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人士奮鬥事跡1
董明珠,1954年8月出生於江蘇南京,企業家,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1]董事長,世界公務員領袖協會經濟領袖分會副會長,空調行業總裁[2]。畢業於安徽省蕪湖幹部教育學院統計系,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系研究生班,中歐國際工商學院EMBA[3]。說到董明珠,競爭對手是這樣描述她的:“董潔走過的路;不能種草。”由此可見鐵娘子的威力。格力內部員工評價她的女老板是“能說會道,雷厲風行,即使不化妝,看起來也比實際年齡年輕很多。”媒體說,“這個女人36歲之前的生活雖然平淡無奇,但36歲之後,她用自己的堅韌和堅持,走出了壹條別人無法復制的路。”80後勵誌網帶妳了解這位女強人在女性職場的勵誌故事。
董明珠的創業故事為什麽催人奮進?因為很少有人像她壹樣,36歲從基層業務員做起,15年,她憑借超越普通女性的能力,升任格力集團CEO。
第壹,大器晚成不輸人才。
董明珠1954出生於江蘇南京壹個普通家庭,1975參加工作。當時她在南京壹家化工研究所做行政。36歲之前,她的生活平淡無奇。誰也不會想到,36歲之後,董明珠用自己的堅韌和堅持,創造了壹個職業傳奇。
1990年,董明珠毅然辭職,南下打工。那時候,她36歲。到了格力公司,她不得不從基層業務員做起。不懂營銷為何物的董明珠,憑借堅忍不拔的毅力和頑強拼搏,在40天內追回了前任留下的42萬元債務,令當時的總經理朱江洪刮目相看,成為營銷界茶余飯後的經典勵誌故事。這就是這位女強人的創業傳奇開始的地方。董明珠憑著勤奮和真誠,壹直在創造格力公司的銷售神話,個人銷售額飆升至3650萬元。
二、雷厲風行的女上司
1995年,董明珠成為格力的銷售經理。下屬是這樣看當時的女老板的:壹個從來不按牌理出牌的人,她的“牌論”只有壹個:自己的原則,她認為是對的。
董明珠上任後面臨的第壹個問題就是隆冬時節積壓的19000臺空調。對此,大家通常的做法是每套降價300元出售。董明珠說:“不行,正常產品降價有損形象。”她出人意料的做法是把積壓的空調分配給各個經銷商。業務員沒想到新官上任三把火,燒著了自己,燒個沒完沒了。
在生活細節中,鐵娘子還立下了這樣的規矩“上班時間不準吃東西。壹旦被發現,第壹次罰50,第二次罰100,第三次走人”。當大家都以為只是說說而已的時候,有壹天,董明珠走進辦公室,發現有八個員工在吃飯。僅僅過了10秒,鈴聲響了。董明珠很沒禮貌,每個人拿了50塊錢。所有人都傻眼了。董明珠說,只要違背了原則,再小的事都是大事,壹定要管到底。
有壹天,壹個年銷售額654.38+0.5億的大經銷商來到格力工廠要求特殊待遇,語氣不容商量。董明珠非但沒有理會他,反而猛烈回擊:被格力的分銷網絡開除。大家都很擔心這個女老板。壹個還沒坐穩位置的銷售經理,壹天之內毫不猶豫地把654.38+0.5億元的年銷售額扔了。董明珠的回答很簡單:只要我違背原則,我就下馬。
女強人的鐵拳讓莊家不得不手軟。很多空調廠往往縱容大賣家,讓他們跨區域經營,讓當地的小經銷商根本無法競爭,混淆市場。通過這樣做,董明珠將能夠擴大小經銷商的規模,這將使他們領先壹步。
第三,鐵腕解決拖欠問題
拖欠貨款是我國零售批發行業普遍存在的現象,讓很多經銷商頭疼不已。信邪的董明珠用壹年時間解決了所有問題。她的做法很簡單也很霸道:拖欠貨款的經銷商壹律停止發貨,補齊錢後先交錢再提貨。
然而,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她捅了馬蜂窩。大大小小的經銷商紛紛向格力老板朱江洪訴苦,有的甚至宣稱:“她沒有我。”董明珠沒有服軟,而是針鋒相對地說:“那我沒有他。”朱江洪勸董明珠:“有沒有可能把貨款補上,先發貨再收錢?”董明珠笑著說:“好。”結果貨款壹到手,貨卻沒送到。董明珠說:“要貨?先帶錢來。”董明珠振振有詞:“就算別人都這樣,我也是格力。”就算100次撞墻,董明珠也會撞10l次。拖欠債務的墻必須倒塌。
董明珠強硬的效果是格力在1997和1998沒有L分應收賬款和L分三角債。之後大家都信了董姐。不取錢,就拿不到產品。只要過去付款,永遠不會拖欠貨款。董姐做事,心服口服,放心!
