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他甲午戰爭不同,這場戰爭是日軍漂洋過海進攻日本本土的戰爭,也是中國歷史上唯壹壹場以侵略者身份對中國發動的戰爭。因為元朝是中國執政,所以日本把這場戰爭叫做“蒙古進攻”。
背景
滅金後,忽必烈於1260年在中原登基,與南宋政權抗衡。
蒙古人是在草原上長大的兇悍民族,崇尚武力征服。建立政權後,他們要求周邊國家和少數民族服從他們。中國的周邊國家,被元朝的武力嚇住了,都很明智地和元朝的使臣交朋友,只有日本例外,沒有任何和元朝交朋友的實際行動。這是曾經霸道的忽必烈所不能容忍的。
別的國家都知道時代,為什麽妳是個例外?
1266年,忽必烈派遣使節在朝鮮官員的陪同下訪問日本,目的只有壹個,就是要求日本迅速派遣使節。
忽必烈在國書中對日本作出了理性的回應,允許日本以平等國家的身份與中國交往,並聲明中國只要日本使臣好,就會與日本加強貿易往來,交換所需商品,還可以給予日本壹些經濟上的幫助。最後,他威脅說,如果日本堅持不下來,他將對日本動武。
這份國書合情合理,給了日本足夠的面子。忽必烈認為國書到了日本,會馬上送到日本,正常的國家統治者也會跟著時代派使節到日本。但是忽必烈這次錯了。這個時候日本的統治者是壹個很有個性的人。他根本不按常規套路出牌,也不理會元朝的國書。
此時的日本處於鐮倉時代的德川時期,日本是軍人執政。常年練武的武將,與那些學識淵博、精於算計的文官不同。他們壹般頭腦簡單,四肢發達。
這個時候執政的柴田世宗就是這樣的人。他習慣於傲慢。他沒有仔細考慮與袁交往的利弊,所以拒絕了忽必烈的交往請求。忽必烈國書末尾的恐嚇,激起了北宗的競爭精神。他說他不會和妳相處。我很生妳的氣。如果妳敢打我,我就跟妳拼個妳死我活。我擔心妳不會成功。看看這種想法有多幼稚。
就這樣,忽必烈的第壹任特使失敗了。
1668年忽必烈不願意再向日本派遣使節,但日本方面依然無動於衷,給忽必烈的回復更是諷刺,說從未聽說過蒙古在講什麽。
都說越得不到的東西越想得到。忽必烈多次通過朝鮮派遣使節或書信與日方溝通,能使用的方法都用上了。但日本壹直無法推進油鹽,采取了不予理會的態度。而是加強了地方防禦準備,抵禦元朝的進攻。
忽必烈汗南征北戰所向披靡。總是別人向他低頭。今天他主動示好卻把熱臉貼在了日本的冷屁股上。
忽必烈很生氣。他認為日本這個小島國的不理性傷害了大元王朝的自尊心。老虎不囂張,妳就當我是病貓,於是他決定教訓日本。
日本戰爭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發動的。
要我說,忽必烈和北島世宗都是很極端的人,太爭強好勝了。
忽必烈的完美主義太強,現代心理學上應該叫強迫思維。這和有潔癖的人不能容忍壹點細菌反復洗手是壹個道理。日本不除掉忽必烈不會導致缺肉,對元朝的發展和聲譽也沒有影響。但是忽必烈在心理上承受不了這個所謂的汙點,不得不用極端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北島師宗更像是壹個不成熟的孩子。他不理性思考與元朝建交的利弊,也不思考與元朝通商的好處。相反,他只是生氣,讓妳打我。我擔心妳不會這麽想。
