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短信平臺 - 奶奶的葬禮二(記錄壹段可能會失傳的喪葬文化)

奶奶的葬禮二(記錄壹段可能會失傳的喪葬文化)

葬禮時的心理,很親的陌生人是什麽樣的?

奶奶是16號深夜十二點去世的,我17號晚上九點多知道了信息,但是並沒有立即請假回去。因為,那時候只有晚上將近十點多火車到東鄉高鐵站的車,我怕自己回去不認識下車的站點,也害怕農村的天黑。因此,我是在她入館後,村裏的人要開始作揖的時候才到的。看著奶奶的棺木與照片,我沒有感覺害怕,而是稍作端詳後就去放東西,然後是出來作揖,跪拜。依照我們那裏的風俗,是要親人們先跪拜完,村裏的其它人才開始作揖。而親人們跪拜作揖的是要按兒子兒媳,女兒女婿,孫子孫媳及重孫,外孫外孫子媳婦外重孫,孫女孫女媳外重孫,外孫女外孫女婿外重孫這樣的順序來的,雖然排在親人作揖的末了,但是在這裏我感覺到了我和她之間是有無法割舍的血緣親情。

跪拜作揖完後我和弟弟們就按男左女右的順序跪在棺材的兩旁,答謝村裏其他人來作揖人。門外有人給來作揖的人發餅,按家裏人口數量,壹人幾個發,因此在我們那裏有壹句罵人的話“妳就只是個領餅的。”就是罵那個人沒有用,唯壹的作用就是領餅的時候按人頭算能算上壹個人。

? 等到村裏的人都作完揖後就是酒席了,這次酒席主要是招待內親和五代以內的“對親壹家”。這個習慣可能是在以前的時候,大家鄰裏之間有什麽紅白喜事都是五代以內的對親壹家來幫忙幹活和張羅事情的,所以傳統的紅白喜事都有這壹頓。

? 酒席結束後,所有的客人都走了,收拾收拾也到了晚上九點來鐘了,就是哭靈時間了。以前的哭靈都是這些親人壹個個自己親自趴在棺木上壹邊回憶,念叨著死者的生平,壹邊哭泣的。因為,親人們在回憶死者的種種生平的時候,就自然會很傷心,會痛苦不止。

可是,隨著快餐經濟的發現,哭靈這件事也快捷化了。現在都是找樂隊的人來“代哭”,樂隊的人見識的這種場面多,懂得各種規矩與套路。代哭靈的人可能是演技好,也可能真的是有壹顆憐憫的心,哭的還是真的挺傷心的。她哭訴奶奶的生平的時候,我註意聽了,因為我以前對這些也是壹無所知的。她說奶奶生在東鄉縣城外圍的方家村,自幼兄弟姐妹多,家境貧困,經常是有壹頓沒壹頓的挨餓,但是自小聰明伶俐,從小村裏考上了中學,來到了臨川,認識了當時半工半讀的,在食堂工作的爺爺。就跟他來到了F家,生了爸爸,姑姑和叔叔三個兒女……後面還有怎麽過日子,怎麽養小孩這些我就沒有聽清楚了。

到了後面唱到關於我父親的部分是“誰知後來老大呀崽,沒有等到跟娘送呀終。”的時候,我憋了壹眼桌上爸爸的靈像,就思維走神了。那時他還那麽年輕,才三十九虛歲,就沒有了,如今如果他在天有靈,看到這壹幕,會怎麽樣,難過還是高興?他去世的時候,我最大,是15周歲,大弟12周歲,小弟最小,才11周歲。那時大弟還能明白發生了什麽事,靜靜的站在那裏。而瘦瘦小小的小弟,什麽都不懂,只是作為孝子,穿著全白的衣服,故作嚴肅的站在那,看著大人做那些事情,他沒有哭,有時看到他覺得奇怪好笑的事居然會忍不住噗呲壹聲笑出來。

而現在奶奶去世,披麻戴孝的子女都是中年人,連帶著長長的拖尾白角帽的孝孫們都大部分在三十歲上下,她是壹個壽終正寢的老人,用我們那邊的話來說就是“壹個得壽的老人”。這樣的對比讓我的淚水如同泉湧壹般的下來,我知道我是為爸爸而哭,為我們姐弟幾個自己而哭。

哭完以後那天的活動就結束了,接下來留下2個男丁通宵守靈,其他的人可以該休息的休息。守夜人的重要職責是要保障靈前香火整晚不能斷,其次是保障不發生火災,如果是入館前保還要防小動物跳防詐屍等。那晚是輪到兩個弟弟守靈,我看著他們都很累,就問要不要替他們壹段時間,但是大家都說規定只有男丁能守靈,這也許就是中國歷來重男輕女的原因吧。我不能替他們守靈,我就只能陪著他們壹起守了壹段時間。

