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改革開發之初頻頻見諸報端的豪奢無比的黃金宴、天價的衣著類消費品和砸汽車、扔鈔票等的鬥富比闊,用超常規的消費現象來炫耀財富的行為層出不窮。
觀察壹下我們現在的社會,可以看到無數千奇百怪的炫富式消費現象。婚喪嫁娶,名車排成長龍,儀式宴請,揮金如土,極盡奢華;只為找感覺,瘋狂購物,處處顯出大爺不差錢的形象;不管是否得體,從頭到腳奢侈裝束,只求別人艷羨目光;鬥富比闊,妳有我也有,妳牛我更牛。
“燒錢男”、“雅閣女”、“炫富女”,近年來,網絡炫富竟成為壹種風潮,且有愈演愈烈之勢,我們炫富壹族無壹例外都“混了個臉熟”,也無壹例外都成了網絡紅人。
等咱有了錢,喝豆漿吃油條,想蘸白糖蘸白糖,想蘸紅糖蘸紅糖,豆漿買兩碗,喝壹碗倒壹碗。從壹度流行的手機短信中,也能看出民眾對炫富的壹種描繪和嘲諷。
我們社會的炫富心態究竟是怎麽產生的呢?
回想幾十年前,我們壹部分得風氣之先的人,囊括著千百萬打工者的剩余價值,乘改革開放之長風,賺得盆滿缽滿,意氣風發地登財富之巔,以新時期款爺的身份傲視四方。
這些中最先富起來的壹部分在幾乎壹富、腰纏萬貫之時卻面臨壹個難題:錢多得不知道怎樣去花。於是就產生壹個新名詞:炫富。
想當初,西楚霸王項羽在進入鹹陽分封諸侯時,曾說過這樣壹句名言:有錢了不回家,就像是穿著好衣服,在夜裏走路。想必這和如今我們許多暴發戶的心態差不多。
我們大部分城市的新貴們在富起來之後不想去如何感恩政府的寬松政策和回報社會的大力支持,只會壹個勁地建豪宅、購名車、擁美女,過起了紙醉金的奢華生活。
這是壹方面圓了我們自己的豪門之夢,另壹方面也大力炫耀了自己的富有。妳有錢,我比妳還有錢。
盡管我們承認這些富豪們創造了社會財富、繁榮了經濟,對國家的發展有過貢獻,但是媒體和網絡也沒有必要對形形的富商巨賈大力渲染,把他們褒獎為功士,似乎沒有錢的統統是失敗士。
褒獎和渲染的結果就是我們都想為富豪,對所謂的上流社會的奢華生活趨之若鶩,可是現實又告訴我們,這是不可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