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祝福短信 - 核酸采集人員的先進事跡

核酸采集人員的先進事跡

核酸采集員先進事跡1王惠梅,女1991,16年2月出生,甘棠中心衛生院公共衛生科編外護士,在編黨員。3月16日接到上級緊急電話。淩晨2點,王惠梅同誌自告奮勇,在星空下逆行,和兄弟單位的成員壹起踏上了支援泉州抗疫的征程。

在泉州,他們被分配到晉江陳埭鎮高危防控區。他們每天早上4點出發,5點左右到達集合點開始工作。無論白天黑夜還是清晨,無論刮風下雨還是寒風刺骨,不顧疲勞日復壹日地堅守崗位。

在眾多“逆行者”中,王惠妹同誌的表現尤為突出。她用實際行動踐行了壹名普通* * *黨員的身份,受到了當地村(居)黨組織的高度贊揚。並給她贈送了“同病相憐,用愛心獻真情,奮不顧身”和“伸出援手,* * *抗擊疫情”等橫幅作為紀念。4月12日春援任務結束後,她來不及休息,主動要求再次前往交城支援。在交城,她被分配到金瀚鄉聯坑村的封閉控制區。她每天從壹家爬到另壹家,為封閉控制區的居民收集核酸。有的樓層高達10,沒有電梯。為了按時完成采集任務,她不得不咬緊牙關堅持下去。她每天拖著疲憊的身體睡覺,第二天帶著血復活,出現在封閉區。40天沒有休息,依然堅持抗擊疫情,壹如既往地踐行著自己最初的使命。

疫情爆發以來,天水市第五人民醫院核酸采樣組的女同誌們,面對壹次次蔓延的新冠肺炎,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始終戰鬥在抗擊疫情的第壹線,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壹位。在核酸采樣過程中,嚴格遵循標準流程,對每個人進行“七步洗法”消毒,堅決杜絕交叉感染。他們努力工作,並把努力工作作為對自己的鍛煉。每天穿著不透氣的防護服,連續工作好幾個小時,不敢喝壹口水,生怕因為上廁所耽誤采樣時間。我院正在進行醫院的改擴建工程。工地上有近300名員工,加上全院工作人員和支援我院抗擊疫情的醫護人員。這個數字將近500。每天核酸采樣工作結束,衣服濕得像水,胳膊沈得像鉛,身體感覺特別累,心裏卻毫無怨言。

熊曉莉護士擔任核酸采樣組組長。她身材嬌小,通常有低血糖。然而,她身材矮小,精力充沛。疫情爆發時,她像戰士壹樣沖上前,迅速進入戰鬥角色,絲毫不影響她對工作的態度。在她兒子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因為小區封閉管理,她跟她兒子說,我和爸爸不能回家。妳是個小人。現在妳要照顧好自己,堅持到疫情結束。經過疫情的洗禮,雖然孩子在家天天吃泡面,壹周以來瘦了很多,但是孩子成長了很多,也知道媽媽的工作性質,從來沒有提出過什麽要求。

護士馬文俊同誌因為長期與家人分離,工作的特殊性,不能及時陪伴家人,不能給予他們關心和照顧,不能盡到妻子和母親的責任。她只能通過視頻看成長中的孩子,聊成長的話題。“把眼淚埋在心裏,忍住思念,把對家人的愧疚轉化為工作的動力,把疫情防控工作做得更好”,這是她不變的堅持。

醫生王娟娟同誌,孩子前兩天剛滿壹歲,還會叫媽媽。她花了很多時間布置生日的房間,準備給孩子過生日。不過目前她接到訂單的時候,雖然心裏有遺憾,但還是義無反顧的去上班了。

在這場疫情戰爭中,作為壹名黨員、壹名醫務工作者、壹位母親,他們照顧著每壹個人,肩負著責任,默默無聞,堅守在抗疫第壹線,為群眾築起了堅實的堡壘!生動詮釋了壹名疫情防控工作人員的奉獻精神和英雄本色。

核酸采集人員的先進事跡3。新冠肺炎疫情再次襲擊了八閩。在疫情防控的戰場上,光澤縣婦幼保健院有這樣壹群“抗疫戰士”。他們知道危險,但他們也意識到了。他們堅守在抗疫壹線,加班加點,全力確保“每壹個都要查”。

