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要想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為將來的成功做貢獻,就要從日常生活做起。說教和說教都不好。大家都知道潛移默化是最好的,但是如何讓孩子心甘情願的配合,真的是個大問題。
要引導孩子對待事物的態度,讓他們懂禮貌、懂事、聽話,就要走進孩子的世界。
在這壹點上,年齡差距較小的阿姨或者小姨可能更有優勢。畢竟他們沒那麽註重權威和形象,也能和孩子相處的更好。
前段時間刷了壹個“京粉大媽”帶娃的視頻。當我點擊主頁時,我立刻被吸引住了。
這個阿姨(侄子還不會發“阿姨”的音,所以她叫自己蕭炎)曬著小侄子的日常生活,以搞笑為主,是輕松的家庭喜劇類型,但又充滿教育意義。
視頻裏,她比侄子更像個孩子,壹點大人的架子都沒有。她是壹個開朗活潑的戲劇女孩。
雖然她的演技很浮誇,但是刷了幾個視頻,我發現她獨特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真的很有用,孩子也很容易理解,效果極佳。
看到侄子把玩具弄得滿屋都是,阿姨沒有急著收拾,而是打滾,假裝崩潰大哭來吸引註意力。
侄子聽到哭聲,立刻轉過頭去。這時,他姑姑趕緊趁熱打鐵:“我整理不了這些玩具,我需要妳。”小侄子壹聽他有幹勁,馬上收拾玩具。
耐心給他講個故事,用孩子的同理心告訴他,廁所裏的大哥餓了,沒人給他便便。他難過極了,想“離家出走”。
掙紮了很久,小侄子還是坐在馬桶上。
為了消除孩子對洗頭的恐懼,阿姨毛孔都是滑稽的,誇張地問侄子:“妳想讓水寶寶在她頭上遊泳嗎?”
被逗樂的寶寶還有別的選擇嗎?當然要配合!
為了讓孩子直觀地明白水有多重要,阿姨又壹次把臉撇到了壹邊。
她在地上假裝虛弱,向侄子要水喝。喝完水,她立刻跳了起來,表現得很旺盛,和孩子們壹起跳。
看著這個冠冕堂皇的動作,旁邊的小姐嚇得往後退了幾步。她認為她看到了壹些奇怪的東西。
然後她說:“妳父親小時候喜歡吃這些。現在他又矮又胖,他阿姨從來不吃他們。妳看我多苗條。”
對於這位大媽的行為,網友們也逐漸從壹開始的看熱鬧變成了稱贊。
尤其是上廁所的視頻中,確實有很多家長對此感到困擾。據說孩子還不願意坐廁所。雖然她的方法有點重,但是效果確實不錯。
這也正是因為我們抓住了孩子的心理特點,簡單的表達出來,所以才能得到高效的理解。我們做什麽呢
1,比較弱勢
許多父母覺得他們的孩子太小,不能信任他做任何事情。
其實孩子的控制欲很強。越需要他們,他們就越自信。
6歲之前,孩子的同情心是最泛濫的時刻。這時候只要妳適當示弱,他會毫不猶豫的幫妳。趁機讓孩子量力而行,培養獨立人格。
2.簡單表達
都說三歲有代溝,有時候父母覺得孩子不聽話。其實孩子不是生妳的氣,可能真的不理解。
但侄子聽到姑姑的說法,立刻給出了回應,表示這種簡單而有特色的表達方式是好的。
3.平等相處
總有壹些家長覺得在孩子面前要有尊嚴,卻不知道平等可以更好的教育孩子。當孩子把父母當成同伴時,父母的意見和建議往往更容易被采納。
為什麽孩子總是聽阿姨/阿姨的話?第壹,年齡差距不是很大,妳可以用他的思維語言和他交流;第二,沒有架子,壹起玩也不會覺得束縛。
這些都是值得父母學習的。試試看。反正問題不會更嚴重,說不定還有意外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