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葉夢德《石林家訓》。
1.修身要略以戒諸子。
君子雖貧窮而誌向宏大,是為了培養仁心;雖富貴而體貌恭謙,是為了消除驕橫之氣;生活安逸舒適卻能使氣血不懈怠,這是遵循事理或禮法的緣故;辛勞疲倦而容貌並不枯暗,這是喜愛結交的緣故;雖然憤怒但卻不因此過分剝奪應該給予他人的東西、雖然十分喜愛但不因此而超過分額多給他人,這是禮法戰勝私情的緣故。
妳們要把我的話銘記在心,用來提高自己的修養,即使不能達到至善,也不至於失於不善。
妳們壹定不要怠慢這件事。
貧窮如果無誌,就已經落進了窮途末路;富貴如果驕橫,遲早必被千夫所指;安樂如果喪失鬥誌,安樂的日子就已經進入尾聲;疲倦時如果不堅持熱情待客,就容易引起客人的誤解;如果因為憤怒而故意剝奪他人應得的利益,如果因喜愛而將利益過多地給予他人,這都是心眼狹小、利令智昏的行為。
以上幾條之所以能成為修身之要,是由於它能使人無論處在順境還是逆境中,即使處在情緒失控的關頭,都能擁有和諧的環境、清醒的決斷、旺盛的鬥誌和高尚的人格。
2.事親不欺。
司馬溫公著《迂說》,其中有壹章說:迂腐的老頭對侍候君主沒有其他秘訣,就是長期不欺騙君主罷了。
對待雙親也應該這樣。
這是天下的至理名言。
對待君主的道理,對妳們不容易講,暫且講講對待雙親的問題。
我看世人沒有能夠避免被晚輩欺騙的。
喜愛孩子就教訓他,孩子表面服從卻不付之行動,這就是欺騙。
自己犯了錯誤卻隱瞞、沈默,不使父母知道,這也是欺騙。
有想法藏在心中,避重就輕不敢全都會出來,也是欺騙。
假裝做些表面好看的事情,未必出於真情實意,這也是欺騙。
曾子為自己逝去的親人服喪,能在七天之內不吃不喝,雖然這樣做對於我們已逝的親人沒有任何作用,但卻出於內心的感情。
曾子的孝心已經達到了極點,其高難的程度讓後人難以仿效。
如果想通過自己的行為博得孝順的名聲,就不能完全表現出對親人應有的真情,自己應該認識到這樣做也是壹種過錯。
如果親人去世了,後人因仿效曾子過於艱難尚且不敢去做,何況親人活在世上去欺騙他又有什麽不敢做的呢?
現在妳們聽到我的教誨,就要逐壹遵行,不能有所丟失。
有過錯就要改悔,不能重復再犯。
不能不讓父母聽到自己的事;如心中有想法,壹定要全部告訴父母,絲毫不能隱瞞,做人子應做的事,不做人子不應做的事。
采取文飾的方式以獲得美好的名聲,這樣做也可以說得上孝順,但要以不欺騙為前提。
這種心態同樣用來對待君主,難道還會有第二種辦法嗎?
強調不欺騙他人,並不意味著要侵犯自己的隱私權。
在感情上欺騙他人要受到道德的譴責,在生意場上欺騙他人是違法行為,在工作上欺騙上司是不稱職的行為,在成長時期欺騙父母不利於父母及時幫助自己改正錯誤和抓住機遇。
壹個人如果長於欺騙,註定要在工作和生活上遭人唾棄。
千萬不要把忠誠無欺等同於傻子,這是壹種極易做到卻十分難能可貴的道德品質,這種品質在工作上是壹種最基本的職業道德,有時甚至能夠彌補能力不足的缺陷。
3.慎言省事。
我看人們說話,類型不過有四種:習慣於傳播荒誕和虛妄的故事的人,每每信口縱談,不顧被議論者的利害得失,只順著自己的興致暢所欲言。
喜好打聽的人,就對壹些表面上大致相似的內容,大加渲染稱贊,盡管言過其實,自己還不知道。
沈陷在好惡之情之中的人,所喜歡的人雖然很醜惡,卻竭力為他們遮掩;所討厭的人即使很善良,也巧妙地予以詆毀。
那些涉及利害關系而排擠他人的人,就故意制造事端設置陰謀,傾軋他人唯恐不力,中傷他人唯恐不深。
而人們聽話的類型也不過兩種:單純的人不辨是非,全面予以相信;粗心且快嘴快舌的人也不管其中的利害,統統予以傳播。
這就是說話不能不慎重的原因。
現在妳們在前四種弊端上,我知道或許可以避免,但對後兩點過失,我不能沒有憂慮。
原因是妳們涉世還不深,還沒有經歷患難,對於人情的狡詐情況,還不能清楚體察,哪會知道妳們能夠不沿襲和沈陷於這些過錯之中呢?
