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心裏的垃圾倒掉。
傾訴不良情緒
王陽明壹生坎坷,飽受命運的折磨,被朝廷毒打,被送進監獄,被貶龍場,被人嫉妒他的高成就,被人誣告謀反。
但是,他從來沒有不開心過,而是壹直保持著樂觀的心情。
在他看來,隨時清理不良情緒,可以讓自己保持清醒,專註當下。
由於軍事才能出眾,王陽明多次被朝廷招安討賊,立下赫赫戰功。
僅鄱陽湖戰爭下就有數萬人葬身火海。
老子曾說:兵,兵器,聖人都要用。
儒家的仁義早已浸淫骨髓,王陽明看到戰場上到處都是傷亡,心裏不是滋味。但是他知道盲目後悔是沒有意義的。只有迅速平定叛亂,才能使更多的人免受傷害。
王陽明的弟子曾經問過他如何去除心中的雜草。
王陽明答:草擋道,宜走,就走;即使我不馬上去,我也不累。
如果意味著身心疲憊,就會有很多生氣的地方,雜草有害。當然壹定要清理,但如果偶爾不清理,也不要放在心上。越在意越亂,盯著那片雜草。
那麽我的內心就會充滿雜念。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每個人都有負面情緒,壹定要懂得及時放下。
總是被負面情緒糾纏,整個人只能被情緒控制。
過去的不要諫,來的還可以追。不要沈浸在遺憾中,放下過去,擁抱未來。
拋棄偏見
王陽明的《列傳》裏有這樣壹個故事。據說陽明遊歷南鎮時,他的學生指著巖石中的花樹問他:這樣壹株花樹,在山間花開花落,與我的心和世界有什麽關系?
王陽明回答:當妳沒有看到這朵花的時候,它就隨著妳的心死去了。當妳來看這朵花的時候,這朵花的顏色突然變得清晰起來。妳會知道這朵花不在妳的心外。
沒有所謂的無心之事。壹切都是人心的投射。妳看到的是妳心裏的。
蘇軾年輕時曾和佛印壹起打坐。
蘇軾覺得自己進步很大,對佛印說:“師傅,妳看我坐在這裏像什麽樣子?”
佛印說:“它看起來像壹尊佛。”
蘇軾笑著說:“可是我看妳像壹堆屎!”
佛印笑了笑,沒說話。
回國後,蘇軾把這件事告訴了蘇小妹。
蘇小妹聽後說:我是佛,別人也會像佛;如果妳是屎,妳會把別人看的跟屎壹樣,妳的境界遠不如傑克森佛印。lz16.cn
別人是自己的壹面鏡子。妳是別人眼中的妳。
對別人有偏見,就要處處挑別人的毛病,因為自己境界不夠。後來蘇軾被貶流放半生。他說:我可以對得起玉帝,我可以陪天元的乞丐“看天下沒有壞人”。
王陽明曾說:看到滿街都是聖人,如果壹個人有壹顆寧靜的心,拋棄內心的偏見,相信世界的美好,那麽他看到的壹切自然都是美好的。
傾訴貪婪
世界上只有兩樣東西妳不能直視:壹個是太陽,壹個是人心。
人天生善良,但隨著成長,內心被世俗的欲望所汙染,被物欲所掩蓋,漸漸變得貪婪狡詐。
所以修行就是減去內心的貪婪,讓原本的良知顯現出來。
王陽明說:我們用功讀書,只求日減,不求日增。少了壹分人性的欲望,就多了壹分正義。這是多麽輕而易舉啊!lz16.cn
功夫是遞減的,不是遞增的,所謂遞減就是去除物欲的朦朧;減少了人的欲望,就回歸了良知的本體。妳要減少自己的欲望,不要太計較得失。在這個世界上,名利都是身外之物,活著的時候帶不走,死了也帶不走。
禍福難料。這些東西很容易得到,也很容易失去。關心有什麽用?
《道德經》說:五色使人盲目;五音聾,五味爽;在野外馳騁讓人瘋狂;稀有商品是壹種阻礙。
壹個人想要的越多,計算的越多,身心越不安,只能終日焦慮。
山西有很多大房子,曾經輝煌壹時,現在拿鑰匙的都是無關緊要的人。
人整天為外在的東西奔波,患得患失,痛苦不堪,最終失去內心的平靜,成為欲望的囚徒。放棄壹切,陪伴妻兒,孝順父母,親近自然,真的是人生幸福的本質。
不要把得失看得太重,順其自然,保持心態平和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