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祝福短信 - 福建龍巖的情況

福建龍巖的情況

地理環境:

龍巖市位於福建省西部,俗稱閩西。

地處閩粵贛三省交界地區,東鄰泉州、漳州,西接江西省贛州市,南接廣東省梅州市,北接三明市。

龍巖東西長約192km,南北寬約182km,總面積1.91.000 km2,占全省國土面積的15.7%。

全市地勢由東北向西南傾斜,東高西低,平均海拔460米,山地丘陵占全市總面積的94.8%。

龍巖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8.5℃~20.8℃,年平均降水量1723 mm ~2019 mm,年日照時數1442小時~1693小時,氣候溫和,無霜期長,雨量充沛。

管理演變:

在龍巖市轄區內,歷史上第壹次在新羅縣設立地方政府,建立於西晉太康三年(公元282年)(縣名在今長汀縣)。現在龍巖市的城關古稱苦草鎮,隸屬新羅縣,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

唐開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新羅縣設在苦草鎮。唐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新羅縣改稱龍巖縣,大歷4年(公元769年)設長汀縣。

宋春華五年(公元994年),設上杭縣、武平縣。

南宋紹興三年(公元1133)設連城縣,元六年(公元1346)改稱連城縣。

明代成化七年(公元1471),位於漳平縣。

明朝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設永定縣。

1981 9月,經國務院批準,龍巖縣改為龍巖市。

65438+9月0990經國務院批準,漳平縣改為漳平市。

1997年5月,龍巖經國務院批準設市。原龍巖地區改為地級市,原縣級龍巖市改為新羅區。

龍巖現轄新羅區、漳平市、長汀、連城、上杭、武平、永定5個縣,123個鄉鎮,11個街道辦事處。

2001年,全市總人口287萬人。

市* * *位於新羅區,中心城區人口26.4萬,建成區面積25平方公裏。

市場條件的特征:

1,龍巖是壹個交通不斷升級的區域。

龍巖市東鄰廈門、漳州、泉州,南接廣東梅州,西接江西贛州。既是廈門經濟特區、閩南金三角開放區的腹地,也是大陸的前沿。是閩粵贛三省的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地,是沿海與內地的過渡地帶和經濟走廊。

國道319、205貫穿閩西全境,漳龍高速公路(龍巖段)已全線貫通,漳(平泉)鐵路、鷹潭(廈門)鐵路在漳平市交匯。

福建第三條省外鐵路——連接華東、華南的重要通道梅(州)坎(石)鐵路已投入運營,連城機場已對民航開放,連接京九線的贛州至龍巖鐵路投入運營。

龍巖作為連接東南沿海和大陸的重要交通樞紐不斷升級,區位優勢日益凸顯。

2.龍巖是中國著名的革命老區。

早在1926年,閩西就建立了黨組織,1929年紅軍三次進入福建建立革命根據地,使閩西成為中央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 * *、周恩來、朱德、陳毅等老壹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領導過閩西的革命運動。

1929 65438+2月* *在上杭古田主持召開了著名的古田會議。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直到大陸解放,閩西的紅色政權和土地革命成果壹直保存下來,被譽為“二十年紅旗不倒”。

閩西人民在長期的革命鬥爭中,為新中國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犧牲和貢獻。

全市在冊革命烈士2.37萬人,1955授予少將以上軍銜68人,其中有劉亞樓、楊成武等。

解放後,鄧子恢、張鼎丞、陳丕顯、楊成武等人擔任了黨和國家的領導職務。

3.龍巖是壹塊黃金寶地,資源豐富。

礦產資源品種多,儲量大。

有鐵、錳、銅、鉛、鋅、稀土、鉬、鎢、金等28種金屬礦產。

有煤、石灰石、大理石、高嶺土、膨潤土等30多種非金屬礦產。

全市已探明儲量的礦產有26種。據專家估算,17主礦床原礦價值超過750億元。

有11種礦藏,探明儲量居全省首位。

其中,鐵礦石儲量5.4億噸,占全省的80%;高嶺土礦儲量7239萬多噸,占全省的44%;煤炭儲量6.6億噸,占全省的49%;紫金山銅礦是近年來中國發現的第二大銅礦。

水力資源豐富,水能理論儲量208萬千瓦,可開采量1.408萬千瓦。

裝機容量60萬千瓦的國家重點工程棉花灘水電站已並網發電。

森林覆蓋率78.6%,森林蓄積量7023立方米,竹子蓄積量2.4億株,是福建省三大林區之壹。

永定烤煙產品豐富,有“南湖曹睿”的美譽,是中國香型烤煙的代表。“長汀江河”是中國三大名雞之壹。

以“閩西八大名著”為代表的土特產享譽海內外。

4.龍巖是壹個正在崛起的旅遊勝地。

以“古田會議會址”為代表的“紅色之旅”,以永定土樓為代表的“客家之旅”,旅遊資源豐富而獨特。梅花山是國家A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方圓,面積65438±0600平方公裏。它的原始植被保存完好,是華南虎等珍稀動物的家園,並保存了壹批珍稀植物品種,是回歸自然的“綠色之旅”的理想之地。丹霞地貌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觀之山,集雄偉、秀麗、深邃於壹體,湖光山色相映成趣;形成於3億年前的新羅龍洞,風景獨特,被稱為“華東第壹洞”。水域面積65平方公裏的龍湖水景正在開發中。

