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說,朋友們,別急,慢慢聽我說。我今天想和大家談談無知與愚昧的話題。
再來說說大家耳熟能詳的“不要把自己的無知當成理所當然。。。"這個句型。這句話是壹個不等式,關系是:無知不代表人格、善良、天真、美德等等。無知在句子中有貶義,解釋為對某事的無知。句子後半部分的名字形容詞是陽性或中性的。用來強調無知有多可怕。
這些頭條文章的主要論點,壹般都是為了論證認知層面對某些事物的對錯判斷。比如小明的行為是他自己的性格,但對蕭紅有負面影響。結論是小明無知,小紅應該從道德的最高點批評小明的錯誤,維護自己的利益和正當性。
這顯然是壹個無解的問題,看似合理,實則是在兩個完全不同甚至相反的值坐標系中尋找唯壹解。結果小明不聽,小紅通過這套“道德標準”對小明的行為更加反感。成功的繼續分裂了兩人的關系。
關於黑白二元思維的解釋,我在《妳到底錯了嗎?還是我錯了?文章已經詳細闡述了。想了解的小夥伴,出門左轉,這裏就不細說了。
說了這麽多別人的看法,我也該說說今天的主題了,無知與愚昧。
先說無知。
無知這兩個漢字,放在壹起,自然讓人不舒服。作為貶義詞,很完美,所以我們不喜歡。
所以我們禁止別人用這個詞來形容我們,也盡量克制自己不用這個詞來形容別人。
因為我們不想讓別人覺得我們“無知”,我們不想在大多數社交場合對壹個我們並不熟悉但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故事表現出無知。無論心裏還是嘴上,總會有兩個字:“我知道,我知道。”
再比如,領導給了妳壹個復雜的任務,妳還沒來得及想好怎麽分,和誰合作。領導的問題“妳懂嗎?”妳回答:“我明白,我明白。”
壹個健談的朋友跟妳聊壹個熱點新聞的宏觀層面。在聽他討論之前,妳說:“哦,原來如此,我知道了。”
這是我在本文語境下對“無知”的解釋。中立。不是針對個人,我想說這裏的每個人都是。。。等等,弄錯了。抱歉。
咳咳,“無知”是關心別人,看不起自己的認知障礙。
可能有朋友會問,我,壹個漢字不是只有幾種解釋嗎?妳又何苦解釋壹遍?
我想說,其實壹個詞的解釋並不局限於字典裏的那些。比如1000年前“中國”的意思是“世界的中心”,很多國家都曾自稱“中國”。這幾乎是當時全球文明的知識。但今天,在大多數情況下,它的意思是“中國人民* * *和國家”。
如果妳看了這段史料,妳對“中國”這個詞的理解是否豐富了另壹個維度?它不僅是壹個國家的名稱,也是壹個地理位置,還可以代表人類文明的最高點。
回到正題,繼續說無知。
說到無知,我想說說獵豹CEO傅盛的四個認知層面:
我不知道,我不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妳知道;我不知道。我知道
1,不知道不知道。簡單描述就是有壹種想法,把我的眼界當成了整個世界。固化在自己認知裏的才是對的。自己的知識解釋不了事情,力量是不存在的,也就是古人說的“不求人解。”只活在自己的小圈子裏。這種無知是可怕的。妳想壹想就知道,這樣的思想主體只會選擇比自己“笨”的人去做事,去交朋友。因為只要有人和他觀點不同,這個人就是“小人”,這個小人的觀點壹定是不合理的。
2.知道自己不知道,就能看到自己的“無知”,知道自己不能理解和掌握的東西背後有更深層次的道理,願意去理解和學習。大部分人都是這個水平。這個層面也是本文的重點,後面我會詳細討論。
3.我知道我知道很多行業的專家在壹個領域的工作時間都在壹萬小時以上,在商業領域,他們處於產業鏈的頂端。他們非常清楚自己的認知邊界,知道自己能做什麽,也知道自己不確定什麽。也知道自己在不同階段應該把學習重點放在哪些方向和板塊上。是跨專業跨專業的嗎?或者繼續在專業領域深耕,做全行業的標桿。
4.不知道懂不懂。這個級別就是大師級別。這個級別不再需要模仿行業標桿,因為他們自己就是標桿。都是解決人類幾乎沒有涉足的問題。解決這些問題,沒有以前的經驗可以參考,高手們也不知道怎麽做。那些古往今來功成名就的科學家、發明家、企業家,就是在這樣壹種不確定的狀態下改變了世界,也就是說他們不知道自己知道什麽。
我們知道這四個認知層次,也明白我要說的“無知”其實就是“無知”。我們可以看到壹個規律,從1到4,掌握解題的思維模式是從少到多。熱點問題是,第二層次的大多數人是如何完成認知進化的?
前方高能!!!
不要把自己的無知當成無知。
阻礙我們學習新知識的,其實有兩個層面,即理性認知層面的“盲目維度”和感性認知層面的“無知”。
先說理性的“盲維”:魚在水裏遊是感覺不到水的,只有離開水,才知道自己是生活在水裏。這就是魚的盲維度。
我們都知道中國不承認雙重國籍。如果我們選擇了其他國家的國籍,我們將自動退出中國國籍。在這種認知模式下,我們可以推斷,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國籍法也應該是這樣規定的。正如我們已經看到大象有兩只眼睛壹樣,推斷世界上所有叫做大象的生物都有兩只眼睛也是很自然的。但事實是,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支持雙重國籍。
也有日本女孩永遠不知道例假不能喝涼水,魔術被煙幕欺騙,我們在消費主義廣告的影響下把錢花在不該花的地方,互聯網經濟的“價格歧視”讓每個人看到不同的價簽,我就是這樣知道處理問題的,我們無法理解與我們認知模式相悖的觀點。以此類推,在常識和粗放的認知模式影響下,我們認為絕大多數人和我們持有相同的觀點,認為世界應該是這樣的。事實是,我們所知道的只是“壹部分”,我們可能是少數。這就是“盲維”。
感性的“無知”:我前面解釋過,“無知”是壹種關心他人,看不起自己的認知障礙。為什麽在意別人的看法會成為壹種認知障礙?
倔強的內心,內心獨白:“我知道,我知道,我看過壹篇關於這個觀點的文章。妳有不同意見也沒關系,因為這壹點我已經可以說明了。”然後我根本沒聽進去,更別說思考了。同壹個觀點的不同維度的理解就這樣被我們拒絕了。
不願意離開自己的認知舒適區,他對自己說:“反正我以前也這麽幹過,大概就是blabla”。妳說的更有效率的方式太麻煩了,我可以這樣處理。“壹個提高我們能力的機會又被我們錯過了。
得意,內心獨白:“什麽呀,妳給了我壹個老師,我有我自己的處事方式!”不要聽妳的說教!“這樣,朋友或老師從我們的不足或盲目的角度來看,就成了我們內心的敵人。
固執、舒適區和驕傲有壹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我們的爬行動物大腦(杏仁核)快速做出決定,然後理性的大腦(大腦皮層)慢慢跳出來搜索相關證據來支持武斷的結論,以不斷論證這個武斷的決定是多麽正確。
綜上所述,無知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那種讓我們在看不見的地方拒絕求知的力量。它扼殺了我們對世界的好奇心,讓我們固步自封而不自知。
不要把自己的無知當成無知。無知不無知不重要。今天比昨天的自己更重要。
加油!獻給勇敢面對生活的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