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短信平臺 - 徑南鎮的節日風俗

徑南鎮的節日風俗

1、春節:正月初壹,慶新春。

2、年宵:正月十五,正月半“賞燈”又稱元宵燈會,賞燈自初九開始有,官亭為正月十二尤為熱鬧。

3、春分,農歷春分,掃墓(幸、陳姓祭始祖)陂蓬春分較為熱鬧,

4、清明,農歷清明,掃墓。

5、端午,五月初五,傳統紀念愛國詩人屈原之死,有掛葛藤習慣。

6、龍華會,農歷五月二十日,寶山荷坑塘為紀念李族落居敬社活動。

7、立秋,農歷立秋,雙夏農忙結束。

8、七月半,七月十五日,掃墓。

9、中秋節,八月十五,紀念漢族反元人活動,慶團圓。

10、重陽,九月初九,登高,放風箏。 1、故鄉端午節

離開故鄉五十六年了。但每到農歷的五月,就自然地回想到故鄉的“五月節”。除了有壹頓美味佳肴吃外,還有好玩的呢!這壹天,真有意思了。

大清早媽媽就已經從山裏割回黃葛藤、蘇茅、老艾還有菖蒲這些東西掛在大門和房間的門楣上,我問媽媽為什麽要掛這些東西?她只說:這是避邪的。爸爸說:掛葛藤是紀念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並歌頌:背著比兒大的侄子和攜著比侄小的兒子逃難的客家賢淑婦女。至於掛艾亦是紀念晉惠帝時鄧攸太守曾義救寧化石壁壹個村子,和避八王之亂大守夫妻商議棄大於侄的親子而攜小侄逃難之大義。至於端午節紀念屈原之死只有文化人較知道。爸爸備辦糖、香燭、果品等和媽媽壹起到觀音廳去敬觀音,到了觀音廳,各家人帶來的果品放在桌子上。觀音吃齋是天上的神,故放在桌上。用籮或籃子盛的三牲酒粄等則放在地上,大人們說這是敬龍神的。小孩子們先也是跟著大人們壹樣默不作聲地祈禱,約二十分鐘禮畢鳴炮焚紙寶後,小孩子們就可分到糖果餅幹了,個個都笑得合不攏嘴。

我們村有個“龍船會”。據說是瓊公發了“萬”富,撥田壹畝,作為龍船嘗,每年有幾百斤谷開支。為了讓兒孫們安心在家不嚷著赴“州裏”(梅城)看劃龍舟而設的嘗。

據我所知好幾年都是老屋家的火生伯做龍船,因做龍船大家都叫他“火龍生”了。龍船是用大毛竹截根部(大的)八尺長兩端留有竹節,破成12皮,兩頭用竹蔑系起來成弓狀,再用蔑絲把12皮編織成船底和船沿。用竹絲做壹個“羊頭”,插在船頭上,剪紙絲做船尾,整個船身糊上色紙,花花綠綠的。上午十點鐘由兩個大人擡到大成公王壇敬公王,還有摯著五色旗和敲鑼打鼓的隊伍。小孩子們跟在大人們的背後,敬完公王就把龍船送到頭石橋上,只見擡龍船的大人喊著數,壹!二!三!重沖、重沖把龍船拋到河裏去了。剎那間,鑼鼓也打得特別起勁,有壹個大人提著壹籃子菜飯、果、酒跟著也投到河裏。這是我們村獨有的民俗吧。