核酸采樣是壹項危險且高強度的工作。藏家穿好衣服後,往往六七個小時不喝水、不吃飯、不上廁所。防護服是氣密的。壹輪采集下來,滿身是汗,頭發濕漉漉的像剛洗過澡。嘴巴幹,衣服濕。摘下N95口罩後,臉上有深深的印子。但是,手術要快,要快,每個人都在挑戰自己的生理極限。

副主任醫師徐華榮壹年多後退休。盡管年紀大了,她還是毅然選擇加入核酸采樣隊伍。她說:“我看到醫院裏所有的醫護人員都在抗擊疫情,沒有喊苦,也沒有累。這種精神壹直激勵著我。作為老壹輩的醫生,我應該帶頭。”在核酸取樣小組中,有壹名黨員,她的名字叫陳冬梅。這對雙胞胎寶寶上幼兒園時,需要父母的照顧。愛人在綜合醫院兒科工作,經常加班,但她堅定地說:“作為壹名* * *黨員,在緊急的關鍵時刻,要顧全大局,講究奉獻。”還有壹位護士,張獻鳳,他的妻子在總醫院檢驗科工作,積極響應黨的號召,加入醫療隊助春。她必須壹邊工作壹邊照顧年幼的孩子。“當前,疫情防控形勢十分嚴峻。我年輕,有廈門港工作經驗……”她說。

這個由29名成員組成的核酸取樣團隊是國家的英雄。疫情戰場上哪裏需要他們沖鋒陷陣,他們就在高溫嚴寒面前奔赴各個采樣點。高速公路路口24小時有人值守,聖農養雞場揮汗如雨,看守所、菜市場...光澤縣的每個角落都留下了他們美麗的身影。

早春三月,光澤乍暖還寒,溫度反復。前幾天20多度,突然降到3、4度。采樣小組成員穿著薄薄的防護服,戴著薄薄的塑料手套。每次采集,他們都要用冷消毒液反復消毒手,20秒就完成采樣。這個看似簡單的工作,每班需要重復上百次甚至上千次,他們的手腳都凍僵了。大熱天,壹套密不透風的防護服,汗水順著頭發流下來,模糊了眼睛,濕透了衣服。即便如此,沒有壹個隊員說“太冷”、“太累”,只有團結壹致、共克時艱的堅定意誌。

“沒有安靜時間的地方,只是有人替妳負重前行。”他們都是和我們壹樣的普通人,但因為職責所在,他們克服恐懼,忍受嚴寒酷暑,沖鋒在前,爭分奪秒,用自己的使命和責任守護著閃亮人群的生命和健康。

核酸采集人員的先進事跡4疫情防控以來,我總是看到壹輛白色的桑塔納穿著防護服,走在豫鄂陜三省交界的高速公路上...他就是淅川縣荊紫關鎮衛生院副院長李濤,負責對這個鎮的歸國人員進行核酸采樣。當疫情再次來襲時,他挺身而出,無私奉獻,堅守崗位,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書寫了戰爭“疫情”的感人故事。

疫情是寫命令的責任。

“雙河村有三個返工工人需要做核酸檢測。”3月16日晚9時,李濤立即準備好核酸采樣物品,穿上防護服、口罩、塑料手套,向前進發。

雙河村是荊紫關鎮壹個偏遠的行政村,與陜西接壤。早春三月乍暖還寒,溫度反復。前幾天17度,突然降到3、4度。因為海歸住在山坡上,他只能棄車步行數裏,到三個海歸的家裏,在大山的寒冷中為他們做核酸采樣。在采集期間,他還時不時地給歸國人員做思想工作,耐心講解有關防疫的知識和註意事項。取樣後,他沒有休息,就開車去縣城送核酸樣本。

時間是速度,是行動,是使命。

核酸采樣是壹項危險且高強度的工作。穿上防護服後,采集員為了節省時間,往往幾個小時不喝水、不吃飯、不上廁所。防護服是氣密的。壹輪采集下來,他們渾身是汗,頭發濕漉漉的像剛洗過澡,嘴巴幹渴,衣服濕漉漉的,臉上都是摘下N95口罩後深深的傷痕。但是行動沒有停止,李濤同誌也沒有停止。

