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習慣
蜣螂是壹種長著勺形頭的昆蟲,可以把糞便變成球。它們在這種球形糞便上產卵並掩埋,這樣幼蟲孵化時就可以有現成的食物供應。世界上有兩萬多種蜣螂,分布在除南極洲以外的任何壹個大洲。最著名的屎殼郎生活在埃及,身長1-2.5厘米。世界上最大的屎殼郎是10厘米長的巨型屎殼郎。蜣螂多為食糞動物,以動物糞便為食,有“天然清道夫”之稱。它經常把糞便做成球,滾到可靠的地方藏起來,然後慢慢吃掉。屎殼郎可以滾壹個比自己身體大很多的糞球。繁殖期的母蜣螂會把糞球做成梨子,在裏面產卵。孵化出來的幼蟲以現成的糞球為食,直到發育成成年蜣螂才破殼而出。植食蜣螂以甜樹汁為食。交配後,雌蜣螂在腐殖土中產卵。約10天後,幼蟲破殼而出,以腐殖土或動物糞便為食。幼蟲不斷生長,第二年7月化蛹,20天左右成為成蟲。蜣螂屬於昆蟲綱,鞘翅目,身體黑色或深褐色,體表有堅硬的外骨骼,復眼發達,有咀嚼口器,葉狀觸須和鰓,三對足,適於挖掘,兩對翅,前翅角質化,發育方式為完全變態。蜣螂可以通過月光偏振來定位自己,幫助它們覓食。它有壹定的趨光性。
形態特征
屎殼郎全身黑色,微微發亮。雄蟲長3.3 ~ 3.5m,雌蟲略小。雄蟲的頭前部呈扇形,表面有魚鱗狀皺紋,中央有大而尖略呈方形的角狀突起;背部兩側有復眼,復眼之間有明亮無皺的窄帶。胸部背板密被對稱的小圓突起,中間有壹橫脊,脊的中部略向前彎曲成鈍角狀,兩側有1齒狀角狀突起,齒狀突的前後各有壹淺凹,底部光滑無小圓突起,淺凹外有壹深凹,底部小圓突起很模糊或缺失;小盾是看不見的;前翅為鞘翅,挺翹,布滿密密的皺紋,兩側各有7條可辨認的縱線;後翅膜質,黃或者黃棕色。口部及胸下有許多棕紅色或棕黃色的纖毛,中、後足跗關節兩側有成排的棕紅色毛刺。雌蟲在外形上與雄蟲非常相似,只是頭的中心不是有角的,而是後部扁平,前部扁圓形,頂部有壹個水平的脊;胸背板橫脊近似直,兩端無齒狀,僅外側深凹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