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短信平臺 - 明朝前期的美女都有哪些人呢?

明朝前期的美女都有哪些人呢?

江蘇南京人,

明初京城女子劉莫邪是個頗具傳奇色彩的人物,她壹生有兩奇,壹奇是她那個禦賜

的“女秀才”的名號,二奇則是她後半生暗中聯絡,擁戴故君的行動,最終,她也就是死在這後壹奇上。

劉莫邪出生於元末南京城中壹個普通讀書人家,父母早逝,年幼的劉莫邪被舅舅家收養。她舅舅是個閑散之人,膝下無子,非常疼愛已是孤兒的外甥女,見她聰明伶俐,所以常教她些名家詩詞,小小年齡的劉莫邪竟能聽三遍就記住,而且還能依自己的理解評點壹番。舅舅見小莫邪乖巧可愛,每次參加文友的詩會總愛帶著她,這種時候,小莫邪特別高興,在詩會上,她閃著壹雙烏亮的大眼睛,專心致至地盯著品詩論文的大人們。

那些詩興盎然的文人除了偶爾逗弄壹下這個長相甜美的小姑娘外,誰也不把她放在眼裏。

壹個丹桂飄香的日子,壹幫文友又在壹座花園中舉辦文會,小莫邪照例由舅舅帶著參加了。這次的詩題是“詠四季花”,由每人在素箋上寫壹首詩。小莫邪看到大人們或低頭沈吟,或揮筆走龍,很有興致,於是也向舅舅討來紙筆,悄悄寫下了壹首七言絕句:

三秋桂子美錢塘,疏影橫斜點素妝;

十裏芙蓉嬌出水,春風桃李滿庭芳。

這時莫邪的舅舅還未寫完,小莫邪扯了扯舅舅的衣襟,把寫好的詩箋遞給了他。舅舅接過詩箋壹看,十分滿意,於是對眾人誦吟了壹遍,頓時,文會上人人噴噴稱奇。這短短四句詩,恰到好處地概括了秋桂子、冬梅花、夏芙蓉、春桃李,四季代表性的花卉,詩意雖談不上新奇,但出自壹個九歲小姑娘之手,詩句老練自然,怎不讓眾文人贊口不絕呢!從此,小莫邪成了文會中的壹位正式成員每次與大人平起平坐,作詩論文,她的名聲不脛而走,成了南京城中人人皆知的:“女神童。”

元末天下大亂,群雄並起,南京也成了戰火紛飛之地,在性命難保的動蕩之中,誰也顧不得什麽詩文,劉莫邪這個“女神童”自然也就沒人關心了。

朱元漳力挫群雄,破元立明成了明太祖,京都定在南京,南京城便又恢復了昔日的升平繁華。這時,花信年華的劉莫邪又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之中。這時的劉莫邪已成了壹個圓熟幹練的小婦人,憑著她的詩才和詩名,頻頻出現於公侯門的詩文酒會,成了高級社交圈中的名流,尤其受到壹些名媛貴婦的傾愛。她與明太祖的女兒大長公主關系十分密切,是大長公主的座上常客,如此壹來,她的盛名通過大長公主又傳到明太祖耳中。

明太祖朱元漳雖出身貧賤,卻也酷愛附庸風雅,聽女兒說起京城裏有壹個女才子,特意召到殿上面試。劉莫邪在皇帝面前毫不驚慌,應答自如,朱元漳壹時高興,當即賜她為“女秀才”。

按科舉考試的慣例,秀才是通過“縣試”就可以取得的基本資格;根本無需皇帝欽命,皇帝只主持“殿試”,從進士中點狀元。如今由明大祖親自賜給劉莫邪壹個“女秀才”稱號,可以說是有點不倫不類,很是滑稽;但既然是皇帝開了金口,誰也不能說不合適,從此,劉莫邪就有皇帝禦賜的“女秀才”這壹奇特名號。

