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已經開始關註手機的輻射問題,並對輻射相關的技術標準進行了反復“考量”。不幸的是,相對於手機的全球普及和消費者的健康,這種緩慢的“考慮”為時已晚,我們有理由相信,這種拖延癥將在許多國家繼續存在。所以,可悲的不是缺乏手機輻射的技術標準,而是缺乏應對這種影響公共安全利益的機制。
全球化時代是跨國公司主導全球經濟的時代。大公司的影響力遠遠超出了經濟範疇,它們已經成為影響社會運行的權力體系。對於手機輻射這樣的問題,大公司回避行業隱私,實際上已經侵犯了公眾的權利。
社會公共衛生應被視為公共產品。比如很多企業在汙染空氣的時候,這個公共產品的守護者應該是政府。
手機輻射對公眾健康的危害是壹樣的。我們無法避免輻射的存在,因為我們看不到它。因為社會的發展不可能完全等於公司集團的發展,而是全民的發展。在手機輻射問題上,各國政府有責任加快對輻射的研究,向公眾提供對稱的輻射信息;對企業制定嚴格的標準,讓企業承擔更多對人民的責任,建立既服務社會又盈利的雙層責任,這才是更負責任的。所以手機的輻射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國際社會沒有建立快速協調機制,避免類似問題的發生。
現代文明在帶給人們豐富產品和服務的同時,也讓人們陷入了“幸福的煩惱”:隨著手機使用頻率的增加,手機輻射帶來的健康安全問題成為業內關註的焦點。
什麽是手機輻射?
研究表明,人們在使用手機時,會向發射基站發射無線電波,任何壹種無線電波都會或多或少地被人體吸收,從而改變人體組織,並可能影響人體健康。這些無線電波被稱為手機輻射。
其實叫手機輻射照射更合理,因為手機使用的頻率在800-1800 MHz之間,與X射線或伽馬射線等電離輻射完全不同。它在人體內不能產生電離或輻射能,故稱為非電離輻射場。
手機的輻射在國際科學界有壹套比較完整的測量標準,也就是所謂的SAR值。SAR是Specific Absorption Rate的縮寫,即比吸收率,也稱為電磁輻射的測試值。通俗地說,就是手機輻射對人體影響的大小。
1990年,國際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制定了測量手機電磁輻射的技術標準。1998國際非電離輻射防護委員會(ICNIRP)也制定了類似的技術標準,其中SAR用於測量手機的電磁輻射。
ICNIRP標準由國際電信聯盟和國際衛生組織推薦,並得到大多數國家的支持。在我國,由國家質檢總局牽頭,衛生部、國家環保總局、信息產業部、國家廣電總局、國家電網公司等部門組成的“電磁輻射國家標準制定聯合工作組”正在聯合制定我國電磁輻射防護標準,其中SAR也被作為測量手機輻射的基本限值。
手機輻射比想象中更可怕。
隨著手機保有量的快速增加,人們開始越來越關註手機輻射可能帶來的健康安全問題。然而,目前大部分手機用戶對手機輻射並沒有全面的認識,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表明,手機輻射帶來的危害遠比想象中的可怕。
雖然學術界對手機輻射還有爭議,但不可否認在壹定條件下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馬德裏康普頓大學應用物理系系主任塞巴斯蒂安教授組織的壹項研究表明,現有方法獲得的數據明顯低估了輻射對人體組織的影響。塞巴斯蒂安說:“由於電磁場的強度大於預期,對健康的影響也會相應更大。我們估計電磁輻射的危害會不斷積累。10年到15年後,使用手機引發疾病的病例很可能會更多。”
挪威科技大學的Gunhild Overtdel博士和他的同事在65438+20萬瑞典人中進行了問卷調查,還在5000名挪威人中進行了問卷調查,他們都在工作中使用手機。結果瑞典有7803人回答,挪威有2828人回答。在挪威接受調查的人群中,31%的人至少患有壹種疾病,而在瑞典人中,13%的人患有壹種或多種疾病。研究報告還顯示,頭痛最容易在打完電話後的半小時內發生,有時在打電話的過程中也會發生。許多挪威人說,當電話通話超過5分鐘時,疼痛就會發生。很多瑞典人也表示,講電話超過5分鐘就會出現癥狀。
