西體驗其中的樂趣。

如果我還要再上壹次這門課,如果活動時間允許的話,應該在活動延長之前穿插壹個遊戲活動。因為《綱要》指出“教育活動的組織要充分考慮兒童的學習特點和認知規律,各領域內容要有機銜接、相互滲透,註重綜合性、趣味性和活動性。”所以,在孩子筷子夾托盤裏的東西的最後,老師用筷子敲出歡快的節奏配合音樂,吸引孩子壹起攻擊音樂。這個遊戲活動滲透著藝術活動。孩子們跳完有節奏的舞蹈後,老師問:“我怎麽會玩筷子?”這個問題的設計給孩子提供了壹個創造和玩耍的空間。在這個環節中,孩子們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能力,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做遊戲,這樣整個課堂教學就完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