所以,日元戰爭是忽必烈和北島世宗用數萬將士的生命開的壹個玩笑。
第壹次探險
1274年,忽必烈被日本的不理智激怒,決定發動對日侵略戰爭,他是要去做的。
忽必烈汗為這場戰爭做了充分的準備。打架不是鬧著玩的,戰略上不把日本當回事,但戰術上要註意對方。
忽必烈下令高麗王建造900艘船,要限期完成,否則下地獄付錢。
朝鮮國王知道忽必烈不是壹個好脾氣的人,不敢公開違抗他的命令。但是忽必烈給的任務確實艱巨,讓朝鮮人民怨聲載道。即使他們起得早,貪得無厭,也無法完成上面安排的任務,所以他們敢於暗中搗鬼。於是朝鮮人在造船上偷工減料,造出了不符合海上航行要求的船只,為抗日戰爭的失敗埋下了伏筆。這樣的船出海也不會翻船。
好在元軍是旱鴨子,不精通水戰,對造船技術壹竅不通。所以,高麗王用不合格的產品欺騙忽必烈。
船在韓國造好以後,各種軍馬糧食都準備好了。
65438年10月3日,新都、劉復亨將軍率領的蒙漢高麗軍共32300人從高麗出發遠征日本。
16年6月,遠征軍逼近日本沿海島嶼。雖然日本也加強了海防,但由於日本可以登陸的地方太多,兵力分散,不可能整齊地守衛沿海地區。所以日軍在遭遇元軍後不得不倉促應戰,日軍首戰失利,數百勇士陣亡。
20日,元軍在日本博多灣強行登陸,雙方在沿海展開攻防戰。
此時日軍仍沿用三國時期中國的戰術,出現的場景如同《三國演義》中的場景。雙方排兵布陣後,日本武士隊伍中沖出壹個武藝很高的武士在我軍面前叫陣,喊著誰來打我,幻想著打死壹個元軍的虎將後,大隊人馬過來壹舉殲滅元軍。
此時的中國不是三國時期。元軍根本不理會日軍的召喚,元軍將士心中暗笑。這個傻逼還在玩單挑。
日本武士見挑釁未果,大怒之下帶領日本武士掩護,將其殺死。這壹次,元軍開始動起來了,放箭,放炮,擊鼓,壹切井然有序。
日本武士雖然震驚,還沒被嚇傻,但戰馬受不了這種震驚。它不知道任何軍事紀律。憑借動物的本能,日本武士經常在戰馬轉身的時候倒在馬下。
日軍根本抵擋不住元軍多兵種帶槍帶箭的聯合進攻,與元軍的戰鬥壹觸即破。
日軍的戰敗不是偶然的,中日兩國的戰鬥力有天壤之別。
先說中國。在蒙古人、漢人、朝鮮人組成的聯合軍隊中,蒙古軍隊的戰鬥力是最強的。
在草原上長大的蒙古男人,軍事上很有天賦,都是標準的軍人體格,又受過忽必烈嚴格的軍事訓練,所以個個驍勇善戰,騎兵有壹步過千裏之勢。
戰術在當時也是非常先進的。每次和日軍交手,都是擊鼓鳴金,叫囂著要進步,讓日戰馬很不習慣。人在鬥馬前往往會掉頭瘋跑,使得日軍陣型混亂,給了元軍很多機會。
袁俊的弓箭殺傷力很大,射程近200步,可以穿透日軍的重甲,而且箭上塗有劇毒,神仙中槍後也救不了。
最讓日軍害怕的是鐵炮,元軍的火藥武器,綽號震天雷。是元軍攻城的常用武器。當時是無敵的。大炮的轟鳴聲直接嚇到了日本武士團。
看看日本的武士軍隊。當時日本雖然是幕府執政,但是幕府控制的軍隊並不多。戰爭期間,他不得不依靠從莊園制發展起來的地方實力派。日本抗擊元軍的部隊也是地方武士部隊拼湊而成。
他們由不同的領導人帶領,組成數百人的隊伍參戰。這樣的部隊戰鬥力也是參差不齊。雖然有些武士部隊作戰能力很強,但軍隊戰鬥力普遍較弱。
