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活動目標《準備小學》教案1:
1.畫壹幅畢業照和孩子們以及老師的畫。學會仔細誇張地畫出班裏孩子和幼兒園的主要環境。
2、融入同齡人、老師、幼兒園的感情。
活動準備:
1.幼兒園大圖1。
2、兒童書籍、油畫棒
活動流程:
1,引出題目。
孩子們已經在幼兒園住了三年了。在這三年中,每個人都交了很多朋友。再過幾天,妳就要畢業了,成為壹名光榮的小學生。老師為妳高興,卻又有點舍不得妳。為了永遠記住我們的幼兒園,讓我們自己動手,畫壹張集體畢業照留作紀念。
2.解釋演示。
老師選擇了壹個孩子作為模特繪畫的對象。畫之前先看看她的臉型,梳什麽發型,穿什麽衣服。畫的時候要小心,最好畫的是快樂的小朋友。
3,孩子練習。
(1)引導孩子觀察同齡人的主要特征,仔細誇張地畫出他們面部的細節。
(2)註意均勻間隔地繪制圖形。
4.評論。
請把畫好的“畢業照”放在壹張大背景圖上,讓大家互相欣賞,認出“這是誰的畫像”。
大班活動“準備小學”教案二:書包裏的朋友
活動目標:
1,知道小學生書包裏要帶的學習用品。
2、根據課程安排,盡量自己整理書包。
活動準備:
1,鉛筆,橡皮,尺子,鉛筆盒,拍紙簿,蠟筆,語文和數學課本,練習本,羽毛球和羽毛球拍,杯子,飯盒,繩子,象棋,羽毛球,繪本,餐巾紙等。,以及以上物品的圖片。
2.實體書包4個,小學壹年級課表4個。
3.壹年級小學生整理書包的視頻(見作業資料包“整理書包”)。
活動流程:
1.袋子裏的朋友是誰?
1.逐壹觀察老師從書包裏拿出的物品,說出它們的名稱,區分它們的不同用途。2.重點討論:作業本和課本有什麽不同的用途?妳什麽時候需要拍紙簿?妳什麽時候需要橡皮擦?
3.將以上所有物品按用途分類(如學習用品、生活用品、娛樂用品等。).
4.思考:小學生書包裏必須帶的物品有哪些?
5.討論有分歧的部分,得出結論。
第二,收拾小書包
l、看小學生整理書包的視頻,說說:小學生整理書包都在看什麽?
2.看小學生的課程表,了解小學生每天上什麽課。
3.想壹想小學生書包裏的物品:明天是什麽日子,根據課程表確認壹下。
4.孩子們被分成4組。根據周二到周五的課程安排,把東西的圖片裝進小書包,整理小書包。
5.檢查每組書包裏的物品是否擺放妥當,看哪組排列得又快又好。
活動擴展:
把區域活動的壹角安排成小教室,放壹些小學生的課本,學習用品,小書包等。,讓孩子在遊戲中重新嘗試整理書包。
活動:找不到眼鏡。
活動目標:
1,能正確使用自己的學習用品。
2.逐漸養成整理和保管自己物品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故事《我找不到我的眼鏡》(見p293)及對應的故事圖片(鞋子、肉湯、口袋、火箭)。
2.松鼠、孤貍、流浪熊三個朋友給熊的留言。
活動流程:
壹、故事前半段“我找不到我的眼鏡”
1.邊看圖邊聽故事的前半部分。
2.回想壹下松鼠、狐貍和浣熊是如何回答熊的問題的。
3.這些地方有熊眼鏡嗎?他們的眼鏡在哪裏?
二、故事後半部分“我找不到我的眼鏡”
1.從圖中找到熊的眼鏡,思考:三個朋友見過熊的眼鏡嗎?他們為什麽不說出來?
2.閱讀松鼠、狐貍和浣熊三個朋友寫給熊的信息。
3.Talk:熊如何輕松找到眼鏡?我應該把它的眼鏡放在哪裏?
4.扮演三只小動物,試著模仿動物的語氣對話,和老師講“我找不到我的眼鏡”的故事。
三、如何保管好自己的物品
1,回憶壹下我們是不是什麽都找不到,開了什麽玩笑。
2.談話:我們需要保留什麽?怎麽才能在需要的時候立刻找到?3.思考:進入小學需要特別照顧哪些物品?
4.我們應該把學習用品放在哪裏?怎樣才能讓自己的學習用品不被遺忘或者丟失?
活動:馬上要上壹年級了。
活動目標:
1,唱節奏歡快的歌曲,表達想上小學的快樂心情。
2.嘗試以佳能的形式玩壹個音樂遊戲。
活動準備:
1.小學生進校園的壹系列場景照片(見掛圖《小學的早晨》)。
2.《上壹年級》這首歌。
活動流程:
首先,欣賞歌曲,理解歌曲的內容
1,談論:我們要進什麽小學?家人為我們做了哪些準備?