下午三點鐘左右,村裏的人們都集中在橋頭的樓閣下的禾坪裏或塘頭板的大路唇邊,天氣炎熱,有的人手裏搖著葵扇或白紙扇,有站著的,有蹲著的,有坐著的,談笑風生,在等待觀看梧坑裏潘姓人來放龍船。小朋友們則不同,吃過午飯就有三三兩兩跑二三裏去梧坑裏山上看潘姓人扛著龍船去祭公王。當聽見鳴鞭炮聲時便又跑回村裏來。很奇怪午後天氣還十分晴朗的,祭公王的時候,梧坑村的天頂上就產生了壹大片黑雲,正是晴天霹靂,壹個悶雷以後就嘀嗒嘀嗒下起急雨來,幾乎每年都是如此,把待著看龍船的人趕回房子裏去了。壹陣急雨過後,河水漲了許多(2-3尺)。這時聽見遠處傳來鑼鼓聲,噸炮聲,人們又出來了。大人們就議論起來:公王顯神了,下壹場急雨要把龍船沖到海龍王那裏去。有的說南海觀音作法,遲不下雨,早不下雨。偏偏龍船要下水時就下雨,這不是嗎?……正在爭論不休,突然壹個青年大聲喊:火龍伯,請您講講梧坑人為什麽每年的今日要做龍船向我們村“進貢”呢?火龍伯抽完旱煙坐下後慢條斯理地說:妳們聽著吧,自古傳來我村的公王爺很靈顯,壹百多年來有兩次大事:壹次是趕走長毛賊,鄰近村子都遭了殃,我村裏就平安無事。據說長毛賊來到村口的石嘴上,長毛賊的馬和人被羅黃蜂蜇得地上亂滾,不能進村。結果賊子改道去了。也不知壹時從什麽地方來這麽多黃蜂。還有壹次當時興梅壹帶的村子患鼠疫死了不少人,被傳染的人多,都擡到祖屋裏,作隔離處理。那時醫療困難,都去祈禱公王爺,求法水,用公王壇前的將軍樹根及子樹葉煮水日服三碗,再熏洗,連服三天病愈。梧坑村潘姓聞之公王顯靈而派來三位長者,是夜三人都夢見公王說,妳要平安就需把公王請來保護妳村。翌日三人起來便互相轉告原來異床同夢。他們三人便竊竊私語,就把我村公王爺的兒子——如玉的白石塊“請”去了。安放在老屋的龍頸上,當晚他村中的病人更是哭哭啼啼,焦躁不安。更有湊巧,我村的三個老人同時夢見公王的化身,壹老者在他身邊說,公王施德萬姓,明天妳等潘姓三人來此,應將熬藥方法傳授,救人生靈功德無量,我已叫他們把病治好後,當備辦三牲酬謝,並在端午節做龍船進貢,放於橋下。果然,翌日六老人在公王壇前商議,不得違約。下午,梧坑老者按囑煎服、熏洗。奇怪,不幾天就有的病人好了。因此就在當年的端午節實現諾言,壹直沿襲下去。兩村人員因而關系更密切來往。

火生伯講到這裏,鑼鼓聲也越來越近了,人們的註意力也轉移了。看,擡龍船的隊伍在茶山下轉過彎,很快就到了橋頭。這龍船比上午做得好,漂亮得多,到石橋上,鑼鼓打得特別起勁、有節奏。擡龍船的人先向公王壇作揖三拜以示稟告。然後喊著壹、二、三的號子,鑼鼓也來個剎板,把龍船拋到河裏去,龍舟順著漂江河水沖向東方。

這時,有幾個大膽的小夥子,下河去玩龍船外。大夥都邊議論,邊向遠方望去……

傍晚,就是我們小朋友的天地了。我們家門口有條小圳長近公裏,長年流著清澈如鏡的水,灌溉著二三百畝良田。這時我們五六個小孩拿出事先準備好的松明子或燭油,找到壹塊小木板,把松明子和易燃燭油放在小木板上點了火,放到水面上,我們叫它“火煙仔”。四個人壹組,當“火煙仔”放到水裏去,口裏也喊著“火煙仔,突突突!誰頭名?我冠軍!”並跟著跑去,到“火煙仔”被什麽擱下壹個來,走在前面的為冠軍了。我們也叫放火船,孩子們不知疲倦壹直玩到天黑,要大人們找回去吃晚飯。

夜裏睡覺的時候常常說夢話:“誰頭名,我冠軍!”驚醒了大人們的甜夢!