因為他們像散沙壹樣各自為戰,毫無凝聚力可言,發揮不出戰鬥力。勇士也崇尚壹對壹戰術,不註重團隊協作,所以成了散沙中的散沙。這樣的部隊根本不是元軍的對手。
戰鬥中元軍整體氣勢壓倒日軍。不幸的是,元軍大將劉福衡在當天的戰鬥中視察前線時,被日軍射殺。統帥中箭受傷後,元軍氣勢受挫,本部決定撤到船上休息。
天有不測風雲,不料當晚元軍休整時刮起了臺風。韓國制造的不合格產品害了大家。200多艘元軍的船只被風浪摧毀,壹半的士兵在但他還沒來得及征服,他就死了。
元軍將領認為這是天災,人力無法控制。軍隊的人員也減少了壹大半,已經不能打仗了。元軍總司令只能命令其余船只退守中國,元軍第壹次日本戰爭草草結束。
第二次探險
皇帝雖然位高權重,但只有壹雙眼睛和耳朵。元軍總司令回國後,向忽必烈報告了自己國家戰敗的喜訊。忽必烈信以為真,賞賜三軍。
其實忽必烈第壹次入侵日本只是想嚇嚇日本,並沒有滅日的決心。他得到中國軍隊取得勝利的喜訊,認為日本經過這次教訓應該溫順,於是再次向日本派出使節,讓日本變得更好。
當北島世宗得知元史的到來時,他怒不可遏。為了徹底斷絕忽必烈打通的念頭,他將元朝代表團三十余人全部斬首。北島世宗這麽做有兩個目的,壹是為了和忽必烈戰鬥,二是為了展示自己的武風。
在兩國交戰的情況下,我們只能用目光短淺或者輕浮來形容他的行為。他的目的達到了。他真的徹底成功激怒了忽必烈,但同時也為他的倒臺埋下了伏筆。戰爭是最昂貴的事情,他的統治在忽必烈第二次遠征後衰落了。
得知日本朝廷殺了元始後,忽必烈再也忍不住了。1279年南宋滅亡後,他決定再次向日本派遣更多的精銳士兵。上壹次如果只是嚇唬,並沒有殺光的意思,這壹次把日本島夷為平地就太殘忍了。
1281年,遠征準備工作完成,14萬元軍兵分兩路殺入日本列島。這壹次可以從實力上看出忽必烈滅日的決心。
7月初,兩支元軍在日本平戶附近成功會師,7月下旬抵達日本大營島。我軍先頭部隊與駐紮在此的日本海軍短兵相接,日軍直到我軍主力到達才退守本島。
然而,就在7月30日夜,就在大營島即將發生大規模進攻的時候,不知是偶然還是命運的安排,元軍艦艇再次遭到了臺風的襲擊。
元軍官兵缺乏海上知識,已看到未來臺風的預兆,不知如何上岸躲避。遭到臺風襲擊後,大部分船只沈沒,元軍不戰而敗。蒙古軍損失最重,死傷過半,大部分船只被毀。
元軍總司令雖然覺得窩囊,但見他已喪失鬥誌,無心再戰。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元軍收拾殘兵,倉皇撤退。因為大部分船只被摧毀,無法形成壹個完整的師,大約有3萬名士兵被遺棄在日本島上。他們被日軍圍困,大部分被殺。
就這樣,第二次日本戰爭在大自然的惡作劇中宣告失敗。不知道是元軍思想太落後遇到臺風還是船不具備航行能力。可以說兩方面的因素都有。
總之,日本征服的兩場戰爭都失敗了,日本逃過壹劫。沒有神風特攻隊的幫助,日本會有危險,因為以當時元軍的實力,消滅日本還是很有可能的。不幸的是,歷史是無法假設的。
本文由搜狐自媒體“有趣的歷史講堂”賬號於2017,15周傳祺申請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