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兵棋推演只是推演,往往會考慮到所有可能的情況,包括壹些實戰中發生概率不高的情況。可以為決策提供壹些啟示,但不代表全部。在之前的“布瓦戰役”(偷襲珍珠港)中,就出現過戰前聯合艦隊遇險的各種情況(比如在夏威夷近海,美軍太平洋艦隊意外遭受重創,參戰艦艇因海況惡劣無法在海上加油,無法持久...),而且壹度他們甚至做出悲觀的計劃,要把至少兩艘航母交給瓦胡島。只是當時日本海軍已經下定決心孤註壹擲地與美國開戰。此外,山本五十六並不看好日本海軍過去“逐步減少邀攻”的作戰計劃,堅持在戰爭第壹時間先發制人太平洋艦隊,以解決後顧之憂。可以說,無論兵棋推演的結果有多糟糕,都是要不惜壹切代價硬著頭皮去做的。結果遠遠沒有達到戰前日本人最樂觀的估計,而且以極小的代價重創了太平洋艦隊,這可能讓聯合艦隊的壹些人產生了壹個想法:上次扣珍珠港嚇了很久,最後還是什麽都沒發生。所以這次估計是地圖上的推演有問題,和上次壹樣微不足道。
更不用說,從1941年2月開戰到1942年4月,日軍在東南亞和太平洋壹路攻城掠地,以遠低於戰前預期的代價提前實現了“第壹階段作戰”的目標,數十萬毫無準備的盟軍投降。在這種壹路高歌猛進的情況下,整個日本都陷入了壹種自戀的“勝利病”,難免不切實際地高估自己,低估敵人。在5月初的珊瑚海戰役中,第壹航空艦隊中訓練水平相對較低的第五航空隊(翔鶴和瑞和),以翔鶴重傷為代價,仍然設法擊沈了兩艘艦隊航母(這裏日軍對結果的判定有誤,實際上只擊沈了列克星敦號,約克鎮號受傷)和其他幾艘敵艦,包括戰列艦和巡洋艦(都屬於誤會,實際上 只有1驅逐艦和1艦隊油輪被擊沈,但美軍航母在戰鬥中的表現並沒有那麽驚人(8日海戰中有相當壹部分美軍航母直接跑錯了方向,找不到目標,但俯沖轟炸機群重創翔鶴,而魚雷艦隊幹脆壹張白紙翻了,野貓戰機面對零戰也是舉步維艱,所以被日軍無視也就不足為奇了)。 所以,當地圖上推演中的“美軍”從側翼突襲機動部隊2號航母時,玉元反應“美軍應該沒那麽強”“削弱”了戰鬥力,也是情理之中。
2.戰前推演的真實情況是怎樣的?
(看了更多資料再做全面修正。)
在很多作品中是這樣描述的:當“日軍”用航母攻擊中途島時,航空參謀宮傲·吳征扮演的“美軍”航母突然從側翼射出,結果機動部隊猝不及防,赤城和加賀被判定當場“沈沒”,這與後來的中途島海戰幾乎壹模壹樣;但聯合艦隊參謀長余元元對這壹結果不滿,認為“美軍”的實力被高估了,於是強行改變了赤城“受傷”、加賀“沈沒”的判斷,然後莫名其妙地讓已經被判斷為“沈沒”的加賀復活,參加下壹輪FS作戰(預定的MI作戰完成後7月進攻南太平洋的作戰)...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事實上,這種說法混淆了幾個不同的東西。裕元出於自己的意誌(實際上代表山本的意誌)更改推演結果是真的,但實際推演過程並非如此。
在MI行動的準備階段,有日本人註意到壹個問題:中途島突襲機在中途島以南幾乎沒有警戒力量——當然,美國艦隊不可能從西邊的日本過來,也不可能從北邊風浪無法到達的阿留申群島過來。東面有日軍布置的潛艇警戒線,機動部隊自己會派偵察機搜索東面海域,偵察基本可以覆蓋。只有南面是日軍偵察的盲區,因為突襲機是從西北方向進攻中途島的,這就意味著在奪島之前無法有效搜索中途島封鎖的南部海域;但由於中途島在夏威夷的西北方向,按常理太平洋艦隊很可能走最短的路線到達中途島以南(但實際上,由於洞察到日軍的作戰企圖,美軍航母在日軍潛艇警戒線未到位前,迅速離開瓦胡島伏擊中途島東北,突然從西北方向對進攻中途島的機動艦隊發起側擊)。