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節是小說中用於表現人物性格發展變化的事件,它是生活片段的有機剪輯,又是矛盾發生、發展的過程。情節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主題的揭示等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
例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的題目。
天氣晴朗,藍天白雲的,壹眼望去很愜意。妳眼中的世界實際是妳心理的投射,吳秋明如果在旁邊肯定會這樣說的。馬驍馭不禁微微壹笑。
到達小區,門口的保安照例攔住了馬驍馭的車,他報了門牌號碼和戶主姓名,欄桿擡了起來。①他忽然感覺自己心裏的那根欄桿,也是這樣擡起來的,只是從欄桿下通過的,應該是吳秋明。
馬驍馭從後視鏡裏看了眼自己,感覺自己依然算得上英俊,就算減去百分之三十的誇大,也還不錯。
吳秋明快速走來,難得地穿了件藍色小碎花的薄棉衣,看上去是舊的。馬驍馭心裏打了壹個閃,想起了母親。也許是註意到了馬驍馭的眼光,吳秋明上車後主動解釋說,這件衣服會讓孩子們感到親切。
馬驍馭說,妳真有心。
吳秋明說,妳知道那個著名的“絨布媽媽”實驗吧?
馬驍馭說,不知道。
吳秋明說,是上個世紀壹個叫哈利·哈洛的心理學家做的實驗,他把剛剛出生的小猴子和媽媽分開,關在籠子裏用奶瓶餵養。他發現這樣餵養的小猴子雖然更強壯壹些,但卻總是吮手指頭,發呆,神情漠然。他分析是缺少母愛的緣故,於是給小猴子做了兩個假媽媽,壹個是有奶的“鐵皮媽媽”,壹個是沒有奶的“絨布媽媽”。結果哈洛驚奇地發現,小猴子只會在餓了時才去“鐵皮媽媽”那裏吃奶,絕大多數時間,它們都依偎在“絨布媽媽”的懷裏。這個實驗說明,母親並不僅僅意味著有食物,還要有溫暖的懷抱。溫暖的懷抱對小猴子來說非常重要。
馬驍馭說,不愧是心理學博士,太有意思了。
吳秋明笑道,所以我每次去兒童村,都要壹個個挨著去擁抱那些孩子。尤其是兩三歲的孩子,我會多抱他們壹會兒。我給不了他們壹個完整的家,但至少給他們壹個溫暖的懷抱。我知道那對他們來說有多重要,也許他們自己都意識不到。何況我不僅僅是“絨布媽媽”,我還有溫暖,有心跳,有笑容。我真心愛他們。
馬驍馭忽然有了壹種擁抱吳秋明的沖動。
他暗想,也許吳秋明沒有意識到,這擁抱其實是彼此需要的。她作為壹個女人,肯定有做母親的天性,每周和孩子們壹起待壹天,彼此都有益處。何況,壹個長期單身的女人,也是需要擁抱的。
到了西郊,停好車,他們壹起走入壹條小巷。
吳秋明雖然個子矮小,步子卻很大。馬驍馭感覺和她走在壹起速度蠻接近。進入壹條小巷,眼前出現了壹個舊木門。馬驍馭壹眼看到了門旁邊掛的牌子——某某市第壹兒童村。
吳秋明熟門熟路地進入,正在院子裏玩耍的孩子們圍上來叫吳媽媽。吳秋明左攬右抱,踉蹌地往裏走,和迎上來的老師們壹壹握手,並把身後的馬驍馭介紹給他們。
後院停著壹輛卡車,幾個老師在搬運卸下來的紙箱,大壹點兒的孩子也在幫忙搬。馬驍馭也連忙過去幫忙,但被老師們阻止了,她們熱情地把他拉進辦公室,要他喝茶。馬驍馭咨詢了老師們很多關於孩子的問題。這些孩子大多是被遺棄的,和正常家庭長大的孩子相比,在心理上有許多不同。馬驍馭邊聽邊產生了做課題研究的沖動。
馬驍馭從辦公室出來,壹眼看到院子裏壹個場景——吳秋明挽著袖子在給幾個女孩子洗頭。初秋的陽光灑在院子裏,讓這普通的場景呈現出非同壹般的美麗。壹個已經洗好頭的女孩兒,披著濕漉漉的頭發在壹旁遞毛巾,吳秋明舀起壹瓢水,緩慢地淋到水池邊另壹個女孩子的頭上。陽光穿透水柱,發出寶石的光芒。
馬驍馭定定地站在那裏。這樣的場景他在哪裏見過?他仿佛見到了自己的靈魂,隨時都在,卻無法捕捉。他壹動不敢動,害怕驚動它,打碎它。
那壹刻,他動心了,再次動心了。壹個人對壹個人的動心,肯定是壹次又壹次。尤其是在他們這個年齡,需要無數次的小動心,才能匯合成沖破樊籬的勇氣。
他看到吳秋明擰幹毛巾,給孩子擦頭發,很認真,很仔細,臉上洋溢著壹種光芒,這光芒讓馬驍馭忽然有了壹種把吳秋明擁入懷中的沖動。
他走過去,幫吳秋明把用過的毛巾搓幹凈,壹壹晾在鐵絲上;轉過身時,②看見壹個頭發濕漉漉的女孩子正趴在吳秋明的懷裏,左右搖晃,半個臉埋在她懷裏,半個臉沐浴在陽光下。另壹個小男孩兒跑過來說,還有我,還有我,吳媽媽!吳秋明伸出另壹只胳膊摟住了他。
馬驍馭拿出手機,拍下了這個畫面。
而後他走到她身邊,以從未有過的語調說,以後我每次都和妳壹起來!