2.看小學校園的照片;說說小學生怎麽上學。
3.欣賞《上高壹》這首歌,談談他們聽到的歌詞。
4 ***用小學校園照片排列歌詞順序。
第二,學會唱歌
1.通過唱兒歌,根據歌曲的節奏朗讀歌詞,把握歡快的節奏。
2.進壹步欣賞歌曲,嘗試將歌詞填充到音樂中。
3.唱歌的時候註意控制呼吸,在壹句話結束的時候輕輕吸壹口氣。
三、《快壹年級》大炮遊戲
1,按照| x x x | x x | x x | x-|的節奏。
— — — — —
背上我的小書包,馬上要上壹年級了。
2.孩子們分成兩組,每組圍成壹個圈。第壹隊繞著圈走,按照節奏背誦兒歌。讀到最後壹個“成績”字的時候,全隊都蹲了下來。
3.第二隊在第壹隊念完第壹句話,就開始壹邊念兒歌,壹邊按照節奏轉圈走。
4.在把握節奏的基礎上逐漸減少隊伍數量,把兩隊變成三隊四隊…
5.規則:
(1)按順序在規定時間閱讀,不要超前或滯後。
(2)必須符合壹定的節奏,不能快也不能慢。
活動:有什麽不同?
活動目標:
1.通過交流和比較感受小學和幼兒園的差異,對小學的環境設施和小學生的學習生活有初步的了解。
2.激發孩子當小學生的欲望。
活動準備:
孩子們參觀小學的記錄和反映幼兒園生活和小學生活的系列照片。
活動流程:
壹、交流分享:小學是什麽樣的?
1.根據我自己的調查,談談小學建築和幼兒園建築的區別。討論:
(l)如何找到自己的教室?
(2)廁所在哪裏?
(3)老師的辦公室在哪裏?
2.從收集的照片看小學的教室和幼兒園的教室有什麽不同。
討論:
(l)小學的課桌是怎麽排的?
(2)小學的黑板報怎麽拼?
(3)小學教室和幼兒園教室有什麽區別?
3.談談:小學班和幼兒園班有什麽區別?學習小學老師和學生的禮貌用語。
二、小學壹年級上什麽課?
1,看小學壹年級課程。
2.了解小學課程:語文、數學、英語、品德與社會、小學探索性課程、自然、美術、歌唱。(根據孩子的提問適當解釋。)
3.學會做10聽力計算練習,對比分數,看自己對不對。
4.在《道德與社會》上看了壹篇課文《我在讀小學》,想:我總是向朋友借,因為我忘了帶文具。我的朋友會怎麽想?
第三,我們的問題和願望
1,我們的問題:
(1)我們的座位在哪?班主任確定並周期性改變前後左右位置,保護我們的視力。)
(2)為什麽上課發言前壹定要舉手?
(3)什麽時候可以帶綠領巾和紅領巾?(高壹上學期戴綠領巾,高二下學期戴紅領巾。)
(4)什麽是作業?妳什麽時候做作業?
2.我們的願望:
根據孩子關註的內容,決定談話的內容並談論它。
活動:上學的早晨
活動目標:
1,知道小學生要合理安排時間,保證早上準時到校。
2、初步具備按計劃做事的意識,懂得珍惜時間。
活動準備:
視頻(記錄小學生早上上學前的生活情況,記錄成人壹分鐘能做的事情)、課程、書包、筆、紙、卡片等。(見作業材料包《小學生的早晨》)。
活動流程:
首先,看視頻
早上上學前播放壹段記錄小學生生活情況的視頻。視頻通過壹個小學生的自述,介紹了小學生從起床到出門上學的壹切和花費的時間,比較了早上去幼兒園和去小學的區別。
1,討論:這個小學生早上做了什麽?
2.運營:需要多長時間?
老師把孩子們說的時間記錄下來,給孩子們看;有了孩子* * *,多久才能有個* * *?
3.早上去幼兒園和去小學有什麽區別?
總結:上小學和上幼兒園有很多區別。當妳上幼兒園的時候,妳的父母會準備好妳需要的壹切。但是,上了小學之後,就需要自己做準備了。所以,學會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是非常重要的。第二,* * *與討論
1.討論:怎樣才能合理安排時間不遲到?(比如鬧鐘提醒,家長提醒,晚上整理書包等。).)
2.老師總結:做事有計劃,才能保證上學不遲到。妳應該早睡早起,合理安排時間。3.每天早上去幼兒園之前我們應該做什麽?如何安排這些事情的先後順序,保證自己上幼兒園不遲到?
