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短信平臺 - 三位父母的育兒經:孩子有煩惱 家長該反思

三位父母的育兒經:孩子有煩惱 家長該反思

連日來,東方今報的報道《天使為什麽折翼》、《三個少年的成長煩惱》引來熱議,不少家長打來電話,直言不諱“家長應該反思”;心理專家也建議各有所長的家長,能成立“幫幫團”,幫助孩子更好成長。

 熱議

 趙女士說,她也是孩子的媽媽,孩子已經大學畢業,看了三個少年的煩惱,“揪心的痛”。

 趙女士認為,這三個少年的父母都存在矛盾,家庭氣氛緊張,直接導致孩子沒安全感;林林的媽媽,脾氣再暴躁也不能找老師吵架啊,孩子的老師也需反思,哪有把和家長的矛盾轉到孩子身上的老師啊;冬冬的爸爸、李可的爸爸,掙再多的錢也不能當甩手掌櫃,整天不見孩子,見了就是訓斥,不關心孩子的成長,只關心孩子的考試分數,只會讓自己和孩子的關系越來越疏遠;而母親又太溺愛,不了解孩子的成長心理,最終因父愛缺失、母親溺愛把孩子給毀了。

 妙招壹:壹個班沒報,孩子成績頂呱呱

 父母做對了,孩子才優秀。梅女士認為,最重要的是尊重孩子。

 “我閨女初三了,從小到大幾乎沒報過學習班,她不願意上,我也不強求。”梅女士說,“孩子就恁多精力,晚上上補習班,白天上課打瞌睡,其實得不償失”。梅女士的女兒在壹所重點初中,每次都考前三名,沒額外的課業負擔,學習就相當快樂。

 當然,孩子也有做錯事的時候,“我剛開始也生氣、吵她,後來想想自己年輕的時候,也頑皮過。”就會把火壓下去,給她適當的提醒。

 “管孩子這壹點,應聽聽孩子的心聲,放孩子壹條生路,也是給自己壹條生路。”梅女士說。

 妙招二:家長陪著學,孩子讀書很自覺

 在楊先生看來,家長和孩子壹同成長,要比單純“動嘴”教育孩子有效得多。

 楊先生在某事業單位上班,兒子今年上初三,從上小學壹年級開始,楊先生就報了在職研究生班,“孩子學習時,我和孩子比著學。”楊先生說,我們每天在家看電視不超過1小時,經常看書學習,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孩子。

 對於家長都煩心的孩子上網、打 遊戲 問題,楊先生也是“以身作則”,孩子在家,自己從來不坐在電腦前打 遊戲 。

 楊先生說,當孩子提出玩 遊戲 時,自己並不會拒絕,會陪孩子壹塊兒玩,會告訴他, 遊戲 就是壹種調節,適度玩玩換換腦子沒啥害處,孩子也並不上癮。

 對於孩子的問題,楊先生如果不會,會坦誠告訴孩子:爸爸也不會,爸爸不是天生啥都知道,都是通過學習得來的,學無止境,會和孩子壹起尋找答案。

 妙招三:短信成溝通利器,問題不隔夜

 丈夫在外地工作,李女士既要工作又要帶女兒,女兒上“六年級”,馬上就要“小升初”了。

 “奧數班、英語班……加上老師布置的作業,孩子的確很累。”李女士說,女兒出現抵觸情緒,不想寫作業,自己也很心疼,但不學習就意味著上不了好初中,兩人前天發生了爭吵,女兒哭著上學去了。

 後來我也想開了,孩子快樂成長才是最重要的。“妳哭著出門,媽媽很心疼,其實成績並不代表唯壹,妳只要盡力了就行,媽媽以後再不逼著妳學習了,原諒媽媽!”孩子走了之後,李女士給女兒發了條短信,很快,女兒給李女士打來了電話:媽,放心吧,我會努力的!

 “不留隔夜問題,是我的錯,我會主動給女兒道歉。”李女士說,中國人比較含蓄,好多話說不出口,短信就是她和女兒溝通的利器,雖說有爭吵、有分歧,但問題肯定在當天解決,“不隔夜”,女兒知道媽媽的愛,情緒也就很快得到了緩解。

 專家點評 找有經驗的父母成立“幫幫團”

 兒童教育專家、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周建勛建議,家長教育孩子,壹定要講究技巧。

 在話語上,不刺激;在處理中,幫助孩子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當孩子做錯事的時候,本身可能就非常懊悔,妳再劈裏啪啦地批評壹通,就會刺傷孩子的心,導致孩子以後遇事不願跟家長溝通,而相反,如果從妳這裏得到的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他下次就願意向妳求助,這是壹個循環的過程。

 而不少家長工作忙,可能對於孩子的求助或問題,找不到好的處理方法,周建勛建議,可以通過親戚朋友找到有經驗的家長或者專業人士,成立“顧問團”、“幫幫團”,遇到問題及時溝通求助,就不至於使情況惡化。

 想有好孩子,先做好大人教育孩子,周建勛認為好家長要多做榜樣,少些說教。如果妳想有壹個“好孩子”,只能以身作則,先做壹個“好大人”。

 如果妳不想讓孩子沈迷於 遊戲 ,那麽妳自己先戒掉這些習慣;如果想讓孩子對朋友包容友愛,自己就不要斤斤計較……家長的行為是孩子的風向標。周建勛還建議,要了解孩子的特性、尊重孩子,心態放正了教育孩子就不再是問題。

 重視父親的教育作用

 而鄭州12355青少年維權及心理咨詢中心主任袁林方則提出,要重視父親對孩子的教育作用。

 現在的孩子受到的母性教育已經夠多了,嬰兒時多是母親餵養、照料;上幼兒園全是女老師教育;小學、中學階段基本上也是女老師教育為主;如果在家裏父親再放棄教育的責任,孩子會缺乏陽剛之氣。

 袁林方說,缺乏男性教育往往會使孩子表現出多愁善感、性格懦弱、膽小怕事以及性格孤僻、自卑等特點,這也是為啥越來越多的男孩子沒有陽剛之氣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