? 弟弟們需要守靈壹直守到淩晨四點半,等到“八仙們”來,和其他親人們陪八仙壹起“偷棺”出去。四點半是道士選的的吉時,但必須是在天沒亮之前,偷棺的時候也是越少別的人知道越好的,偷棺需要把裝著死者的棺材偷到壹個有水的地方,得壽的是放在靠近正大道的水塘邊,不得壽的是放在壹個小道的壹個水塘邊。因此,奶奶的是放在門口塘邊上,爸爸是放在村子後面那個偏僻的社公塘邊上。那晚我雖然沒有守靈,但由於鼻子塞,睡得晚,起得早,也就瞇了壹個多小時,偷完棺後 ,叔叔就去壹邊燒紙,壹邊時不時的敲壹下鑼,以此告訴村裏人偷棺成功。我和弟弟們開始打掃堂屋,門口空地等各處。因為等到出完靈後就是酒席,總***有二十來桌子。這邊的規定是同壹個村裏對親壹家的有多少人就來多少人,不是對親壹家的就是壹家派壹個代表過來,再加上主辦喪事及協辦喪事子女的親戚朋友,總***算下來有將近二十桌。

? 做完這些事情後,也五點多了,天也慢慢的變亮了,我和大弟去水塘邊看了看水塘邊靈位及棺木的狀況,然後大弟就被留下來接替叔叔敲鑼了。我陪了大弟壹會就回去睡個回籠覺了。剛開始鼻子還是塞得很,睡不著,但是村裏有很多樹,清晨的空氣特別清新,還夾雜著柚子花的枳香,我壹邊通過窗戶欣賞著這個如同花園又如同森林壹般的天然氧,壹邊吸收著氧氣充足的愜意中慢慢睡著了,壹直等到小弟來叫我起床喝粥。

? 喝粥的時候,大概是七點多,左鄰右舍,親戚朋友也陸陸續續的來了,有的吃過早飯就拿著凳子坐著等,有的沒有吃過早飯就跟著壹起喝粥。我們喝完粥之後就要帶上孝帽去奶奶的靈棺前跪拜了了,這是最最後壹次訣別。村裏面的人都起得很早,等我們喝完粥來跪拜的時候,靈棺前已經積聚很多人。

不知道是我們去的晚還是規矩,這次沒有規定我們壹定要先拜,也沒有要求我們拜完要跪在旁邊。因此壹說“開始作揖”村裏人都在壹個挨壹個的上前作揖上香,我就在旁邊待機而上,但是每次當我想上去的時候,立馬又來了壹個開始拜的了。我就只好在旁邊靜靜的等著,看著姑姑趴在棺木上哭得特別傷心,姑婆也在旁邊抹淚。我的眼睛也有點濕潤了,又想起了我爸爸的葬禮,眼淚便不由自主的嘩嘩的流下來了。

本想就這樣等著村裏所有的人都拜完再拜,可是前壹天道士說我今年沖太歲,起棺的時候要回避,眼看著村裏的人都快拜完了,親戚朋友也都大部分從遠處趕來了,我很害怕馬上要起棺了,就趕緊先發了三根香,在旁邊先燒了些紙錢,等有人拜完,我就趕緊的插了個隊,作為孫輩的我和弟弟,還有姑姑家的表弟表妹都是頭上帶著前面有紅圈後面有長長的拖尾的孝帽的,孝袖章是紅色的,小侄子也就是奶奶的重孫除了額頭圈圈的顏色是黃色的,袖章是黃色的外,其它跟我們的都壹樣。

? 做完最後的告別儀式後,我作為奶奶的親孫女和表妹——奶奶的親外孫女壹起被安排在喪隊的第三列分別挑代表孫子輩和代表外孫輩的花籃,準備送奶奶最後壹程。其實,墓地就在村子外面,如果按平常的路走不到壹公裏。但是送葬是不壹樣的,需要按照規定的路線左繞右繞,彎彎曲曲走很遠的路。得壽的老人是走全程,不得壽的青壯年是從半路中插進去那個路線的。

