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小程序“崛起”的主要目的不是為起步階段做準備,而是為了埋葬所有互聯網用戶對小程序產品方向的“認知”。互聯網時代最重要的產品是什麽?認知是最重要的。例如,支付寶去年春節聚集在五福,平均分享了2億元人民幣。妳似乎因為沒有在五福聚會而被網民責罵,但這無疑為所有用戶埋下了壹個認知。大家都知道支付寶的產品有歡聚五福過年的活動,所以今年的五福活動繼續上演。就算其他軟件有這種活動,也沒人認可。因為支付寶已經交了這個認知稅,其他產品想改變認知,或者只能交更大的認知稅。同樣的例子,比如光棍節,因為阿裏給了所有互聯網用戶壹個認知,銷量壹年比壹年好,其他產品只能通過其他方式增加認知。所以微信小程序的興起只是先為用戶種下壹種認知,壹切都是為爆發做鋪墊。
(我的個人常用小程序頁面)
張小龍在發布小程序時,提出了產品的三大特點:“觸手可及,用了就走,不用卸載安裝。”現在大部分用戶只看到了第三個特點,就是妳不需要卸載安裝,另外兩個特點也是蓄勢待發。至於準備情況,可能是線下準備沒做好,也可能是其他技術原因。當然,這不在我們討論的範圍之內。自然有現在已經準備好的產品,這就是O2O的生態。
因為O2O的生態圈壹直都很亂,大家都在做O2O的生態圈的建設,小程序可能是對O2O融合爆發最有效的治理,比如各種路邊單車的使用。大部分人都不會願意下載壹個新的騎行APP。下載壹個新的APP占用內存,更是用車便利性的障礙。使用小程序後,用微信掃碼進入小程序頁面,然後綁定手機接受短信驗證碼並支付押金,輕松騎行,方便快捷。這樣的小程序很容易從微信中獲取用戶,降低了用戶首次使用的時長和難度,提高了首次使用的體驗,也為以後的體驗打下了基礎。同時,公司也節省了獲客成本。
當然,最後我舉的O2O的例子可能只是知識小程序的冰山壹角,但不代表小程序只能應用於O2O。小程序的掃碼不僅僅是關註壹個微信官方賬號,而是直接面對自己想要的東西,讓服務直接與用戶對接。
更多的小程序革命,我們期待看到它蓄勢待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