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剛壹去世,孔祥熙的長子孔令侃就從美國趕回臺灣省,打算和“夫人派”官員壹起推舉宋美齡為國民黨主席,但遭到國民黨中央秘書長張寶樹的強烈反對。4月28日,也就是蔣介石去世23天後,國民黨中央全體成員召開臨時會議,修改黨章,規定國民黨最高領導人的頭銜改為“主席”,黨主席的稱呼永遠留給蔣介石,其他任何人都不能用。會議選舉蔣經國為國民黨主席和中國共產黨常務委員會主席。宋美齡的處境突然變得尷尬起來。雖然宋美齡在對美“外交”上仍有最終決定權,但其政治力量已逐漸削弱。
蔣介石死後,宋獨自在士林官邸住了半年。1975年9月,她決定去自己的第二故鄉美國療養,隱居,以此來分散喪夫的悲痛和權力鬥爭的不快。走了11年。在美國生活了11年後,1986年,宋美齡以參加蔣介石百年紀念活動的名義回到臺灣省,又在士林官邸住了5年。
宋美齡返臺後,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人們紛紛猜測她返臺的目的是什麽。《觀察家報》分析,“宋美齡回臺,是因為蔣經國想在各方面展現臺灣省的團結,調和與守舊派、保守派的矛盾,商量晚年接班計劃。”
10年10月31日,宋美齡發表了壹篇紀念丈夫的文章,題為《我會重新站起來》。有人認為這是她“東山再起”的宣言。為了支持蔣經國的政治革新,安撫反對“革新”的老臣,宋美齡先後召集俞國華、李登輝、行政院各部會首長等臺當局黨政軍高官開會。宋聽取了他們對政治變革和革新的意見,並鼓勵他們。此舉調整了國民黨當局領導層之間的關系,鞏固了團結和諧,贏得了他們對蔣經國改革的支持。
宋美齡頻繁會見黨政軍高層,在臺北引起巨大政治震動。這顯然不符合臺灣省的政治體制。《雷霆周刊》評論說,宋美齡的“自我克制”真是進退兩難,而如果他妻子的動機是為了顯示自己的政治實力,就會讓人對政局的發展感到擔憂。
10月23日,受疾病折磨多年的蔣經國去世了。蔣氏王朝在臺灣省正式結束。當時的政壇看似風平浪靜,但臺灣省的政局卻逐漸變得復雜而動蕩。在這場權力鬥爭中,宋美齡清楚地意識到,阻止李登輝繼任總統是不可能的。但為了臺灣省黨政分開,互相牽制,避免臺灣省是國民黨“總統”和“黨主席”的局面,她不得不沖出去。但最終國民黨中常會通過了由李登輝代理國民黨主席的決定,這場權力鬥爭暫時告壹段落。蔣家的權威從宋美齡的指縫間溜走了。
7月7日1988中國國民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8日,宋美齡參觀會場。出於健康原因,她請李煥為她朗讀了壹篇題為《老幹部與新支部》的具有政治意義的演講稿。講話說:“目前,正處於緊要關頭。老年人退休了,新的血液隨之而來。比如壹棵大樹雖然長滿了新葉,但是站在地上的人是站在它的老根上。在今天的黨內,有許多白發蒼蒼、步履蹣跚的人,如當年馳騁在戰場上的戰士,也有任勞任怨的大臣。他們的貢獻是不可否認的。要以為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夫國黨之強,靠的是壹定的原則,不斷生存的軌跡,創新不忘舊,進步不忘根。當年如果沒有開國元勛建黨立國,就沒有今天的中國,臺灣和彭還是日本殖民地,飲水思源。”
這番講話被視為所謂“法院派”人士全力反擊的宣言。但“老幹部新枝”論的效果只持續了很短的時間,並沒有改變臺灣省的政局。壹些人認為這是宋美齡發揮其政治影響力的最後沖刺。
的確,她的影響力很弱。在她主持的國民黨中央婦女工作官員會議上,她的心腹、被提名為中央委員候選人的國民黨婦女工會主席錢落選,使宋十分尷尬,這也意味著她把持和控制國民黨婦女工會三十多年。
從此,宋美齡徹底淡出政壇,但仍對臺灣省的政局和對美關系保持著壹定的特殊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