送葬隊也有要求,在最前面帶路的人壹般是村裏或者別處請來命最賤的男人,壹般都是身體有些殘疾,無兒無女的四十多歲往後的男的,他壹肩挑著稻草裹著稻殼做的濃煙火把,壹邊拿著草紙做的外圓內方的紙錢逢橋逢坎的仍。據說這樣做壹方面是為了熏跑妖魔邪神,壹方面是用紙錢給後面棺木裏的死者過“撒錢”買路,這裏我就叫他“清障人”吧。跟在“清障人”後面的是打白旗的人,有兩根白旗,壹般都是孫輩的人來打,優先順序是先親後疏先男後女,本來是說大弟和小弟打白旗,但是由於爸爸去世了,大弟需要頂上捧靈像,打旗的任務就落到姑姑家的表弟身上了,爺爺去世的時候,小弟還小,就是我打白旗的。打白旗的後面就是我和表妹這兩個親孫女輩的挑花籃的了,我們的後面是拿著花圈的隊伍,旁邊是放鞭炮的隊伍。花圈隊伍的後面是敲著鈴鐺的道士,道士的後面捧著靈位的叔叔,叔叔的後面是捧著靈像的大弟,大弟的後面是“八仙”們擡著棺木。以前的八仙都是青壯年,記得以前爸爸在的時候就是八仙之壹,但是現在那批八仙大部分都英年早逝了,這次奶奶去世都是是臨時拼湊起來的五十多歲到七十多歲之間的的“新八仙班子”,只有壹個六十多歲的老八仙還在了。在棺木的旁邊是女兒,兒媳婦,還有妹妹等,她們壹邊扶著棺木壹邊哭靈。奶奶的葬禮媽媽是絕對不肯參加的,因此這次的她的棺材邊上是姑姑和姑婆——爺爺的同父異母妹妹。

在棺木的後面就是廣大的送葬隊了,在我們小的時候,很少有環圈,因此跟在靈棺後面的送葬人很多,有些為了表示死者生前人緣好或者是死者子女人緣好會買來寬度大概壹米的長長的的白布,大家壹個接壹個的拉著,由於每個人走路快慢不壹樣,從側面看白布就有起伏,因此那是有人給這個取了個名字叫“牽波浪”。

? 隨著道士的壹聲令下,九點多的時候,就起棺了,浩浩蕩蕩的送葬隊走過大路,走過小橋,壹路有時小跑有時停頓的走了大概三、四公裏的路,終於把奶奶送到了村外的那塊墓地——典司山。在我們這些子孫們商量好埋在哪裏以後,由叔叔——奶奶唯壹還在的兒子跪著挖三下土確定位置,並將挖的土混著金銀首飾,包進壹塊正紅色的布包裏包好後後,由兒媳婦用衣服兜著帶回去。我們家這次由於媽媽沒參加,大弟媳婦懷二寶也不能參加,就由小弟媳婦兜著回來了,他們說這是叫招財進寶。這之後,·八仙們就開始開挖了。我們也就拿掉白色的孝帽,披上正紅色的紅棉麻布,在墓地邊上折壹些帶綠色葉子的植物帶回去了,這叫披紅折青,象征著子孫後代在喪禮之後各方面都發展得紅紅火火,萬古長青。批好紅,折好青之後,就開始回去了,由於我們要求把靈位扔在墓穴裏,因此只要抱著像回去,還是由大弟把像的臉朝裏抱回去回去。姑姑需要頭披黑色的布壹邊走壹邊喊著 “娘,回去吃飯啰。”回來之後,我就不知道了。只是他們讓我把青扔到豬圈裏,沒有豬圈就扔旁邊看不見的空地上。

回來歇了片刻後,就是道士念經了,念的什麽我壹概沒聽清,只聽清壹句“東邊有火,西邊有雞”然後抓壹把大豆和米的混合物扔向東邊的火盆和西邊的大公雞,然後就是火在爆米花,雞在啄米吃。剩下記憶的就是道士壹頓敲鈴、念叨、扔豆子大米後,說聲“附言”(此處是音譯,不知道什麽,也可能是敷衍。),停頓壹下,我們就齊聲說“好”,道士說道“發千煙”的時候,我們要放上2包煙,說道“老板發財的時候”我們要給遞上錢,以表示認同並接受了這些個好彩頭,現在想想,這些也真的是太坑了。難怪我們那邊有形容人話難懂叫“就像道士念經“,形容圖形難懂就”道士畫符“。

? 道士長完彩以後,就十點多了,葬禮就算是基本完畢了,剩下就是接下來的酒席,和三天以後的關山儀式。

? 奶奶的葬禮,就這樣結束了,雖然沒有哭得死去活來,但是也從這些風俗習慣、風俗禮節中看到了壹些人性的,以及祖輩們對於人生、生死的思考。對於美好生活、順利人生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