劉莫邪不但名號奇特,身世也令人猜摸不透。戰亂之後,劉莫邪是以壹個獨身婦人的形象出現的,她時而作貴夫人打扮,妝扮得渾身溢光流彩;時而又布衣淡妝,儼然壹副村姑民婦模樣,誰也弄不清她的身份。有人說她嫁過人,丈夫是個富商,在戰亂中喪生,卻給她留下了大批錢財,使她成了個富孀;也有說她在戰亂中遇到世外高人,傳授給她了幻術蠱法,能替人醫治疑難雜病,也能迷人心神;還有人說她曾經出家為尼,在青燈古剎中潛心修煉,因而練得壹手好書法和壹身詩才。因為她從不對別人談起自己的經歷,所以這壹切都只是猜測。

現在,劉莫邪頂著“女秀才”的頭銜,似乎有了個身份。雖說壹般的秀才並沒有多少地位,俯首便可抓出壹把來;可劉莫邪這個秀才與別人不同,因為她是皇帝禦賜的特殊秀才,全國獨此壹個,不知不覺地有了“見官大三級”的殊榮,再加上她與大長公主的密友關系,人人便對她敬畏三分。她廣交達官貴人、文士名流,因為她的聰明才幹和豁達爽朗的性格,成了京城裏的壹個十分吃得開、兜得轉的“名女人”,辦起事來總能左右逢源。

後來,明太祖朱元璋駕崩,這時太子已先他而逝,於是由皇太孫允敉繼位,作了明惠帝。惠帝害怕明太祖所分封的藩王勢力膨脹影響自己的政權,就聽從了侍臣齊泰、黃子澄的計謀,采取了削藩政策。分封在燕地的燕王朱核對此十分不滿,他憑著手中的兵權,打出“清君側”的旗號,由燕京起兵南下,實際上是要爭奪惠帝的皇位。 惠帝急忙派大軍去,無奈燕王的軍隊訓練有素,驍勇善戰,雙方血戰了四個年頭。大長公主的丈夫、駙馬都尉梅殷,奉命率領重兵屯紮在淮南,以作為保護南京的屏障,幾經交鋒後,朱棣的部隊逐漸攻下壹些北方的城市,許多北方守將在大軍壓頂的形勢之下,紛紛降歸了燕王。燕王大軍直逼到淮南,局勢緊迫,南京城中風傳駙馬都尉梅殷也有投降意圖,壹時間,全城官民惶恐不安。副都禦史茅大方想寫信探明梅殷的態度,可是兵荒馬亂之中,竟找不到人去冒險送信。就在這時,劉莫邪自告奮勇地站了出來,因為她長期周旋於官貴門戶,所以對政局十分清楚,危亂之時,她有意地運用自己特殊的能力,助朝廷壹臂之力。因為劉莫邪是梅殷妻子的密友,她去傳信自然合適不過,茅大方當即寫下壹詩帖箋,並密囑有關事項,劉莫邪便攜帶詩箋離開了南京。

穿過硝煙彌漫的路程,劉莫邪風塵仆仆地來到淮安防地,拜見了梅殷。梅殷壹見是妻子大長公主的閨中密友來到,驚訝之余當然是殷勤招待。到了帥府,劉莫邪取出茅大方的詩箋對著梅殷大聲朗誦道:

幽燕消息近如何?聞道將軍誌不磨:

縱有火龍翻地軸,莫教鐵騎過天河。

關中事業蕭丞相,塞上功勛馬伏波;

老成不才無補報,西風壹度壹悲歌!