有壹次他接待了壹個16村的海歸,卻要在半天內完成核酸采樣的緊急任務。16村落分散,最遠距離城鎮40-50公裏。李濤同誌精心策劃,合理安排人員,兵分三路,把自己和另外兩個年輕醫生分配到最遠的村莊。就這樣,收完壹個村,他們不敢懈怠,不喘壹口氣就趕往另壹個村。遇到壹些不願意積極配合的人,他耐心細致地勸說;當他遇到壹些沒錢交核酸費的老人,他毫不猶豫地幫他們墊付;當家裏被隔離者的門被堵住時,他盡力完成收集。汗水順著他的頭發流下,模糊了他的眼睛,浸濕了他的衣服。即便如此,他也沒有喊“太累了”,只有“加油,我們會贏”之類的話。時間就是速度。憑著堅強的意誌和極高的工作效率,他提前完成了收購任務。

自從當前疫情以來,他沒有休息過壹天,他有胃病。他不吃飯就吃不下東西是常有的事。他的肚子疼得直不起腰來,但他還是毅然前往第壹線抗擊疫情。

"在沒有時間安靜的地方,有人在為妳負重前行."這句話最適合白衣戰士。作為壹名普通的基層醫務工作者,他發揮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義無反顧地沖鋒在疫情防控的第壹線,用自己的使命和責任守護著荊紫關人民的生命健康。

核酸采集工作人員先進事跡5連日來,全市醫療衛生系統5.7萬名醫務人員義無反顧地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全市52家二級以上醫療機構門急診已正常開放,24小時全天候服務,同步開通網上預約服務。

零距離對抗病毒

19年3月,在市傳染病醫院,來自華北理工大學附屬醫院檢驗科、特檢科、病理科、微生物科的18醫護人員正面對抗病毒。厚重的隔離門,封閉的實驗室,連續運轉的檢測儀器,承載著滿滿的工作量,高質量的進行著核酸檢測。

全國抗疫先進個人、華北理工大學附屬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於長利,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三病區主任黃艷,醫學影像科主任張慧穎,業務骨幹龔鳳玲等醫學影像救治專家緊急支援市傳染病醫院。他們認真了解患者病情,發揮專業優勢和特長,壹次次充分分析討論病例,提出合理的診療意見。與此同時,該院其他醫療骨幹日夜奮戰在傳染病醫院醫療壹線,依靠過硬的技術,精心救治和護理患者,用鮮血堅守防線。

連日來,華北理工大學附屬醫院陸續派出醫療、檢驗、護理、院感專家和業務骨幹支援市傳染病醫院疫情防控工作。該院48名勇士攜手並肩,全力以赴,以專業的技術和責任奮戰在抗擊疫情的第壹線,展現了醫生的硬核戰鬥力。

核酸采集中的“鬥士”

先後6次執行重大疫情防控任務,累計在防控壹線工作486天。3月19夜,完成600余人次。之前接種新冠肺炎疫苗17155人次,創下了單日894人次的驚人紀錄...唐山工人醫院頭頸外科副主任孟被戲稱為“鐵人”。

19年3月,18: 20,原本在家休息的孟接到緊急通知,她帶領壹班同事開展全員核酸檢測任務。時間緊,任務重。她立即集結人員迅速開展核酸檢測,第二天早上1多,幾個小時就采集了600多人。3月20日上午,她和同事們投入到第二輪緊張的核酸采集中。

在從壹個社區搬到另壹個社區後,孟的團隊成功地完成了2000多項收集任務。其間,她每天六七個小時不吃不喝,直到下午3點才吃到壹天的第壹頓飯。“沒事”“我能”成了她的口頭禪。連日來長時間高強度的工作,讓她成了同事眼中不知疲倦的“鐵人”:“孟為了全員核酸檢測任務的順利完成,真的很努力!”