(節選自裘山山《琴聲何來》,有刪改)
小說寫吳秋明講述“絨布媽媽”實驗,有什麽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突出了吳秋明心理學博士的身份,說明她懂得“溫暖的懷抱”對孩子的重要性。②交代吳秋明穿碎花薄棉衣去兒童村的原因。③引出下文,馬驍馭對吳秋明產生了新認識。④為下文吳秋明在兒童村與孩子們的親密互動作鋪墊。
設問方式
1.這句(段)話在文中結構上起了什麽作用?
2.某情節對全文情節的展開有什麽作用?請具體說明。
3.小說的開頭/結尾寫了××情節,這樣寫有什麽作用?
知識儲備
1.小說情節的基本作用
內容上,為塑造人物、表現主題服務,為情節發展服務;結構上,呼應標題、設置懸念、照應文段、埋下伏筆、為後面情節作鋪墊、推動情節發展。
2.小說各段落的作用
(1)起始段。小說開頭常用的兩種方式:①懸念式。在作品開頭提出疑問,然後在行文過程中或結尾回答疑問。作用是造成懸念,引出下文,並引起讀者思考,吸引讀者閱讀下去;或者突出人物形象,揭示小說主題。②寫景式。對景物或者環境進行描寫。主要作用是交代故事發生的環境,渲染氣氛,烘托人物心情,為情節的發展作鋪墊,暗示故事的結局。
(2)中間段。中間段的作用可以從以下三點考慮:①考慮某個情節與全文中相關情節的關系,主要是照應和伏筆。照應是文學作品前後文之間的呼應。照應能使情節連貫,脈絡清晰,結構緊湊。伏筆是指文學作品中,在前段裏為後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在小說中使用伏筆,能使小說情節曲折,結構緊湊,構思精巧,前後呼應。②考慮情節與主題的關系,主要是揭示小說的主題。如《駱駝祥子》中暴雨狂瀉,道路迷茫,“半死半活”的祥子,“低著頭壹步壹步地往前拽”的情節,反映了舊社會人力車夫的淒苦生活和悲慘命運。③考慮情節與人物性格的關系,主要是展現人物性格。如《水滸傳》中寫武松打虎,多次提到哨棒,給讀者以武松會依仗哨棒打虎的印象,接著安排哨棒被打斷,手中的壹半也被武松扔在壹邊,武松兩手揪住老虎頭皮,按在地上,提起鐵錘般的拳頭,打得老虎眼、口、鼻、耳七竅流血的情節,有力地彰顯了武松徒手打虎的英雄本色。
(3)結尾段。小說結尾大致有以下幾種方式:①出人意料式。這種結尾,從結構安排上看,能使平淡的故事陡生波瀾,猛烈撞擊讀者的心靈,產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從表現手法上看,與前文的伏筆相照應,使人覺得在情理之中。②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這樣的結尾能夠讓讀者充分地馳騁想象,進行藝術的再創造。③補敘式。這種結尾常有對上文情節的呼應和解釋懸念的作用,使人物形象更加完整,深化主旨。④卒章顯誌式。這種結尾往往有解釋懸念、揭示主題的作用。⑤令人感傷式。這種結尾,從主題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題;從表現人物性格上看,能很好地塑造人物性格,增強悲劇色彩;從表現效果上看,令人感動,令人回味,引人思考。⑥大團圓式。這種結尾,從表現效果上看,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象空間,耐人尋味;從讀者的感情體驗上看,與主人公、作者的意願構成和諧的壹體,給人以欣慰、愉悅之感;從主題上看,能凸顯出美好的人性,符合大眾對審美的追求,容易引起讀者的***鳴。
解題技巧
分析情節作用“四考慮”
1.考慮情節與其所處位置的關系
(1)開頭部分情節的作用:總領全文;照應標題,呼應下文;引出下文,為後文作鋪墊;開門見山,直入主題;欲揚先抑;對比襯托;渲染氣氛,奠定基調;埋下伏筆;設置懸念。
(2)中間部分情節的作用:過渡(承上啟下);由……到……(由敘述轉向議論,由寫景轉向抒情,由正面到反面);為下文寫……作鋪墊(為議論、抒情作鋪墊);推動情節的發展;照應;總結上文;呼應前文。