因是探試梅殷的態度,所以這首詩寫得含義曲折委婉,使梅殷壹時間不甚明白劉莫邪百裏送詩的意圖,於是問:“此詩何意?”劉莫邪覺得梅殷似無二心,就索性點明了說:“茅大人對西風興悲,是擔心樹葉將辭舊枝呀!”梅殷番然領悟,忙表白道:“食君之祿,忠君之國,理所當然。梅某率兵拒敵,決不會作辭枝的落葉,隨風飄舞!”劉莫邪證實了自己的感覺,連夜返回南京,把消息傳給了茅大方。

此後,燕王大舉南下,探知了梅殷堅決抗拒的決心,只好繞過了他的防地,由揚州渡江直取京師。谷王朱穗歸降,薛巖打開金川門迎接燕軍,南京很快就被攻陷,宮中燃起了大火,朱棣進宮時,惠帝已不知去向。

燕王朱棣自立為皇帝,稱為明成祖,改元永樂,重制朝綱。

梅殷壹死,女秀才劉莫邪立刻被捕了。當時許多公侯的家眷和文人名士,出於仰慕女秀才的才華和能耐,紛紛出面為她向朝廷求情。人們普遍認為,她不過是個女流之輩,沒有丈夫子女,也沒有官職,怎麽可能去參加那些皇位之爭的政治活動,想必是冤枉了她。等到後來,許多證據陸續查清後,人們不再敢為她說情求保了,只是驚嘆這女子為何有這般出人意料的舉措。

劉莫邪此時已經年逾半白,歷盡繁華之後,自己選擇了壹條充滿艱險的政治道路,事到如今,似乎也在意料之中,所以對生死已能安然處之。在獄中她十分但然地嬉笑怒罵,把壹些見風使舵的軟骨頭舊臣,壹個個指名譏笑嘲弄,縱情表明自己堅貞的信念。

有壹天,大理寺少卿薛巖前去查獄,前呼後擁,不可壹世。他本是惠帝舊臣,因打

開金川門降迎朱棣進京而有功,所以又成了明成祖朱棣的寵臣。劉莫邪見他那無恥的得意之狀,朝他吐了壹口口水,並哈哈大笑地朗吟道:

三朝元老兩朝臣,尺蠖龍蛇看屈伸;

縮頭脅肩公相貴,金川門外迎新君。

這首詩正好揭了薛巖的傷疤,他不由惱羞成怒,臨走時命獄卒在當天夜裏將劉莫邪縊殺了。就這樣女秀才結束了充滿傳奇色彩的壹生,給人們留下無數驚嘆和不解

杭州西湖邊有兩座常令遊人悲嘆的美人墓:壹座是南齊著名詩妓蘇小小的孤塋,位於西冷橋畔;另壹座則葬著明初怨女馮小青,長寂在孤山腳下的梅樹叢中。兩座長滿青草的孤墳,給西子湖畔增添了幾分淒美的色彩,到這裏憑吊的人們不免會回想起兩位薄命佳人的淒婉故事。

馮小青原本是廣陵(今揚州)的世家女。其祖上曾追隨朱元璋南征北伐,到馮小青父親則受封為廣陵太守。馮小青童年的日子可謂是錦衣玉食,呼婢喚奴。小青自小生得秀麗端雅,聰穎伶俐,深得父母的寵愛。小青十歲那年,太守府中來了壹個化緣的老尼,她見小青聰明可愛,就將她喚到身邊。老尼撫著小青的頭,緩緩開口說:“小姐滿臉穎慧,命相不凡,我教妳壹段文章,看妳是否喜歡?”小青好奇心正強,饒有興致地點點頭。老尼閉目合手,念了壹大段佛經。念完後,睜開眼睛看了看小青,小青知是在考自己,當即也閉了眼,把剛才老尼念的佛經復述了壹遍,竟然是壹字不差。

老尼臉露驚詫之狀,隨即搖了搖頭,轉身對小青母親鄭重說道:“此女早慧命薄,願乞作弟子;倘若不忍割舍,萬勿讓她讀書識字,也許還可有三十年的陽壽!”意思說若舍不得讓馮小青出家,又教她讀書識字,那就連三十歲還活不到。