我的故鄉興寧市徑南鎮雙溪村,多麽可愛啊! (幸輝烈)

2、民情風傳

五個自然村的婚、喪、喜、慶的民情均大同小異。除夕,大年初壹及元宵(正月十五)最為熱鬧,打龍燈、舞獅子、放孔明燈,拜祖行三跪九叩之禮。各戶備辦三牲財帛到祖堂拜祖。 敬公王、拜觀音等神祖嘗會。

逢清明、春分、端陽、八月初壹、中秋等有節景,有公眾的拜祖或數家人的敬祖墳活動。以示紀念。

比較特別的是雙溪村和梧坑村有龍船會,在端午節有較大型的隆重的活動。

五個自然村歷來相處友好,重視文化教育。雙口有大同學校(解放後為雙梧小學、裕堅小學)。雙溪村有三育學校(解放後雙梧小學,覺民小學)為國家輸送了不少人才。

3、徑南鎮星耀村火炬遊行鬧元宵

走進星耀村,我們立刻被這裏濃濃的節日氣氛和盎然的春意所感染,家家張燈結彩,戶戶歡聲笑語,忙碌了壹年的人們壹邊張羅著接待親朋好友的菜肴,壹邊砍來竹子,忙著做晚上火炬遊行鬧元宵的火把。這是星耀村人壹年中最忙碌、最熱鬧的時候。

徑南鎮星耀村,坐落在興梅交界處,方圓3平方公裏,居住著羅姓村民,是遠近聞名的“文化村”和“華僑村”。清代著名的客家方言家羅藹其出生於此。這裏在海內外的人員達3000多人。因此,每年的春節元宵就成了他們親人團聚、尋根問祖的日子,而火炬遊行鬧元宵則表達了他們相聚的喜悅以及祈盼來年風調雨順的良好心願。

夜幕還未降臨,人們就早早吃完晚飯,三五成群,扶老攜幼到村中的祖公廳前,壹邊觀看舞獅表演,壹邊等待令人激動的時刻。

每年的這壹天,是星耀人特別高興的日子,不論是本土鄉親,還是在外鄉賢,都把這壹天作為相逢相聚、暢敘親情、***享歡樂的好時光。因此,這裏的鬧元宵比過春節還要隆重熱烈。

晚上6時,整個活動正式開始,在鞭炮和鼓樂聲中,由長者組成的取火種的隊伍,首先來到了羅氏先輩最先落腳的地方,進行簡樸的祭拜祖先的儀式,然後取回火種至祖公廳。這時,早已等候在那裏的村民,歡呼雀躍,人人手持火把來到祖公廳上點上預示祖宗薪火相傳、家業興旺發達的火種。此時,整個山村火樹銀花,鑼鼓喧天,炮竹聲聲。由舞獅隊、鼓號隊、煙花鳴放手及手持火把的男女老少組成的遊行隊伍從祖公廳出發,在長輩的引導下,浩浩蕩蕩沿著村道遊遍全村……

火把映紅了村民的臉,也激蕩著他們的心,許多走親戚的人也加入到遊行隊伍的行列。鄉情、親情和對故土的深情此刻匯成壹股熱流,在先輩們奮鬥過的土地上奔流。

當火炬遊行隊伍經過每家每戶門口前時,都由壹個代表出門接燈,炮竹齊鳴、煙花飛舞,鼓樂聲、炮竹聲、歡笑聲交織成壹曲動人的樂章,場面十分壯觀。

此時的星耀村,沈浸在燈的海洋裏,家家紅燈高掛,戶戶燈燭交接,全村的主要路道上插上了火把。五彩繽紛的煙花在夜空中競相開放,遊行隊象壹條舞動的火龍,在燈海裏穿梭。遠遠看去,整個山村猶如星河落人間,濃濃的鄉情與客家人積極向上精神編織其中,好壹幅歡天喜地的絢麗畫卷。

星耀村支部書記說:

“我們村正月十五鬧元宵,這種活動歷史悠久,年年都開展這種高雅、健康、文明的文化活動,它凝聚了我們父老鄉親的親情,促進了我村三個文明建設和村風的好轉,是我們客家人不忘祖先、情系故園、自強不息的客家精神的壹種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