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短信平臺 - 手抄報內容,主題:綜合性的語文學習

手抄報內容,主題:綜合性的語文學習

語文新教材獨具特色地設置了“綜合性”學習,是課改下語文教學的壹個亮點。它將口語交際、閱讀寫作等多種語文能力的培養都揉和到了實踐活動之中,註重“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註重跨學科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的語文實踐能力”,加之語文綜合性學習提倡在學生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 ,因而倍受我們這些語文老師的青睞,也倍受學生的青睞,但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又不能不讓我們感到了壹絲憂慮和困惑。

綜合性學習盡管註重綜合,可以把自然、社會、人類歷史等方方面面的知識整合在壹起,讓學生學習,但它首先理應具有“語文味”。在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中,筆者驚喜地發現,不少教師已經壹改“唯語文”的教學模式,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的各科知識解決綜合性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但同時也不乏忽視“語文”本色、把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變成了“文藝表演”、“繪畫比賽”、以及其他學科活動的現象,其中的“語文味”充其量只不過是壹個花絮、點點綴而已。

學過《醉翁亭記》後,壹語文老師組織了壹次綜合性學習活動《暢遊醉翁亭》,整堂課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同學不同程度地動了起來。有釣魚的,有跟著導遊走的,有舉醉翁亭牌坊的,有舉杯痛飲的,有唱歌跳舞的……,課堂好不熱鬧。但壹節課聽完,我卻是霧裏看花,不知學生的語文素養在哪些方面得到了提高。是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可學生完全只在背翻譯;是想象力的拓展?可沒發現學生思維火花的閃現。……

細思之,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語文味”究竟該如何體現?確實是橫亙在我們這些語文老師面前的壹大難題:操之過慎,會“唯語文”;操之過松,會出現“泛語文”甚至非語文。在此,筆者想借自己平時的教學實踐談壹點淺薄的看法。

壹、以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為目標,讓語言文化氣息浸潤整個活動過程。

不管我們的語文學習活動涉及到哪個領域、哪門學科,采取哪些方式,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都是其學習的落腳點。積累語言、培養語感、發展思維、增強能力、提高修養、陶冶情操、提升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懷等自始至終應該貫穿於語文綜合性學習過程。因此,教師引導學生在方案的確定、內容的安排、流程的設計等方面都應該考慮是否有利於上述目標的實現。壹定要使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真正是母語學習、應用意義上的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筆者曾設計了壹個構建《我夢中的小屋》為主題的實踐活動。學生從大自然中采摘樹葉、野花、稭桿、蘆葦等植物,在適合的背景紙上粘貼出“我夢中的小屋”,並為小屋命名、為其題詩。要求學生得有富有創意的構思:“我”的小屋應體現怎樣的風格?周圍環境應怎樣與小屋協調搭配?鮮活的植物如何讓其既風幹又保持其色澤?解決這些問題就要求學生具有壹定的美學、生物學知識,甚至要壹定的建築學知識。學生為小屋命名、題詩,既要壹定的語文知識的積累,更需要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和靈活運用。古有劉禹錫的陋室、徐渭的青藤書屋、蒲松齡的聊齋、歸有光的項脊軒,今有學生簡室、有恒齋、活水軒、紫藤香居、文雅閣等異彩紛呈的雅名。其中“茅香居”依據畫面主題和意境題詩“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是五柳先生高潔淡泊心誌浸潤的傑作吧;“小橋流水人家”題詩“壹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表達了我們的學生在享受現代文明帶來的豪華、便捷的同時,也渴望抱璞返真,回歸自然;“書巢”自作楹聯“獨登堂階天高月滿,忽披書本古往今來”,橫批:寧靜致遠。整個制作過程中,學生從構思、選材、命名、布局甚至到裝飾點綴就如同寫作時圍繞主題布局謀篇。交流展示時,學生紛紛走上講臺,或有條不紊地介紹制作程序,或充滿詩情畫意地描繪“我的夢中小屋”,或形象鮮明地闡釋作品主題,儼然壹個個小文人。整個活動過程彌漫著濃濃的語言文化氣息,緊扣“語文”又基於“語文”延伸和拓展,整合了語文課程,也強化了語文與其他課程的聯系;學生在活動中動腦、動手、動口,其創新能力、審美能力、表達能力得到了鍛煉和提高;學生在欣賞自己的作品時,也體會到了“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成功與歡悅。