天雖冷,心卻暖暖的。

疫情來襲,唐山市中醫院以“疫情”為名,緊急成立了34個核酸采集小組,每天派出300多名醫護人員,在34個社區開展核酸檢測任務。截至目前,* * *已采集社區居民核酸樣本48萬余份。

無論是淩晨還是深夜,醫護人員都默默堅守在社區核酸采集的崗位上。為了讓老弱病殘孕等不方便出門的人少跑路,讓他們盡可能地接受檢查,醫護人員經常在家采集核酸。

“別害怕,只要張開嘴壹會兒……”乍暖還寒的初春,醫護人員貼心的提醒、熱情的服務、專業的技術,讓社區居民倍感溫暖。他們每天站十幾個小時。有時他們沒有時間吃米飯和喝水。當他們累了,他們坐下來繼續工作。當他們冷的時候,他們搓搓手,跺跺腳來取暖。脫下防護服,他們的手和臉冰涼,傷痕深入肉裏...

防疫火線帶頭

決心打贏這場抗擊“疫情”的戰鬥,唐山協和醫院的醫護人員在保證日常診療正常運轉的同時,也加入了抗擊疫情的第壹線。他們在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恪盡職守,反其道而行之,成為抗擊疫情的突擊隊員和先鋒。

18年3月23時50分,寧靜的夜被急促的電話鈴聲打破。藥劑科黨支部書記安寧接到醫院公共衛生科電話,通知他0點去醫院緊急集合,趕往高新區進行核酸采集。以安寧為首的10醫護人員迅速集結,在與家人告別前趕往目的地。

被疫情“伏擊”的城市似乎有些冷。看著救護車窗外的家鄉街道,每個人都感到責任重大。

深夜,呼嘯的寒風刺破了大家的防護服。從早上1到中午12,核酸采樣小組的成員們已經連續奮戰了十多個小時。為了不讓居民等,他們不敢喝水,耽誤吃飯,爭分奪秒地以壹種標準化的操作完成核酸采樣的任務。采樣小組成員查建新、陳暉和安誌強兩天24小時“夜以繼日地工作”,壹刻也不敢怠慢。隊員楊雪,即使累得頭暈低血糖,也只是稍事休息,繼續戰鬥,直到完成最後的任務。

高強度、長時間的封閉核酸采樣,讓隊員們的手和耳朵都染上了深深的溝痕,沙啞的聲音不知疲倦地說著“下壹個,請張嘴,好,下壹個”,往往壹天的任務剛結束,他們就接到了新的保障任務。“檢查越早完成,居民就越早安心。”於是隊員們自告奮勇,申請去下壹個采集點。

“夫妻兵”聯合抗擊疫情

在抗擊疫情的戰鬥中,唐山市婦幼保健院有壹支由壹對夫婦組成的醫療隊。他的妻子趙月是醫院的壹名護士。丈夫張天野是這家醫院的急診司機。

唐山疫情發生後,趙越連續五天負責文北街大虹橋大廈居民的核酸采集。作為核酸采集小組的組長,趙越需要提前確認小組成員,聯系社區。到達現場後,她迅速與當地負責人對接,溝通采集表格,協調分工,根據現場環境布局規範核酸采集流程,協調人流,安排好隊員的物資、用餐和休息。在她的帶領下,團隊醫護人員壹次次重復著熟練的動作,* * *采樣了8000多人,在家采樣了50多人。他們與社區工作人員、誌願者協調分工,形成合力,按時保質完成任務,贏得了居民區的好評。

張天野從17開始支持廊坊負壓輸送,壹直在為輸送密、亞密人員而不斷戰鬥。壹天24小時,他不時接到準備出發的命令,作息時間被嚴重打亂,精神高度緊張。他緊緊握住方向盤,為自己的生命“擺渡”。20日,張天野被召回參加地方戰鬥,回到唐朝後立即請戰。

生活中,他們是夫妻;工作上,他們是同事;疫情來的時候,他們是並肩作戰的戰友。在抗擊疫情的戰場上,唐山市婦幼保健院還有很多夫妻檔。他們放棄家庭,肩負起抗擊疫情的責任和使命。

