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些18成語典故中可以體會到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1,烽火戲軍閥
西周末年,昏庸的周幽王為了贏得公主的贊美,竟然笑逐顏開,甚至在城裏上演了壹出用篝火向群臣討教的鬧劇。結果當少數民族的狗攻打西周,又起了壹場篝火,沒有人來幫助諸侯,幽王被殺,結束了西周。從此,周天子的權威壹落千丈,出現了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割據的局面。
2、問鼎中原
相傳曾率軍在周王室所在地洛邑郊區耀武揚威,並派使者詢問九鼎的大小。丁象征王權,獲勝,表明奪權之心。
3.不要礙事
春秋時期,晉國發生內亂,晉獻公的兒子重耳逃到了楚國。楚成王收留了他,款待他。他許諾,如果楚謹發生戰爭,晉軍將從三家(壹家三裏)撤退。後來,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回到了晉國。晉國支持宋楚之爭,兩軍在城濮相遇。重耳避開了,誘敵深入並取得了勝利。
4、壹鳴驚人
根據傳說,齊威王在他三年任期結束時盡情享樂,對國家大事視而不見。有壹天,朝臣對他說:“聽說鄉下有壹種大鳥,三年不飛,三年不鳴。怎麽了?”齊威王壹時語塞,大臣又道:“這鳥不飛也要飛,要飛上青天;不唱就壹鳴驚人。”齊威王終於明白了大臣們的意圖,於是他整頓了國家事務,充實了強兵,並在短短幾年內形成了壹個整風的局面。
老馬認識路
春秋時期,應燕國的請求,齊桓公率軍打敗了山戎國的入侵。山榮王糜鹿逃到孤竹國請求援軍,管仲跟隨齊桓公打敗了孤竹國的援軍。在回國的路上,齊軍被壹個假向導的介紹所困。管仲建議用老馬帶路,化險為夷。
6.謙卑地道歉
戰國時期,趙國的兩位重臣廉頗和藺相如因屢建功勛,被趙王封為郭襄。廉頗不服氣,認為自己武功蓋過了嘴巴。藺相如為了國家,多次避開廉頗。廉頗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後羞愧難當,便去藺相如家背地告罪。從此兩人和好如初,成為了彼此的朋友。
7、紙上談兵
戰國時期,戰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精通兵法。連父親都打不過他,自以為天下無敵。趙奢認為他是紙上談兵,不懂交通。後來趙奢死了,趙括接替了廉頗的位置。藺相如等人強烈反對。趙王堅持認為,長平之戰,趙括損失了40萬大軍。
8.反復提出要求
孫武,壹個著名的戰士,住在吳。吳王想測試孫武的軍事才能,於是把180名宮女交給孫武練習。孫武把宮女分成兩隊,讓太子最寵愛的妃子當隊長。下達口令後,他擊鼓發號施令,宮女們卻哄堂大笑。孫武又下了壹道命令,宮女們只覺得好玩,根本不聽。孫武說,既然他已經明白了命令,不聽,那就是頭領的罪,下令將兩個隊長處死。吳王慌忙下令不能殺公主,但孫吳還是殺了兩個公主。接著,孫武對宮女們進行了排練,這次沒有人敢違抗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