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17日,受持續降雨的影響,乳源瑤族自治縣必背鎮必背口村發生滑坡。因當地鎮政府及國土所監測到位、措施及時,當地47戶180人成功避險,未造成人員傷亡。該滑坡造成280間房屋無法居住,周邊地區183戶1100人受威脅,直接經濟損失2000萬元,潛在經濟損失超過1億元。
1 地質災害災情概況
1.1 地質環境條件
地形地貌:按照地貌形態特征劃分,必背鎮屬於高—中山地貌類型,該地區山峰標高800~1900m,山體多呈南北向及北東向展布。據現場觀察災害點微地貌為“V”形河谷,兩側為高陡邊坡,自然坡度在60°左右,兩側邊坡被當地村民改造成梯田,底部有壹條呈近南北向展布的小溪,山谷中雨水匯入該條小溪後流入楊溪河。
地層巖性:災害點處出露的地層為震旦系樂昌峽群,巖性主要為淺變質砂巖、絹雲母板巖,頂部矽質巖。現場調查發現,滑坡體主要位於淺變質砂巖中,地表風化作用強烈,原巖已經強風化呈砂土狀。
地質構造:乳源縣位於南嶺緯向構造帶之九峰東西向構造帶與大東山-貴東東西向構造帶之間,經歷了加裏東期以來的多次構造運動,褶皺斷裂構造發育,巖漿活動頻繁。在《廣東省地震烈度區劃圖》中,乳源縣為地震烈度小於六度區,地殼穩定,新構造運動不活躍。
工程巖組組合:上部為第四系殘坡積土,下部為震旦系樂昌峽群淺變質砂巖,屬於松散巖類工程地質巖組和半堅硬工程地質巖組,經過長期的物理化學風化作用,原巖結構發生變化,由硬變軟,其穩定性逐漸變差,在降雨的滲透作用下,易形成滑坡地質災害。
地下水:降雨滲入是區內地下水的主要補給來源。地下水獲得降雨補給後,順坡或沿巖溶通道潛流至谷地中,部分以泉水形式出露地表。
1.2 災害規模及誘發因素
災害規模:滑坡***造成70間房屋倒塌,210間房屋受損成危房,直接經濟損失達2000萬元,危害性程度(災情分級)為特大型。同時,由於該滑坡群部分滑坡仍處於蠕動變形階段,後緣出現明顯裂縫,滑坡體不穩定,坡下的必背希望小學、村委辦公樓及周邊地區183戶1100人受威脅,潛在經濟損失超過1億元,地質災害危險性等級(險情分級)為大型。
圖1 發生滑坡災害後的必備口村
圖2 必備口村被滑坡體推到的房屋
誘發因素:乳源瑤族自治縣必背鎮必背口村附近區域屬於高三河谷地貌,河谷底部為村莊,兩側為高陡山坡,地形高差大,自然坡度在60°左右,且山坡被當地村民開發出梯田,長年累月進行農田灌溉及強降雨條件下,坡面水流無法及時排出,均容易引起坡面水流入滲、軟化土體。邊坡表層殘積土層較厚,屬第四系松散工程巖(土)組,為砂巖強風化而成,黏結力差,松散易液化、崩解,其下伏為震旦系樂昌峽群淺變質砂巖、絹雲母板巖,矽質巖,巖層軟硬相間,軟弱結構面發育。此外,兩側邊坡匯水面積大,在降雨時易短時間內形成較大的坡面水流滲入坡體,並沿土巖界面壹帶集中滲流。由以上分析可知該處為地質環境脆弱點(廣東省乳源縣地質災害分布與易發區圖中屬於地質災害中易發區),在災害性強降雨氣候條件下,極易形成滑坡地質災害。提取2013年8月12日~19日乳源縣8天的日降雨量數據可知,由於受臺風“尤特”影響,16日~18日連續三天均為大暴雨天氣,連續降雨使表層松散土體中孔隙水達到飽和,並使土體自重增加,抗剪強度降低,當17號,乳源縣日平均降雨量達到280mm,超過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二級降雨臨界值時開始發生山體滑坡。2013年8月17日,廣東省地質災害預警預報中心預測該日乳源瑤族自治縣周邊未來24小時地質災害二級預警,相對較準確的預測地質災害發生靶區範圍綜上所述,地質災害的產生是有多方面綜合作用的結果,災害點所屬復雜地形地貌、松散巖類工程地質巖組和半堅硬工程地質巖組組合是導致該滑坡群發生的內因,而8月16~18日連續三天強降雨是誘發滑坡地質災害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乳源瑤族自治縣必背鎮必背口村是在強降雨下引發的地質災害,屬自然因素引發的地質災害。
2 地質災害巡查監測
臺風“尤特”到來之前,乳源瑤族自治縣國土資源局已接收到省、市國土資源部門及地質災害預警預報中心發來的預警短信,並根據應急預案要求通知各鎮國土資源所所長及地質災害隱患點責任人和監測人加強巡查監測。8月12日,乳源瑤族自治縣國土資源局根據氣象信息分析,向每個地質災害隱患點責任人發送了地質災害預警信息,要求24小時值班並排查每個地質災害點及有可能發生地質災害的隱患點。8月17日下午4時許,必背鎮國土資源所巡查人員鄧良銘在巡查時發現到必背口村地面有凹陷現象,部分地區湧出偏黃和渾濁的地下水,初步認定為滑坡地質災害,第壹時間通知了必背口村委主任並向必背鎮政府、乳源瑤族自治縣國土資源局作了匯報,並上報了地質災害險情。乳源瑤族自治縣國土資源局、必背鎮政府接報後立即啟動應急預案。下午4時許,部分地區開始發生滑坡。
3 地質災害避險安置
乳源縣國土資源局、必背鎮政府接報後立即聯系和組織必背口村“兩委”幹部逐家逐戶通知居住在可能受地質災害威脅範圍的群眾並組織其進行了轉移到必背鎮政府及安全地帶的居民區。8月18日1時許,所有村民安全轉移到鎮政府及周邊民居。2時許,人員集中的居民區發生滑坡地質災害。由於發現及時、轉移迅速,當地群眾無壹人在此次地質災害中受傷或死亡。8月21日,廣東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派出2名技術人員會同韶關市國土資源局、韶關市韶關市礦產資源與地質環境監測中心工作人員前往地質災害發生現場進行應急調查,分析滑坡群產生原因及發展趨勢,提出應急措施和相關建議。截至2013年底,該地質災害點正在開展治理工程的勘察和設計。
4 經驗與啟示
(1)夯實防治工作基礎是核心。此次山體滑坡災害發生時間是淩晨,人員正在熟睡之時,從出現跡象到發生僅僅只有十多個小時。應急避險之所以能迅速、成功的開展,與紮實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基礎是分不開的。
(2)落實巡查監測責任是關鍵。在第壹時間發現跡象並及時上報,為開展避險行動爭取到了寶貴的時間。
(3)動員群眾主動防災是根本。群眾既可能是致災對象,也是主動防災的主體,只有把他們動員起來、組織起來,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才能順利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