於是在推演中,壹個參謀(不詳)設定,突襲機壹開始美國航母突然出現在中途島南部。結果,意外出現在日軍偵察盲區的敵人,對機動部隊和第二艦隊造成了“重創”。但是,聯合艦隊的上層不希望看到這樣的結果。他們想看的劇本是,直到中途島被攻,美軍才意識到自己手忙腳亂。美軍航母到達時,日軍已經按計劃拿下中途島,接下來自然是拉開陣勢,從遠處幹掉美軍航母,於是否定了這種不利於日軍的假想情況。當然,考慮到日本人並沒有料到自己的情報已經泄露,僅僅在攻略壹開始就把美國航母設定在偵察盲區出現,確實有點“反金手指”的意思(如果情報沒有泄露,我實在想不出美國航母會提前在中途島南部等他的理由)。然而,對日軍來說不幸的是,美國人剛剛在情報方面打開了“金手指”。
(然而美國航母並沒有出現在中途島南部——意識到敵強我弱的實力差距,尼米茲認為逆轉的唯壹希望在於日本航母進攻中途島時從側翼給予全力打擊,而不是與敵人正面對抗。後來的事實也證明,尼米茲的想法基本上是正確的。)
在隨後的推演中,另外兩種假設情況也被駁回。壹個是艦隊參謀千秋松田隼的推論。松田扮演“美軍”時,選擇留在夏威夷,無法避免戰爭。結果扣完立刻尷尬。有參謀批評松田過於被動,缺乏進取精神。平心而論,如果尼米茲沒有提前得到情報,在中途島遭到突然襲擊的情況下,他是會冒險派出航母艦隊出擊救援,還是會像之前在威克島戰役中代理太平洋艦隊司令的派壹樣,選擇舍命護車(當然,民心士氣會再次壹落千丈,烏紗帽肯定會丟掉...),這確實值得商榷。不過,聯合艦隊不喜歡這種推演的原因恐怕在於,MI作戰不僅僅是為了拿下幾個彈丸小島,否則根本不值得他們窩著的聯合艦隊去戰鬥。進攻中途島只是帶領太平洋艦隊決戰的手段。如果太平洋艦隊選擇掛免戰牌,山本等人壹心推行的Mi作戰又有什麽意義?由於中途島距離日軍任何壹個前進基地都太遠,補給難以維持,主力艦隊最多只能在此遊弋壹周左右。也就是說,如果壹周後美軍還不上鉤,山本就要離開島上的駐軍,帶著艦隊回家了。那麽米之戰也不過是拿下壹個土地很小,價值不大的島嶼,最大的目標根本沒有達到。其實還是失敗的(不過,美國人來的太早了也不好。如果美國航母出現過早,就是前面提到的偵察盲區問題,這也是聯合艦隊無法接受的劇本。所以,為了配合山本的作戰計劃,美軍必須不早不晚的出現...).所以,宋天的演繹也被拒絕了。
最後說說奧林匹克宮的演繹。誠然,奧林匹克宮扮演的“美軍”對機動部隊造成了沈重打擊,但需要註意的是,奧林匹克宮實際扮演的是中途島的岸基航空兵,而不是美國航母。推演的結果是,從中途島起飛的飛機“擊沈”了赤城和加賀。玉原認為這高估了美軍的實力,所以“削弱”了。如果考慮到這壹點,豫園更改扣分結果的做法似乎沒那麽糟糕。日軍認為中途島無人守衛時,島上只部署了有限的航空力量,歷史上確實如此。太平洋艦隊只是在5月中旬日軍決定進攻中途島後,緊急加強了中途島空軍,而到了戰時,各種東拼西湊的作戰飛機已近百架。但即便如此,中途島空軍在機動部隊的猛烈攻擊下於4日上午損失過半(戰鬥機部隊在抵抗日軍艦載機的首次進攻中全軍覆沒,轟炸機和魚雷部隊在上午對機動部隊的空襲中損失慘重。到4日中午,中途島只有兩架可用的戰鬥機,只剩下大約6架SBD和6架老舊的SB2U轟炸機。另外還有壹些B-17遠程轟炸機和PBY水上飛機,對海攻擊作用不大。如果美軍航母特遣隊沒有贏得海戰,南雲計劃的第二次攻擊將徹底摧毀中途島空軍的大部分戰鬥力,而整個中途島戰役期間岸基航空兵對機動部隊的空襲也沒有取得任何值得註意的戰果。岸基飛機的炸彈沒有壹枚落在日本航母上(只有PBY偵察機在4號)。從這個角度來看,雖然篡改推演結果是壹種自欺欺人的行為,但這件事的實際情況並不像某些著作中描述的那樣是“預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