核酸采集工作人員先進事跡6年3月9日,馮偉偉帶領民政局下沈工作人員和社區工作人員在財務采集點布置場地。場地裝修完後天已經黑了,馮薇薇沒有回家,繼續回單位用居民微信群通知居民時間、地點和註意事項。國家核酸的通知壹經發出,馮薇薇就收到了很多微信詢問,她不厭其煩地壹壹解答。她還建立了壹個核酸喊人群,就是把她負責的所有樓裏每個單元的頂樓住戶加到群裏,要求頂樓住戶分到哪個樓做核酸就在這個單元裏敲門,以免漏。馮偉偉還通過居民微信群接龍、居民底本查詢等方式,對老年人、重度殘疾人進行登記,以便上門采集核酸。工作完成時,已經是半夜十點多了。馮偉偉還和社區裏的其他人壹起分發了每個小組的取樣材料。當她回到家時,已經是淩晨12: 40。面對即將開始的全國核酸第壹輪,她失眠了。人們對國家核酸工作壹無所知,也擔心疫情。那天晚上,她壹直在腦海中思考著工作的所有細節。

3月10日淩晨5點馮薇薇來到金融取樣點時,已經有不少居民在排隊了。她立即派出血性的醫護人員,民政局、公安局、人民檢察院、社區誌願者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工作,壹輪又壹輪的國家核酸工作在大家的配合下順利完成。居民也可以根據小區居委會主任在居民中安排的時間下樓排隊領核酸,避免了同時擁擠人群的風險。

馮薇薇家有兩個孩子。壹個需要在高壹的網絡課堂上有人照顧,壹個需要在四歲的時候有媽媽陪伴,但是她照顧不了。大兒子經常因為沒有人督促學習而被老師點名,小兒子因為太想媽媽牙疼而哭。她說:“我已經壹百年沒見過我母親了。我非常想念她。不要在她辛苦之後暈倒。我應該為人民服務。”聽到小兒子的話,馮薇薇淚流滿面。哭過之後,馮薇薇還得繼續工作,因為社區是疫情防控的主力軍,她是前線的先鋒。馮偉偉堅決承擔起壹名黨員應該履行的責任。除了做好國家核酸采集點的工作,她還安慰被隔離在家的居民,給他們買藥劑,給他們收垃圾,給他們送去體溫計、中藥、抗原試劑。靜態管理期間,她不在。透析患者侯翠娟因在醫院透析,成為密切接觸者。她的妻子劉潤才是第二個密切接觸者,他們的兒子不在當地。兩位老人沒有智能手機,馮薇薇馬上聯系了兒子,加了微信溝通。每隔壹天,老人們必須去醫院透析。作為密切接觸者,馮薇薇不得不提前幫他們預約了愛心救援車,運送他們去醫院透析。等他們透析回來,會盡快給他們貼上封條。這期間,馮薇薇在給老人跑垃圾、買藥。老人的兒子給馮薇薇發微信紅包,她用發給老人的錢換了現金。到了月底,她還會幫老人去銀行發工資,然後寄出去。這不是唯壹像這樣為被孤立的人服務的東西。馮薇薇盡力幫助每壹位與世隔絕的居民。除了這些任務,馮薇薇還要回答其他住院醫生提出的所有關於靜態管理和國家核酸的問題。

因為長時間穿防護服、戴塑料手套、噴酒精,馮薇薇的手和脖子嚴重過敏。她不這麽認為。她的家人很同情她,說我們太累了就休息壹下。有些沈的人說妳真的很累。這並不容易。還有居民朋友發來的安慰微信。每壹句“導演,妳辛苦了”都讓馮薇薇感到溫暖。

雖然時間緊,任務重,采集點的所有工作人員都很累,但看到每次檢測後的通報都是否定的,看到熱心居民送來的熱水、熱帖,聽到居民朋友壹句句硬邦邦的話,馮薇薇瞬間有了像打了雞血壹樣繼續戰鬥的力量。馮偉偉說:“抗擊疫情就像抗日戰爭。它已經打到了我們的家門口,所以我們必須反擊,要麽像士兵壹樣沖鋒在前,要麽像受保護的人壹樣讓集會者聚集和解散。”傷口愈合前會最癢,黎明時最暗,因為快天亮了。現在我們感到苦澀和疲憊,因為勝利即將到來。通過我們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們壹定會贏得這場抗擊疫情的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