第三,向小學生學習,只爭朝夕。
1,體驗壹分鐘能做什麽。
播放視頻:成年人壹分鐘能做什麽?(比如營養師阿姨包餃子,警察叔叔抓壞人,醫生救病人,運動員比賽。)
2、競賽活動:壹分鐘整理書包。
活動擴展:
建議家長給孩子提供自我管理的機會,在家和孩子壹起制定壹天的計劃,從日常瑣事做起,引導孩子養成借時間守紀律的好習慣。
大班“備考小學”教案3活動目標:
1.能夠聽小學生兄弟姐妹的介紹,了解他們是怎樣的小學生。
2.積極參與討論,大膽發表意見。
3.逐漸樹立任務感和責任感,對小學生的生活有向往的欲望。
4.能夠認真聽取同行的意見,能夠獨立操作。
5.培養孩子樂觀開朗的性格。
活動準備:
邀請幾個園區畢業的二三年級學生(自帶作業本),每人提前準備表演項目。
活動流程:
1.請該園畢業的小學生兄弟姐妹來園,介紹他們的適應過程,展示他們的學習成果。
(1)背拼音字母。
(2)閱讀乘法口訣。
(3)做快速加減法練習。
(4)背壹篇課文。
(5)寫書法。
2.結合作業展示,部分小學生描述自己練習寫字、完成作業的努力,展示學習成果。
3.啟發孩子圍繞自己的興趣提問。
小貼士:妳想知道哥哥姐姐上小學後的什麽事?
妳還想問妳的兄弟姐妹什麽問題?妳自己去問他們。
4.看兄弟姐妹的作業本,單獨交流。
活動反映:
“我要上小學”活動是以情感為主線,圍繞老少銜接展開的壹系列生動活潑的活動。我們以孩子們參觀小學拉開了主題活動的大幕,從他們對小學的好奇,對上小學的渴望,對上幼兒園的不舍,到與老師朋友的分離,無不體現了大班額兒童的年齡特點和情感發展。同時,老師和家長對壹系列活動的參與,也觸動了我們作為成年參與者的心,萌發了為孩子保留童年記憶的想法。
“走近小學”——組織孩子們參觀回民小學,觀察小學的環境、操場、實驗室等場景。通過小學老師的見面和疑惑,消除了孩子對小學的陌生感,擔心他們不能適應小學生活的不安全感。通過對小學生活、學習、交流的了解,孩子們對“我要上小學”的崇敬和興奮逐漸萌發。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為孩子提供壹系列的小學素材和背景,通過生動的故事、歌曲、圖片等為孩子做入學前的心理適應工作。
“了解小學”——我們以墻飾的創作為載體,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孩子們自己提出關於小學的問題,自己設計“了解小學”的節目,大膽實踐,通過墻面裝飾設計表達豐富的情感,解答心中的各種疑惑。在通過各種渠道求知和豐富經驗的過程中,孩子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發展。他們以主人的身份參與了整個環境的改變,滿足了探究的需求,更多地了解了小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當墻作為作品展示空間出現在孩子面前,就是壹種信息傳遞。這種信息作用於孩子的心靈,碰撞出新的生活體驗。看到自己的成果可以分享給更多的孩子,他們是那麽的激動和開心,孩子真的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該離開幼兒園了”——隨著上小學的興奮漸漸淡去,離開幼兒園的悲傷也漸漸多了起來,我對幼兒園是那麽的依戀:滑梯、操場、玩具,甚至桌椅;對老師的微笑,聲音,親切,是那麽的難忘;朋友們的嬉鬧、玩笑和生活是如此的不可分割。孩子從小學開始模仿幼兒園的生活到壹遍又壹遍的認真模仿。他們想把幼兒園深深地刻在腦海裏,作為童年最美好的回憶。這個時候,我們,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都盡力為孩子做點什麽。帶著對孩子們的傷感,我們準備了很多活動:設計名片,留下公園相冊...這壹切都是建立在情感、友情、親情的基礎上,父母積極參與,為孩子準備小禮物、拍照、錄像,用各種方式為他們保留這壹切美好的東西。
通過這次主題活動的開展,給了我們很多啟發。孩子們的興趣和需求是活動的生長點。作為教師,要滿足孩子的興趣和需求,為孩子提供施展的物質條件和實現想法的精神空間。主題是孩子積累經驗和學習知識的過程。教師是活動的主導者,對幼兒的願望和想法給予積極的回應,將活動的目標與幼兒的需求相結合,采取各種有效措施豐富幼兒的體驗,使活動深入開展。相信孩子,以孩子為主體。教師要真正成為兒童活動中的觀察者、傾聽者、提問者、合作者,為兒童的發展提供壹切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