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心情說說 - 孩子孤僻不合群?明白這三點,讓孩子快速融入同伴群體。

孩子孤僻不合群?明白這三點,讓孩子快速融入同伴群體。

閨房帶著孩子豆豆去上學,發現其他孩子都三三兩兩地走在壹起,只有豆豆壹個人。閨房開始關註,然後不經意間假裝問起豆豆。豆豆馬上哭著說,班裏的孩子都不跟自己玩。

閨房立馬慌了,去找老師幫孩子,老師也很無奈:“孩子的人際關系還得自己去拓展。雖然我能阻止班裏其他孩子欺負他,但我不能幹涉別人和他玩。”

我別無選擇,只能向蒙杜奇求助。說實話,很多時候家長都不理解為什麽小學的孩子和成年人壹樣有自己的交際圈,也把孩子孤立了。

伯克的《終身發展心理學》壹書中提到了壹個詞“同輩群體效應”,其定義是:同輩群體是指具有獨特價值觀、行為標準以及領導者和追隨者的社會結構。

這是什麽意思?其實這些在學校有自己小團體的孩子,都是基於相似的性別、種族、聲望。

這些固定的伴侶群體形成後,這個群體中的人會有很強的歸屬感。後來,當他們專註於相同的活動時,他們會形成領導者和追隨者的社會結構,他們也可以自發地獲得很多社交技能。

就像我們上學的時候,每次下課,課間大家都會抽時間和朋友壹起跳橡皮筋,扔沙袋。班上幾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組。

如果孩子被孤立,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

孩子會變得厭學。

人是社會性動物,社會性也是人的本能。孩子再喜歡安靜,也會希望有人和他互動,交朋友,和朋友聊天,說說學習生活中的煩惱。

如果孩子在學校被孤立,等於他向周圍的人發出了任何信號。還有人裝作不知道,不接收。孩子會變得厭學,因為他討厭這樣的社會環境。

孩子們往往交不到好朋友。

這個孩子被他的同學孤立了,他感受到了來自他們的惡意。他可能會和那些“壞孩子”聯合起來保護自己,或者找到新朋友。如果壹個孩子在社會上與人交往。那麽孩子很可能會誤入歧途,不是學會做壞事,就是無所事事。

孩子的性格變得孤僻敏感。

當孩子被同學孤立時,孩子感受到的情緒是,他是個失敗者,別人討厭他。這樣會讓孩子不自覺的反思自己,看看自己是不是不夠好,是不是錯了,這樣會讓別人不喜歡自己,怎樣才能得到別人的喜歡。

當孩子陷入不斷的反思和自責中,性格會變得孤僻、敏感、多慮、愛思考。敏感會讓孩子覺得人家更不喜歡自己,從而陷入惡性循環。

那麽如果孩子被排除在群體之外,我們該怎麽做才能幫助他們快速融入到同學中呢?

尋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幫助他們變得優秀。

我們前面說過,每組同伴的信息彼此比較接近。換句話說,孩子要想加入同學的“同輩群體”,首先要找到自己與大家的相似之處。和這個* * *差不多,有好有壞,學習成績名列前茅,第二次考試墊底。我相信家長壹定會讓孩子加入前者。

在大多數人眼裏,“好孩子”學習好,有禮貌,習慣好,最好有自己的特長。

如果家長能幫助孩子提高學習和社交能力,讓孩子在學校好好表現,用開朗、友好、合作的方式與同齡人交流。孩子有閃光點,自然更容易交到朋友。

教孩子學會“贊美”

有句老話叫“伸手不打笑臉人”。如果壹個陌生人見面就誇我們,我們肯定會對這個人有好感,所以願意和他長期交往。

同理,要想讓孩子變得受歡迎,首先要做的就是讓孩子學會欣賞和贊美別人。但是,盲目的贊美可能會引起別人的反感,所以要教會孩子壹定的技巧,讓他們說出好的贊美。

當我們要告訴孩子贊美別人時,最好配合真誠的語氣和眼神動作,因為人的表情和肢體動作往往是下意識的,不會偽裝。真誠的贊美可以伴隨著微笑、驚訝或誇張的眼神來表達欽佩和敬畏。

而且,贊美必須發自內心。因為只有當妳真正欣賞別人的時候,妳才會養成隨時贊美別人的習慣。

父母要以身作則,影響孩子的言行,因為壹個不懂得欣賞別人的父母,永遠不可能真正教會孩子去贊美別人。

學會回應別人。

有些孩子心情好的時候會回應別人的來電,心情不好的時候會無視別人的來電,所以靠自己的感覺行事是不可能交到真正的朋友的。

我們應該讓孩子養成及時回應他人的習慣。回應別人可能只是壹句“嘿”,也可能是壹個微笑,壹個友好的手勢。

但這些善意的反饋會下意識地向別人傳遞壹個信息,那就是“我願意和妳做朋友,我隨時準備報答妳的恩情”。

做壹個堅強的自己

以上都是與人相處的技巧。然而,取悅他人和讓他人快樂並不是我們社會交往的唯壹需求。在蒙杜奇看來,做自己比做別人喜歡的人更重要。

當孩子被同學孤立時,主動發現矛盾,積極解決,是好事。但如果事情解決不了,就不要讓孩子妥協,讓步,討好同學。如果面對孤立無法改變自己的處境,那麽適應環境,做更強的自己,是壹個很好的解決辦法。

當孩子被孤立時,我們做父母的首先要關心孩子,接納孩子的情緒,不要抱怨和責怪孩子。當我們了解情況後,我們會壹步步幫助孩子走出孤立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