馮母聞言大吃壹驚,但她認為憑自家的條件,小青無論如何也能過得舒舒服服。老尼定是故弄玄虛,豈可深信!送走化緣老尼後,馮母依然壹如既往地調教女兒。

誰料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建文四年,燕王朱棣借“靖難”之名奪得了建文帝的皇位。朱棣進軍南京時,馮小青之父作為建文帝之臣,曾帶兵堅決阻擋。當朱棣取得天下後,馮家自然成了他的刀下鬼,誅連全族。年方及笄的馮小青當時恰隨壹遠房親戚楊夫人外出,幸免於難,慌亂之中,隨著楊夫人逃到了杭州。

在杭州城裏,馮小青舉目無親,只好寄居到壹個曾與馮父有過壹回交往的本家馮員外家中。馮員外是經營絲綢生意的富殷,家大業大,見馮小青孤身壹人,楚楚可憐,就收留了她。

住進馮家,吃穿住都不用發愁了,可壹夜之間從太守千金淪落為寄人籬下的孤女,使馮小青壹直沈浸在悲痛憂郁之中。轉眼到了元宵燈節,馮員外家張燈結彩,好不熱鬧。楊夫人見小青壹個人悶坐在屋中,就硬把她拉了出來看燈。馮家大少爺馮通是個精通文墨的儒商,制了不少謎語掛在燈上。待馮小青出來時,燈謎已被猜中大半,她走近看時,被壹條謎語的謎面吸引住了:

話雨巴山舊有家,逢人流淚說天涯;

紅顏為伴三更雨,不斷愁腸並落花。

這條燈謎的謎底壹下子就被馮小青猜中了,是紅燭。但更吸引她的倒是這首絕句體的謎面,仿佛是她此時心境的寫照,不由地站著發呆。

馮小青異樣的神情被制謎的馮家大少爺看在眼裏,不禁升出壹股憐惜之情。他早知道家裏住進了壹個遇難的小姐,聽人說是如何才貌雙全,無奈自己是有婦之夫,不敢隨意造訪。今見到馮小青,他馬上猜出了她的身份。

幾天後,杭州城裏下了壹場春雪。馮小青的屋外有幾樹白梅,這時梅花正迎雪吐蕊,清香溢滿小院。在廣陵舊宅她的閨閣前就種著壹大片梅樹,如今飄落異鄉,又見到了熟悉的梅花映雪,她沈悶的心情閃出壹片晴朗。於是找了壹個瓷盆走出房間,到院中的梅樹叢中,十分用心地從梅花瓣上收集晶瑩的積雪,準備用來燒梅雪茶。

就在這時,也有愛梅雅好的馮通走進了小院,他是特意來看梅花的。兩個愛梅人在雪地梅樹下不期而遇。於是,馮通開始幫著小青壹同拂掃梅雪。不知不覺中,就收到了滿滿壹盆梅花雪。馮小青略帶羞澀地邀請馮通進屋壹同燒煮品嘗梅雪茶,馮通欣然領命。兩個人在壹起度過了壹個愉快的下午,燒雪、品茶、談詩,情融意恰。

有了那次傾談後,馮通情不自禁地總想找機會接近小青。小青覺得馮通文雅知禮,又善暖人心,因此也十分樂意馮通來看她。如此壹來,馮通三天兩頭瞞著妻子崔氏來會小青,終於,兩人的感情發展到如火如荼的地步,彼此不忍再暗中相會、日日別離,在春天來臨時,馮通向父親提出了納妾的要求。馮員外原本對聰明可人的小青就頗有好感,加之馮通的原配夫人崔氏婚後三年不曾生育,因此爽快地應充了馮通娶小青為妾的婚事。崔氏對此雖然耿耿於懷,但既然老爺子點了頭,她也奈何不得,只在暗中切齒發恨。

小青與馮通有了名正言順的關系,益發朝朝夕夕相伴相守。馮小青滿以為劫難已過,否極泰來。不料好景不長,新婚蜜月剛過,馮通的原配夫人崔氏就開發施展她大少奶奶的威風了。先是對馮通的行動嚴加約束,繼而又對馮小青的生活挑三揀四。

因受制於崔氏,馮通很少有機會來馮小青屋中陪她。小青重新又落於孤寂中,因為有了那壹小段美好時光,眼下的孤寂變得更加難耐。枯坐屋中,小青只好借詩詞排遣憂情。這天,她心有所慨,寫下這樣兩首絕句:

垂簾只愁好景少,卷簾又怕風繚繞;簾卷簾垂底事難,不情不緒誰能曉!