所以想要謹慎說話,首先要會減去無關的事務,選擇朋友壹定要註重單純和沈靜的人,對分外事不去追求,自然就不會進入是非毀譽之地。
所與交遊者都是善良、正派的人士,他們也自然喜歡能自覺防備患害的人,那麽,是非毀譽的話也不會傳到妳的耳邊。
妳萬不得已聽到壹些傳聞,對那些單純的人無心傳來的話,要動腦思考而不可輕信;對於粗心且快嘴快舌的人傳來的話,壹定要認真引以為戒並且不要輕易傳播,這樣或許就能免去壹些過失了。
勸人慎言省事,似乎給人以不開朗和過於謹小慎微的感覺.但仔細想想:無論何時何地,誰又能免得了信口開河種下的紛爭與禍端呢?作者詳細描述了言語被各懷心思的眾口傳揚和流變的過程,充分論證了謹慎言語是尊重他人和保護自己的重要手段。
現代人提倡敞開心扉、暢所欲言,多半只註重在提高表達能力上下工夫,這就更容易因貪圖壹時口舌之快而給他人造成誹謗和精神損害。
壹旦發生這樣的事,現代社會是法制社會,因口致禍者也就更加難逃幹系了。
要謹慎言語,不僅自己說話要根據對象選擇措辭,而且還要在善於傾聽和減少傳播上下工夫。
這就在說話藝術上比通常的提高表達能力的要求又提升了壹個層次。
4.不貳過說喻諸子。
聖人抱著由至誠之心和完美的道德構成的本性,紮根於由中庸之道構成的至高的道德。
如果把這些從內心發放出來,在言行上表現出來,不獨他們思考的問題無壹不合乎規矩,不良的邪念也無孔可入,不合法度的任性行為也就無法強加在他們身上了,所以聖人沒有過失。
所謂過失,不是表現在行動上和彰顯在語言上(才算過失),人們通常都認為過失出現之後才算過失。
顏子的過失,就是我講的這種過失。
不貳的意思,就是能夠在沒有發生時停止住,在還沒有表現出來的時候就已經杜絕,也就是說言行上出現的過失就是第二次過失。
妳們應該以不貳過的思想來戒勉自己,學習顏子的心法,這就是我平素的願望了!
妳們要以此勉勵自己啊!
