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深信不疑。
家庭是壹個人靈魂居住的港灣。如果家裏有病,住在這裏的人最終會遠離健康。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心理學的關註,“出身家庭”的概念進入公眾視野。家庭對我們個人潛移默化的影響也引起了大家的關註。
可惜我們的父母沒有這樣的意識。他們依然信奉那種粗暴的管理方式,把人生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很多時候,雖然不算虐,但能老老實實說家人很幸福,愛回家的年輕人其實越來越少了。
我就是那個不愛回家的年輕人。雖然,我知道父母是愛我的,但有時候我寧願壹個人,因為他們的愛有時候真的會讓人很緊張。所以,我喜歡壹個人。
但是後來,當我不得不誤打誤撞回到這個家的時候,經過壹段時間的努力,我發現,其實很多事情都是可以調和的。因為畢竟沒有什麽可以稱之為“大不了”的矛盾,只是性格上的沖突,觀念上的相互不理解。
然而,有些人就沒那麽幸運了。看《人生的下壹站》這本書的時候,我很心疼這個命運悲慘,卻依然樂觀天真的女孩。
人生的下壹站,這是壹個愛情故事。但我覺得更多的是關心精神的救贖。
小說的主人公比利和弗蘭克都有著不好的出身。他們住在法國的壹個村莊裏,但是這個村莊並不美麗。這是壹個被遺忘的角落,人們在那裏喝酒,迷信,傳宗接代,等著腐爛。
這是壹個希望渺茫的地方。任何外國人都會被拒絕。比利被排除在外,因為她的家庭更窮。她住在“羊肚菌”裏,比莉的母親在她出生後不久就離家出走了。她和她的父親和繼母住在壹個堆滿垃圾的房子裏。
饑餓是常有的事。學校的學生看不起她,不喜歡她身上的味道。
年輕的她已經學會用冷漠來掩飾自己的自卑,以為自己生來就沒有愛和關懷。她寵溺自己,證明自己不值得被愛。
弗蘭克比比利富裕得多。但妳想不到的是,他媽媽常年服用抗抑郁藥,他爸爸對他無動於衷。他只是堅持生活中的壹切都要由他來安排。否則就意味著父母和孩子的決裂。長期生活在怨恨中,弗蘭克8歲的時候就知道自己永遠只會喜歡男孩子。
他害怕他的家人。他不相信會有未來,不會有希望。因為他太年輕,無法抗拒,大概是因為這樣,他把喜歡男生作為對抗這種不公平的壹種方式。
就是這樣的兩個人,壹見如故,再見面,還是陌生人。
他們* * *主演了阿爾弗雷德·德·穆塞的話劇《我們不玩愛情》,是學校裏老師安排的。弗蘭克扮演佩提岡,比莉扮演卡米爾。
在排練這部劇的過程中,他們之間的互動給彼此的心靈帶來了巨大的碰撞。Billie說她的整個生活在那壹刻重新開始了!
後來雖然彼此心有靈犀,但為了保護對方,還是保持疏遠。就像書的扉頁上寫的:他們斷了聯系又和好了,失望又互相扶持,他們壹起學習,擡起頭繼續前進。
這本書的作者是安娜·高達,法國知名暢銷書作家,被稱為法國文學的傳奇。這幾年出版了很多小說,人生的下壹站就是她的代表作。
整本書《人生的下壹站》的寫作手法很奇怪。當妳翻開書頁,妳會覺得這本書就像壹個人面對著妳,在竊竊私語。
小說的第壹個場景是比利和弗蘭克掉進了壹個深谷。弗蘭克受傷昏倒了。比莉把自己的過去告訴了星星,希望星星給他們力量,幫助他們走出困境。
從全書的敘述順序來看,這相當於壹個大的倒敘結構。換句話說,先放最後壹個結局,再通過回憶來講述整個故事。
所以,第壹次看的時候,很難受。但如果妳讀了,妳會發現她能把妳帶入壹種節奏,壹種比莉語言構建的節奏。她的語言相當俏皮活潑,尤其是面對苦難和屈辱,她還能保持幽默感,這真的是難能可貴的純真。
這種意識流的獨白是形式上的創新,但沒有違和感。因為都是用Billie的語言解釋,所以我們更容易看到人物的內心分析。
有幾次Billie差點墮落,但最終被壹股力量喚醒並拯救,然後攜手同行,* * *互相廝殺,勇敢相愛。
“妳不能離開這個沒有愛的世界。”這是阿爾弗雷德·德·穆塞戲劇《我們不玩弄愛情》中的壹句臺詞。
彩排的時候,比莉第壹次感覺到自己被關註了。正是這種關註似乎給了比莉新生。她對星星說,這是我的另壹張出生證明。
演出非常成功。當老師提到他想讓他們再表演壹次時,弗蘭克拒絕了。他說:我尊重她的意見。
“尊重”,比莉有生以來第壹次知道了被尊重是什麽感覺。
這些不是給弗蘭克的嗎?他身邊的人都是憤世嫉俗的,其中,他的Billie是活得最辛苦的壹個。他想保護她。
然而,她保護了他。多年後,當他們再次相遇時,他正被人欺負,被吊在壹棵樹上。她沖了出來,現出了本來面目,轉眼間又變成了“羊肚菌”的小黑鬼瘋子。
他們後來的生活其實是壹個奇跡。他去學自己的專業,她成了巴黎最受歡迎的花店老板。他們相互扶持,走向人生的下壹站。
我經常被他們的勇氣所感動。
要走出出身家庭的痛苦,我們需要壹個支離破碎的生命否定。壹路走來,唯有相互扶持成為了他們繼續前行的動力。
也讓我們知道,人生就像壹場旅行,總會如約而至。不在這壹站,就在下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