在中國,壹些研究人員也對手機輻射提出了警告。佳木斯大學物理學教授謝認為,目前關於手機輻射的爭議,其實只是量的討論,而不是存在的問題。謝分析,手機輻射對人體的危害可以從眾所周知的能量守恒定律來理解。手機主要通過天線輻射微波。這種輻射的本質是能量的傳遞。這些微波能量具有很強的穿透力。當它們進入人體器官,根據能量守恒定律,它們不會滅亡。它們將這些能量傳遞到人體器官,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量,即產生熱效應和非熱效應。
謝認為,由於手機在使用時天線靠近頭部,發出的微波非常集中,所以長時間使用手機肯定會造成局部病變。
科學對待手機輻射
近年來,研究人員壹直試圖找出手機輻射是否會影響人體健康,但研究成果很難得到所有科學界的認可。同時,手機輻射的研究結果也不盡相同。對此,俄羅斯專家指出,這是研究方法不同造成的。
莫斯科醫學院的專家在俄羅斯《化學與生活》雜誌上撰文指出,造成這些差異的原因有三:壹是許多科研小組使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因此研究人員無法比較這些小組獲得的數據;第二,觀察期短是這類研究的另壹個不足。壹些疑似與手機有關的病變有較長的發展過程,但現有方法很難確定壹些早期病變與手機的關系。第三,壹些研究活動可能會受到投資者的影響。
雖然業內對手機輻射的危害還沒有準確的結論,但專家建議,最好不要等到手機輻射的危害完全確定後再做預防措施。英國國家輻射防護安全委員會主席斯圖爾特曾警告說,關於手機技術,我們委員會非常關註其對公眾健康的影響。雖然手機已經成為日常生活的壹部分,甚至成為壹些人的時尚裝飾品,但這並不意味著人們使用它就安全。德國消費者協會負責人馬林女士認為,目前最重要的是給消費者壹個關於手機輻射的控制標準。
手機是現代人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壹種新型通訊工具。隨著科技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機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普及也越來越廣泛。因此,世界各國都特別重視日益嚴重的手機輻射問題,並制定了相關法律法規來控制手機輻射環境。各國科學家和研究人員也在積極探索手機對人體健康的危害,並在采取相應措施消除這種影響。以德國為例。早在2001年7月,德國環境部長就表示,德國政府將加強對移動通信產生的輻射的管理,要求手機制造商從當年秋季開始,在手機使用說明書上準確標明輻射水平。
壹些手機廠商也非常關註手機的輻射。索尼愛立信(中國)公關總監寧述勇表示,作為高端手機的代表,索尼愛立信的手機產品壹直執行嚴格的手機輻射標準。所有索尼愛立信手機產品的說明書和產品網站上都標註了輻射值。此外,寧述勇還透露,索尼愛立信已經從壹些蔬菜中提取了壹種綠色物質用於手機制造,目前正在進行測試。壹向擅長解決用戶問題的海爾,再次給大家帶來了驚喜。據了解,海爾手機部分型號已順利通過國家環保總局(CEC)認證中心的手機SAR值測試,首批獲得ⅱ類環境標誌認證,有效降低了輻射值,保障了消費者的健康。
當然,許多產品對人有潛在的危險。在高科技正在迅速改變人類生活方式的背景下,問手機輻射是否會影響人體健康,並不突兀。問題的關鍵是用科學的態度解決技術問題,這應該是人類正確對待手機輻射的理性思考。換句話說,人類既不能因為可能的傷害而放棄文明,也不能忽視文明;而是要適當關註研發、使用、管理等各個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