不貳過的意思,不是指不要在言行上重復犯錯,而是指如果心中湧出不正確的想法,就已經是第壹次犯錯;如果再進壹步在言語和行動上表現出來,那就是第二次犯錯。
這就要求人們當錯誤的念頭在心中開始萌生時,就能及時覺察並予以先行鋤除,把過錯徹底消滅在成形之前,這是壹種極高的免過功夫和修養境界,需要極高的道德智慧和長時間才能養成的自我正心的習慣。
陸遊《放翁家訓》家風家訓_名言名句摘抄
陸遊《放翁家訓》家風家訓_名言名句摘抄
宋陸遊《放翁家訓》。
1.人生才固有限,然世人多不能克盡其實。
人生的才力固然有限,但世人大多不能把它盡情發揮,到老必定抱恨終身。
我雖然沒有多少才華,但同樣也是壹個人,沒有到四十歲,還沒有著書立說,過了四十歲精力日漸衰竭,很快就衰老了。
珍惜生命的意義,要計算和運用好手中的歲月。
不愁自己無才,就怕才華在自己身上沒有得到足夠發揮;不愁才無用武之地,就怕不為自己的才華尋求壹個適宜的投放方向。
大才有大用,小才有小用,只要抓緊時間,生命的才華足以照亮人生。
2.後生才銳者.最易壞。
後生才華鋒銳外現的,最容易變壞。
如果出現這種情況,父兄應該為此而憂慮,不能認為這是壹件可喜的事。
壹定要常加檢查和約束,使他熟讀五經和諸子的文章。
要用為人要寬厚、恭謹的道理規訓他,不要讓他們與輕浮淺薄之徒交遊相處。
這樣堅持十幾年,他的誌向和興趣就會自然形成。
否則,值得憂慮的事情,還不止影響某壹方面。
我這句話,是對後人的藥石之言,每個人都要謹慎記住,不要留下後悔。
才華橫溢的人,用來建功立業,可能成為蓋世英才;用作雞鳴狗盜,也可成為害群之馬。
智力愚鈍的人成事的能力有限,其破壞力也相應有限。
所以陸遊最怕子孫淪為人人喊打的害群之馬。
天縱奇才,固然令人艷羨不已,但有才無德的人對社會進行破壞的力量更大更強。
3.如是思之,貪求自息。
世間那些貪婪之徒,欲望像溝壑壹樣無法填滿,確定已經不值得去責備了。
至於常人,見到別人的服飾珍玩,不能不動心,這其實也是壹病。
大概人的性情總是傾慕他所沒有的東西,討厭自己已經到手的東西,只要想想這件東西如果我擁有了,究竟又有什麽作用呢?能給他人帶來艷羨,對於我又有什麽實際補益呢?這樣壹想,貪求的欲望自然止息。
如果壹個人天性淡泊、超脫,或者學問功夫已到,就不必依靠這種辦法了。
陸遊創立的這種戒貪之法,實在源於他對人生人性的把握和參透。
新奇的物品只要在他人手中無壹不是五光十色、富麗堂皇,而壹旦把它弄到我的手中,立刻顯得光華頓收、平庸無奇了,再過幾日,就已經是新變成舊、有等於無了。
任何珍奇的東西壹旦到了我的手中無壹不遭到這種下場。
既然如此,我又何必對那些還沒有到手的東西艷羨不已呢?難道僅僅引起他人的驚嘆和欽佩嗎?如果壹味為了別人的感覺,我自己生命的意義又在哪裏呢?
憑這樣的想法,能夠斬斷很多的麻煩與拖累。
4.舍此三者.別無策矣。
風俗正壹天比壹天壞,令人擔憂的不止壹處。
我很慶幸自己已經衰老將死了。
如果讓我沒有很快就死,也決不出來做官。
我家本來就以務農為生,若再能重新務農,當為上策;閉門讀書,不參加科舉考試,不求做官,當為中策;安心做小官,不向往榮華發達,當為下策。
除了這三策,就別無選擇了。
妳們今天聽到這句話,心裏肯定不認為正確,日後才會深刻理解。
閑暇時與兄弟們看看這句話用來警示自己,不必要跟別人說。
如此消極絕望的話語,陸放翁為什麽把它當做秘而不宣的三策傳給後代呢?應該說,這絕不僅僅是壹種正話反說的憤世之言。
安於小官,不慕榮達,既可謀生,又可不招太大的風險,更不受官場惡習的熏染,但又不得不受壹些官場規則的制約,所以為下策;閉門讀書,不圖仕舉,固然能保養名節,但又不能毫無謀生之憂,所以只能為中策;如果復能為農,既可自食其力,又可保全名節,所以是最上之策。
可見陸遊把保全氣節和謀生問題視為子孫的首要選擇。