雪意閣雲雲不流,舊雲正壓新雲頭;來顛顛筆落窗外,松嵐秀處當我樓。

寫成後詩箋攤放在桌上,小青就焉焉地睡著了。正巧這時崔氏路過,見屋內寂靜無聲,悄悄溜進來窺探,無意中發現了桌上墨跡未幹的詩箋。崔氏粗通文墨,竟也看明白了那兩首詩的含義,知道是暗諷自己的,頓時大發淫威,吵嚷起來。

抓到壹絲把柄後,崔氏就決不放過,非逼著馮通把小青送出家門,否則自己就尋死覓活。迫於崔氏的潑辣橫蠻,加之她娘家是馮家的世交,也是杭州城裏的富商,不便得罪,馮通只好把小青送到孤山的壹座馮家別墅中居住。

馮小青的住處靠近當年宋代處士林和靖隱居的地方,雖已物換星移,但這裏仍留下大片的古梅林。面對看盡人間盛哀的梅樹,她不由地暗嘆自己飄零淒苦的身世.形然而下的眼淚化成了壹束悲詩;

春衫血淚點輕紗,吹入林逋處士家;嶺上梅花三百樹,壹時應變杜鵑花。

冷雨幽窗不可聽,挑燈閑看牡丹亭;人間亦有癡如我,豈獨傷心是小青。

鄉心不畏兩峰高,昨夜慈親入夢遙;說是浙江潮有信,浙潮爭似廣陵潮。

小青漸漸茶飯不思,人變得病弱懨懨。她歪在病榻上,抱著琵琶,壹遍又壹遍地彈唱著自撰的“天仙子”

文姬遠嫁昭君塞,小青又續風流債;也虧壹陣墨罡風,火輪下,抽身快,單單零零清涼界。

原不是鴛鴦壹派,休算作相思壹概;自思自解自商量,心可在,魂可在,著衫又執雙裙帶。

壹日,小青對老仆婦說:“立刻請壹位高明的畫師來為我寫真,不惜金錢多少!”畫師請來後,馮小青仔細描了妝,穿上最好的衣衫,端坐在梅花樹下,讓畫師為自己畫像。畫師仔細畫了兩天,終於畫成了小青倚梅圖,小青接過畫看了壹會兒,轉頭對畫師說:“畫出了我的形,但沒畫出我的神!”

畫師又開始重新作畫。又費了兩天時間,畫成了壹幅栩栩如生的畫像。馮小青仍然搖頭嘆息道:“神情堪稱自然,但風態不見流動!也許是我太過矜持的原因吧。”

於是,第三次畫象,馮小青不再壹板正經地擺著姿勢,而是如平常壹般地生活行動,或與老仆婦談笑;或扇花烹茶;或逗弄鸚鵡;或翻看詩書;或行於梅樹間。畫師在她的壹舉壹動、壹顰壹笑間,把握了她的神韻,用了四天時間把畫畫成。這副畫中,小青依然倚梅樹而立。生動逼真,幾乎是呼之欲出。

馮小青重金酬謝了畫師,然後請人將畫像裱糊好,掛在自己的床邊,天天呆呆地望著畫中的自己,似乎在與她作心與心的交流。

新妝竟與畫圖爭,知是昭陽第幾名?瘦影自臨春水照,卿須憐我我憐卿。

畫像上的小青光鮮依舊,可生活中的小青卻日漸衰弱。無緣再會心上的夫君,畫像又怎能解她心上的憂愁。此生萬般無奈,她只好祈禱來世的幸福:

稽首慈雲大士前,莫生西土莫生先;願為壹滴楊枝水,灑作人間並蒂蓮。

蕭秋來臨,萬物盡雕。這天壹早,身體已極度虛弱的小青,把壹封“訣別書”托老仆婦轉交給她唯壹的親戚楊夫人。並把自己的幾卷詩稿包好,讓老仆婦尋機送給馮家大少爺。壹切交待完畢,她竭力打起精神,沐浴薰香,面對自己的畫象拜了兩拜,禁不住大聲慟哭,哭聲愈來愈小,終於氣斷身亡。這年她還不滿十八歲,果然應了當年老尼的預言,這究竟是天命,還是人為?

馮通聽到了小青的死訊,不顧壹切地趕到了別墅,抱著小青的遺體大放悲聲,嘶聲喊著:“我負卿!我負卿!”清檢遺物時,馮通找到了三副小青生前的畫像,連同老仆婦轉交給他的詩稿帶到家中,象寶貝壹樣地珍藏起來。不料,幾天後,詩稿和畫像被潑婦崔氏發現,全部丟在火中。馮通奮力搶救,才勉強搶出壹些零散的詩稿。

楊夫人受馮小青之托,從各方搜羅了她的詩稿,將它們結集刊刻行世,書名就稱《焚余稿》。

西陵芳草騎轔轔,內信傳來喚踏春。杯酒自澆蘇小墓,可知妾是意中人?

何處雙禽集畫闌,朱朱翠翠似青鸞。如今幾個憐文彩?也向秋風鬥羽翰!

盈盈金谷女班頭,壹曲驪珠眾伎收。值得樓前身壹死,季倫原是解風流。

脈脈溶溶灩灩波,芙蓉睡醒欲如何?妾映鏡中花映水,不知秋思落誰多?

蘇坦妹,元末明初,江浙壹帶著名的才女,和楚方玉並稱“江南蘇楚”。同浙江四賢,劉伯溫等人也是素有往來,他們經常

參加浙江地區當時非常有名的“蘭溪會”,在會上常常高談闊論,吟詩作對。

真是“紅顏薄命”啊,蘇坦妹正值如花似玉的年紀時卻被朱元璋給誤殺了,後來,朱元璋為了表示悔意,在蘇坦妹的墳前立了壹個“罪己碑”。

楚方玉,元末明初江南才女之壹,死時年僅24歲,14歲便與江南另壹才女蘇坦妹並稱“江南楚蘇”, 在浙西文人匯集的著名詩會---蘭溪雅會上,以詩才力壓群賢.與蘇坦妹並稱,二人交好情同姐妹.明初因蘇坦妹被朱元璋誤殺,作為摯友的楚方玉悲痛萬分,立誓要為蘇坦妹申冤,隨後就有了她女扮男裝,參加科舉考試並壹奪狀元之舉,在大殿上羞辱朱元璋的傳奇故事!

從小備受戰亂之苦,家人都死於戰火,後跟隨壹老仆人背井離鄉,曾在壹寒冬之日給了落破之時的朱元璋壹碗泔水---說是什麽珍珠翡翠白玉湯,以至於後來朱元璋當了皇帝還念念不忘當年的施舍之人.最後,當楚方玉在高中狀元之後再大殿上說明當年施舍之事後,朱元璋仰慕其才情和美貌,想納其為妃,楚方玉冰清玉潔怎肯答應,最後,完成了壹生最後壹本書稿<<珍珠翡翠白玉湯文存>>之後,便投繯自縊了.文稿還是當年"浙西四賢"之壹的宋濂給幫忙刊發的.今已軼失.宋濂看到當年的文壇好友仙逝,惋惜的連嘆道"可惜!可憐!可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