(3)結尾的作用:卒章顯誌,點明中心;戛然而止,回味深長;點明題旨;深化主題;照應前文,結構嚴謹;升華感情,照應開頭,畫龍點睛;言有盡而意無窮;以小見大。
(4)將情節濃縮為標題,其作用有:壹是起線索作用,貫穿全文;二是點明主題。
2.考慮情節與人物形象的關系
也就是情節本身對人物性格塑造的具體作用。常用答題術語: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現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畫了人物……的心理等。如《祝福》中“祥林嫂反復講述阿毛被狼吃”這壹情節,就刻畫了祥林嫂想念兒子而又希望獲得別人同情的心理。
3.考慮情節與小說主題的關系
壹般來說,情節有點題和突出、深化主題等作用。常用答題術語:揭示(表達、寄托、暗示)了……的主題、深化主題、突出主題等。
4.考慮情節與讀者感受的關系
就是站在讀者的位置上考慮情節的作用。常用答題術語:設置懸念、吸引讀者註意力、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引發讀者思考等。
答題模板
分析情節作用的答題模式
模板壹:……情節(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現了……。
模板二:結構上的作用:①……;②……;③……。內容上的作用:①……;②……;③……。
變式探究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的題目。
宅 男
陳力嬌
家裏有兩臺電腦,兒子壹臺,父親壹臺。父親的在南屋,兒子的在北屋。父子從不見面,從不交談,所有的聯絡都通過電腦。父親做好了飯,在QQ上寫道,吃飯了。兒子回答,妳先吃。父親很聽話,從不勉強,就先吃。吃過了,把兒子的壹份放在桌上,上班去了。
兒子聽到門響,知道父親出去了,就從屋裏走出來。他先上衛生間,把壹泡尿歪嘴壺壹樣抖了出去;之後他開始洗臉,洗臉只是胡亂抹兩把;再之後他就坐在飯桌前有條不紊地用早餐。
早餐很簡單,就是壹只蛋,壹杯奶,壹塊早點。這些都是用微波爐熱過的,如果父親不熱,他是不會熱的。他很懶,父親放在桌上什麽他吃什麽,父親不放的,他從不去尋找,哪怕那東西就在冰箱或鍋裏,伸手可及,他也決不去觸碰。他吃過飯打開電視看壹會兒體育新聞,看完遙控器壹扔,就又回到自己的小屋。
父親每天都十壹點回家,自妻子死後他為照顧兒子,都是早半小時回家。單位同事都知道他的兒子足不出戶,壹切交易在網上進行,去銀行取錢在網上,交友在網上,買衣服在網上,就照顧他,給他別人沒有的方便。他們說,是妻子的死對兒子有些刺激。但只有做父親的心裏明白,妻子沒去世前,兒子也這樣。
父親這天中午提著兩條鯽魚進屋,壹進門換掉拖鞋就開始插電飯鍋。父親都是早上走之前就把大米淘好,回來才插閘,然後做菜正趕趟。父親做魚好吃,蔥花大料放好,還要放幾根香菜,放幾滴醋,還要放壹撮糖。可是放糖時糖沒有了,做魚沒有糖怎麽行,父親決定下樓去超市買糖。
父親閉掉煤氣竈去了超市,走時父親望了壹眼兒子的房間。
父親由於走神兒,走時忘帶鑰匙了。他買完糖站在單元門跟前按門鈴,可是不管他怎麽按,門鈴怎麽響,兒子就是不給他開門,無奈他只有重回超市給兒子打電話。家裏的電話兒子不接,手機也不接,父親站在櫃臺前好壹頓發楞。
最終他只有走了出來,直奔街頭的網吧。兒子的QQ頭像果然亮著,父親寫道,我忘記帶鑰匙了,我再按門鈴時妳給我開門,別讓我在外面凍著。兒子沒說行不行,給父親壹個生氣的QQ表情。父親管這種東西叫“黃豆”,不管怎樣兒子總算答應了。
父親在冷風中急急地走著,他出來時只穿著絨衣,超市就在樓下,他沒想到要去網吧。父親走到自己家樓下時,幾乎是壹溜兒小跑,卻忽然從頭頂嘩啦啦掉下來壹件東西,險些砸在他的頭上,父親定睛壹看,原來是自己的那串鑰匙,兒子從窗口扔給了他。
父親沒有生氣,他對兒子的舉動早已習以為常,父親有最低底線,只要兒子活著,別像妻子壹樣離開他,他就知足了。
