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揚州,尋找揚州的城建端點需要2500年。揚州的名字早在中國最古老的地理著作《尚書·龔宇》中就有記載,距今至少有3000-4000年。然而,它最早的繁榮始於漢初。當時揚州有“山鑄錢,海煮鹽,歌煮天”的盛景。到隋朝南北大運河的開通,揚州開始成為中國東南部的經濟文化中心和對外貿易的重要港口。到了唐代,揚州進入全盛時期,“江淮與廣陵鎮之間,富甲天下”,“得天獨厚之地,江淮居多”,有時被稱為“楊依依(益州,今成都)二世”,“天下三分月夜,無賴揚州”(許寧),“富甲天下,騎鶴登州”,“故人留西黃鶴樓, 而《煙花三月下揚州》(李白)、《二十四橋月夜,何處有玉人教吹笛》(杜牧)、《夜市千燈照,高樓多茶袖客》(王健)等都成為歌頌揚州城華麗風情的千古絕唱。
千年古運河
在歷史的長河中,揚州是壹座輝煌華麗的城市,也是壹座苦難深重的城市。廣陵在南朝和宋代遭受了兩次災害,所以有壹首著名的詩《婺城賦》(鮑照),所以廣陵也被稱為“婺城”[1]。最可怕的壹次浩劫是明末清初的“揚州十日”,當時揚州幾乎成了壹片廢墟。
歷經滄桑,揚州人以不屈不撓的精神在戰爭的廢墟中迅速崛起。200年前的康乾盛世,揚州成為漕運、鹽運兩條全國大動脈的咽喉。它是中國東南部最重要的商業大都市,成為當時世界十大人口超過50萬的城市之壹,排名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