二、以教材為依托,鏈接、拓展學習內容。

語文教材,在開發綜合性學習的課程資源中,起著馬首是瞻的作用。隨著時代的變遷,語文教材順應時代要求歷經無數次修改,日趨親近學生、親近生活,並且已形成壹個完整的體系。今天的課文作為範文比以往更具有典型性,語文教材的內部結構更加和諧統壹,作業對教學目標的指向更明確、教學內容的定位更準確,助讀的分寸把握適度。新教材以主題活動的模式設計,使教材更加靈動活潑,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因此,語文綜合性學習,必須重視教材的使用,以教材為依托,從中發掘出語文與其它學科知識之間的生長點以及語文與自然、社會、生活、文化等各方面的聯系點,引導學生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八年級上冊學習了酈道元的《三峽》,三峽是我們三峽人的驕傲,我們當然更應該了解她、認識她、熱愛她。於是我們以壹年壹度的“三峽國際旅遊節”為契機,開展了以 <<三峽,我的家鄉>>為主題的語文綜合性學習。學生采用多種搜集信息的方式積累各種類型的資料:三峽地理概況及詩詞歌畫,自然風光及散文名篇,名人名勝及三峽工程。分五個版塊進行交流展示。壹為走三峽:學生結合地圖和收聽到的視頻信息組織語言介紹說明三峽概況;二為覽三峽:分類展示風光圖片為其配音解說;三為唱三峽:聽唱有關三峽的歌曲,欣賞歌詞;四為吟三峽:采用多種讀的形式交流描寫三峽的詩詞散文;五為贊三峽:為“三峽國際旅遊節”開幕擬壹條手機短信以祝隆重開幕,為“三峽,我的家鄉”為主題的演講活動寫壹篇演講稿。這個綜合性學習活動就是以課文為生長點,引導學生以“綜合閱讀”的方式,在搜集信息、整理資料、創作短文、感受地方文化等壹系列活動中,培養了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綜合表達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激發了學生關註家鄉、了解家鄉、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情感。

三、以社會實踐為舞臺,展語文綜合性學習的人文魅力。

語文綜合性學習以開放的姿態把學生引向了廣闊的社會生活。教師不僅要引導他們在生活中學語文,而且更要引導他們在生活中運用語文,變課堂上的生活情景再現為實實在在的生活體驗,從而感受到“生活語文”無窮的樂趣和價值。在組織“與廣告親密接觸”這個綜合性學習活動中,學生不僅積累了大量優秀的廣告詞,老師還引導學生分析廣告詞的審美意蘊、其中蘊藏的巨大經濟價值。再帶領學生走出學校,實地考察,然後從推動當地經濟、形成品牌效應出發,為家鄉旅遊景點、特產寫廣告語,以增加其知名度。學生踴躍參與,妳看:“八百裏清江美如畫,三百裏畫廊在長陽”,“滿園春色關不住,壹枝桃花出墻來。”(挑花村風景區廣告),“要想活到九十九,就喝長陽包谷酒”,“美酒佳肴哪裏找,三峽特色小吃好”。這些廣告語雖稚氣,但無不體現學生的文化涵養、創造性勞動。學生在生活實際中運用語文,感受語文的魅力,從而增強了對語文學習的信心和興趣。

“綜合性學習”是新壹輪課程改革中的重要內容,它打破了傳統教學中長期存在的封閉狀態,是壹次學習方式的革命。而語文教學更應該重視“綜合性學習”,因為“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語文學習更需要開放的態度和勤於實踐的精神。但是,我們也應該明確,“語文綜合性學習”除了具有綜合性、實踐性和自主性等特點外,它首先應該姓“語”,具有語文性,即不管我們的學習活動涉及到哪個領域、采取哪些學習方式,其落腳點都在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而不是對其它學科知識的掌握,這對於我們準確把握語文綜合性學習這壹新型的學習方式是至關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