父親做好菜,上班的時間也快到了,他吃了幾口魚,扒了兩碗飯,走時在電腦上給兒子留了話。告訴他,魚,好吃極了。父親很幽默,也給兒子留了壹粒“黃豆”。那“黃豆”是瞇瞇笑的表情。
兒子吃魚時很潦草,他的心裏想著事。他想他怎樣才能和小美把他們倆的事完成了。小美是他在網上認識的女朋友,兩個人從沒有見過面,感情卻極好,誰也離不開誰。小美提出過想見見他,他不同意,他怕見了面,他們那些美好的感覺會消失。
有幾次他也曾想過,走出去和小美成婚,可是壹想到結婚後他很可能對不起小美,就打消了念頭。他從心裏不願意走出自己的屋子,屋子是他的天空和領地,他只有在自己的屋子裏才感到世界的安全,他對外界沒有興趣。但是有了小美就不壹樣了,比如有病,自己病了,可以在網上購藥,小美病了,大概網上購藥就不成體統了。還有是不是得要壹個孩子,小美堅持生個健康的寶寶,如果有了寶寶,那就更麻煩了,他就守不住他的宅子和他的內心了。
可是他又太愛小美了,愛到了極致。從視頻上看小美長得那個美呀,笑起來那個甜呀,簡直就是天上的仙女。
桌上的手機響了,這是壹種特殊的語音提示,只有小美發來短信時才是這種醉人的提示。他拿起來,看到小美的話傳了過來。小美說,我想妳都想瘋了,我在妳家對面的五樓,妳不出來,我就跳下去。
他壹伸頭,果然看到,小美極其美艷地站在五樓的樓頂。他打了個楞兒,也只是打了個楞兒。之後他就有了決定,他想找個最佳的角度,看小美如何飛燕展翅。
(有刪改)
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壹項是( )
A.父親無法和兒子交流,卻極其負責、極其寬容地撫養著兒子,因為他對兒子的舉動早已習以為常,只要兒子活著他就心滿意足了。
B.兒子生活在封閉的環境中,他從不想走出自己的屋子,從不願走出自己的天地和領域,他對外界沒有興趣,他只有在自己的屋子裏才感到安全。
C.兒子壹方面封閉在自己的領域之中,另壹方面卻能在開放的網絡空間網購、網戀,這正是現代人矛盾性格的縮影。
D.小說多次運用細節描寫,如“歪嘴壺壹樣”撒尿,“胡亂抹兩把式”的洗臉,特別是結尾“打了個楞兒”的細節和後面的心理活動,都為人物的性格的形成提供了註腳。
答案C?
解析以偏概全。兒子的個性不能代表“現代人”的性格,兒子也不是所有現代人的縮影。
2.小說寫父親烹魚過程中下樓買糖的情節有什麽作用?請簡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源:Zxxk.Com]
答案①構成了小說情節的核心,承上反映父子關系,啟下引出宅男與小美的故事。②突出了兒子性格的封閉、冷漠和父親對兒子的超常寬容、無可奈何。③揭示了兒子性格形成的原因,促人深思,深化主題。
3.小說結尾寫“他想找個最佳的角度,看小美如何飛燕展翅”,妳覺得這樣的結尾是否合理?請作出妳的判斷,並簡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觀點壹:合理。①從人物性格上分析:兒子性格的冷漠、自私、封閉會導致後邊選擇當看客的必然結果。②從情節上分析:開頭父子交流全靠網絡的情節,到買糖情節的鋪墊和伏筆,使最後結尾兒子選擇當看客的情節的出現順理成章。③從主旨上分析:通過對“宅男”沈溺網絡現象的聚焦,表達了作者對生命和人性冷漠的思考。
觀點二:不合理。①從人物性格上分析:兒子本性天真、單純,有對美好愛情追求的渴望與執著。產生看客結果應該是偶然因素。②從情節上分析:中間對兒子和小美相識相愛情節的描述,表現了兒子和小美愛情的真摯。最後跳樓情節的出現應該是作者為了形成意料之外的結尾,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而故意設計出來的。③從主旨上分析:這種毀滅美好事物的主題,歪曲了人們對真善美以及真摯愛情的追求,是對現實社會絕對化、極端化的片面看法,不符合大眾對美的評判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