5.龍巖是著名的客家祖地,也是聞名海內外的僑鄉。

閩西是客家人的主要祖居地和聚居地之壹,全市7個縣(市、區)中有5個縣的居民以客家人為主。

閩西的客家文化、建築、民俗風情豐富多彩,獨具特色。

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汀州市,素有“客家之都”之稱,汀江有“客家母親河”之稱。永定土樓,客家傳統民居的代表,以其獨特的建築風格和藝術,被譽為“世界建築史上的壹朵奇葩”;上杭李氏宗祠始建於清道光16年,位於任天,被譽為“東南亞李氏家族的大本營”。

該市有30多萬海外華僑和港澳臺同胞,其中許多是東南亞的政商名流和實業家。

2000年6月,11,16世界客家家族大會在我市召開,來自世界各地的3500多名客家代表齊聚龍巖。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

2002年,全市生產總值達到257.86億元,增長9.5%,比計劃目標高0.5個百分點。

其中,第壹產業增長4.3%,比計劃目標低0.2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長12.6%,比計劃目標高2.6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長9.6%,比計劃目標低0.9個百分點。

國內生產總值增速比上年提高2.4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扭轉了連續下滑的局面。

2002年經濟運行主要有以下特點:

農村經濟平穩運行,農業結構調整穩步推進。

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93.7億元,增長4.9%。

糧食作物減少,經濟作物和其他作物迅速發展。

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快,畜牧業和水產業發展勢頭良好。

工業生產快速回升,效益明顯改善。

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654.38+039.6億元,增長654.38+05.9%,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到654.38+077.6%,比上年提高37.6個百分點。產品銷售收入增長23.8%;利稅總額增長20.6%,其中利潤總額增長46.2%。

固定資產投資強勁攀升。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9.5億元,增長9.5%,比計劃目標高2.5個百分點。

其中,基本建設投資26.5億元,增長161%;技術改造投資6543.8+0.36億元,增長3.8%;房地產開發投資6.3億元,增長17.3%;其他投資合計1,31億元,與去年持平。

消費市場穩中有進,城鄉居民收入不斷增加。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4.5億元,增長10.6%,高於計劃目標0.6個百分點。

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下降0.1%。

汽車消費蓬勃發展,通信、旅遊、教育等服務消費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勢頭。

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43元,增長9.5%。

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3206元,增長4.2%。

財政收入繼續增長,金融運行平穩。

全市財政總收入37.9億元,增長11.3%,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34億元,增長15%,分別超出預算2.1和9個百分點。

年末,全市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余額6543.8+027.4億元,增長9.9%;人民幣存款余額6543.8+07.78億元,增長654.38+06.8%。

對外貿易呈現恢復性增長。

全年實際利用外資3039萬美元,增長35%,比計劃目標少961萬美元。

外貿出口5032萬美元,增長11.5%,完成年度計劃。

實施項目驅動戰略,實現新突破。

全社會形成了“抓項目就是抓發展,抓項目就是抓發展”的認識,全市制定了“三個壹百”工程規劃。

2002年,全市重點建設項目41個,投資24.3億元,占年度投資計劃的88%。

張龍高速公路(龍巖段)、龍巖綠源人造板廠中密度纖維板生產線、省糧食儲備庫、龍巖煙廠異地擴建、馬坑鐵礦壹期開發、瘦肉型豬產業化項目、龍巖鐵路西站等壹批重點項目建成投產。甘龍鐵路(福建段)、連城機場擴建工程、龍凈環保有限公司環保設備生產基地、超群連城農產品生產基地、紫金山金礦固體廢物綜合處理項目、龍巖圖書館等項目如期完成投資計劃;龍巖大道二期、永定府城至三三嶺公路、永安至漳平公路等壹批基礎設施項目進入規模化建設;龍巖坑口熱電廠、龍巖至長汀高速公路、白沙水庫電站、紫金山銅礦、九龍江北溪(龍巖段)防洪壹期工程、永福溪流域梯級開發壹期工程(南盤石電站)、武平文傑水庫等重大項目取得突破性進展,進入籌建階段。夏龍鐵路、龍巖第二水源、龍湖旅遊開發等重大項目前期工作進展順利。

這些重大項目的建設和前期工作的推進,極大地增強了我市的發展後勁。

此外,國債項目總體進展良好。

我市與省* * *簽訂的在建國債項目76個,總投資6543.8+0.64億元,其中國債投資3.88億元。

截至2002年底,已建成或基本建成66個項目,竣工率達92%,居全省第三位。

國債項目建設對加強固定資產投資、促進社會事業發展、拉動全市經濟增長發揮了重要作用。

各項社會事業取得新進展。

教育發展速度加快。2002年,46個中小學危房改造國債項目已全部完成。龍巖學院籌建工作、中小學布局調整、初高中擴班工作進展順利。科技體制改革進壹步深化,技術創新環境不斷改善;計劃生育工作連續13年完成省下達的控制目標,人口增長保持穩定的低生育水平;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逐步深化,醫療服務市場競爭格局初步形成;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穩步推進,“數字閩西工程”成功實施;2006年獲得第十三屆省運會舉辦資格;文化、出版、廣播電視更加繁榮,壹批重點社會事業順利實施,精神文明建設成效顯著。

經濟運行和社會發展中還存在壹些突出問題。

主要是:生產性投資少,經濟增長總量小;工業化和城市化水平不高,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農業增效相對緩慢,農民增收難度加大;就業形勢嚴峻;局部生態環境問題依然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