這不是規勸子孫回避社會責任,而是因為當時的官場漆黑壹團並且惡人正在作惡,不僅讓人報國無門,而且不同流合汙就沒有立錐之地。
為保全高風不絕,陸遊出此三策為子孫謀。
宋·趙鼎《家訓筆錄》家風家訓_名言名句
宋·趙鼎《家訓筆錄》家風家訓_名言名句
宋趙鼎《家訓筆錄》。
惟廉勤二字,人人可至。
第壹項:在家中,要以孝順父親和兄弟友愛為首要任務。
平時教育子孫讀書做學問,也正是為了達成這個目的。
前人留下的訓誡,子孫各自都有壹本書,還有司馬溫公的《家範》;可以每樣都抄錄壹本,要時時閱覽,足以值得效法,不必等我壹壹說透。
第二項:凡是做官的,壹定要以廉潔和勤政為本。
人的才能和稟性,各有短長,很難勉強保持壹致。
但廉和勤這兩個字,卻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用廉和勤對內來要求自己,用和順的原則來待人接物;與人和順自己就能安身,就能遠離禍害。
第三項:在家人中要以最年長的主管家中事務以及收支租稅等。
如壹開始就想讓自己看中的人擔任主管,也要聽從大家的意見,意見壹致才可以。
第四項:子孫如有不成器的行為,敗壞家風,就要依靠主管家事的人召集各位子弟,在廳堂前訓誡和整治他,促使他們改正錯誤,對那些行為很過分的人,就要在供奉神佛和祖先牌位的廳堂上當庭訓誡,如再犯就再當庭訓誡。
第五項:壹年中各種祭祀活動,主管家務的人要率領各位子弟協力安排辦理,壹定要符合祭禮要求,剩余祭品壹定要全族分享。
第六項:每月初壹、十五都要拿出酒食來進行祭祀,要像平常祭祀壹樣,全家老小都要集中在壹起,不能懈怠和輕慢。
第七項:在追思逝去的親人的祭日,要邀請並供養僧人念經超度,全家人都要吃素食。
第八項:凡是本家田產,子子孫孫,不能分割。
另外還有明文規定,壹定要依照規定的約束,嚴格遵守。
第九項:每年收來的地租,按人口分配,不論大小,每人都有壹份。
五歲以上,給三分之壹份;十歲以上,給半份;十五歲以上給全份;只給自家骨肉;女子已經出嫁還沒有離開家庭的,與女婿和外甥壹樣對待。
其他奴仆不在分配的範圍之內。
第十項:對於家中庫存及租、稅、收支等情況,要開列詳細記錄和出示單據,家中主管和各房長子都要簽字畫押。
其他廣泛地增加和減損的事務,也要***同商議才能決定。
這是趙鼎制定的三十條治家法規的前十項,從中可以對中國古代的家族制度窺見壹斑。
從以上十條具體的家規中不難看出,中國古代的家族制度至少具有以下幾個特點:壹、家族管理的道德目標是孝友、廉勤和讀書為學,這種道德方向是善良的和崇高的,也是無可非議的。
二、在家族的模式上雖然原則上要求以最長壹人擔當治家主管,但如有合適的人,也要聽須眾議所同乃可;治家主管在財務上要嚴格建賬、全面公開;重要開支,亦須商議。
可見這管理制度雖被後世視為家長制,其實不乏民主的因素。
三、在經濟上人人平等。
在財物分配上,全族不論長幼,俱為壹等,既使是對祭祀剩下的酒食的分配,也是合族破盤。
四、祭祀是中國古代家族中最普遍和最莊重的民俗活動,現代人把它視為封建迷信,它其實是壹種不同於西方基督教的民俗宗教.是華夏文明有史以來就沿襲下來的以敬天和敬祖為主旨的真正的中國本土宗教。
五、古代家族制度的管理是十分嚴格的,對不肖子孫采取了堂訓、庭訓和再庭訓等手段。
這是在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之外教育子弟遷善改過的壹種有力而重要的手段。
傳統美德就是依靠這種手段得以樹立和傳承下來的。
名句作為警示自己的句子,希望以上《葉夢德《石林家訓》家風家訓_名言名句摘抄》內容對您有所幫助,如果還想獲取更多名句內容可以點擊 名言名句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