第四,職場女性的勵誌奮鬥精神
年輕的時候,董明珠每天只睡五個小時。據說現在董明珠經常在睡覺或者午睡的時候思考問題。當他有什麽想法的時候,董明珠會在半夜壹兩點跳起來,拿個本子記下來,甚至會在半夜給老板打電話。正是她的奮鬥精神,導致了很多營銷招數的誕生。
1995,董明珠發明了“淡季返利”,即根據經銷商在淡季投入的資金量,返還相應的利益。所以把“錢?商品”的關系,變成“錢?利潤與利潤的關系,既解決了廠家在淡季的生產資金短缺,又緩解了旺季的供應壓力。1995年格力淡季回款較上年增長3.4倍,達到11億元,為1996年與春蘭決戰做好了市場準備。
1995年,格力叉發明“年終返利”,將7000萬元利潤返還給經銷商。
1996,空調淡季,格力靠淡季返利拿回15億元。在淡季價格戰中,各品牌不得不紛紛降價,甚至零售價低於批發價,批發價低於出廠價,傷害了他們的生命力。董明珠規定格力L不能減錢。8月31日,格力宣布將10億利潤的2%按銷售額比例補貼給各經銷商。就這樣,在空調行業1996最困難的時期,格力的銷售額增長了17%,首次超越春蘭。
格力不僅把收縮營銷隊伍省下來的錢補給了經銷商,還在1997把2.5億元返還給了經銷商。
董明珠認為,只有經銷格力賺錢,才能長治久安。她不僅把供不應求的空調平均分配,防止大經銷商壟斷供應,擾亂市場,還引入了空調身份證,讓每臺空調都能在市場部備案。
壹般來說,9-3月是空調淡季,4-8月是旺季。淡季價格不同,淡季比旺季低2萬分。壹般廠家都在想盡辦法把旺季從4月提前到3月,以便獲得更多的利潤。
1998,董明珠突發奇想,在朱老師的支持下,宣布延長淡季壹個月。4月份繼續執行3月份的淡季價格。格力不要他拿到的錢。等別的廠想通了,很多大經銷商都給格力撥款買格力的產品了。有廠商感嘆:“董明珠真的很殘忍嗎?這麽多年,我們從沒想過這步棋。”
就這樣,在15期間,董明珠從壹個基層業務員成長為格力的總經理。2005年至今,她壹直擔任格力副董事長兼總裁。自董明珠擔任總經理以來,她和董事長朱江洪創造了中國商界獨壹無二的奇跡。在她的帶領下,從1995到2005年,格力電器連續11年空調產銷量、銷售收入、市場占有率第壹。從2003年開始,銷售額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長,凈利潤增長超過15%!
成功人士的奮鬥2。
柳傳誌
年齡:65歲
創業時間:聯想成立於1984。
第壹桶金:漢卡
在企業的初始狀態,目標是壹種隱藏的、朦朧的意識。因為妳還很弱小,對瞬息萬變的市場和企業還沒有把握。無論妳有什麽樣的信心,目標最多是初創企業的壹個遠大誌向,所以無法量化和定義。
柳傳誌:當“奸商”被騙。
從65438年到80年代初,計算機革命在全球興起,矽谷也成為中國技術研究者的熱門話題。中科院內部的科技人員早就蠢蠢欲動,想走出高墻深院去創辦公司。
蔻馳柳傳誌於2月初復出,出任聯想集團董事局主席。“聯想是我的生命。需要的時候出來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柳傳誌割心了。雖然他已經65歲多了,但他的激情並沒有減弱。
從65438年到80年代初,計算機革命在全球興起,矽谷也成為中國技術研究者的熱門話題。中科院內部的科技人員早就蠢蠢欲動,想走出高墻深院去創辦公司。曾毛超(現任聯想控股董事長),時任計算研究所所長,壹直在私下鼓勵他的員工成立壹家公司。40多歲的柳傳誌主動提出創業。“我40歲的時候選擇創業,是因為前面沒有路。”
5438年6月+10月,以、柳傳誌、張祖祥三位核心成員為核心,授權成立中科院計算所(聯想前身)新技術開發公司,劉任副總經理。曾毛超把研究所的傳達室給柳傳誌使用,又給了他20萬元啟動資金,還給了他很多不成文的支持:不受限制地招聘研究所的工作人員,可以使用研究所的技術成果,員工可以使用自己原來的辦公室、電話和研究所的壹切資源。
雖然支持很多,但是從1984的冬天到1985的春天,在公司最頭疼的就是不知道該怎麽辦。柳傳誌後來回憶說,“我當時真的不知道該怎麽辦,就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情,哪怕賺點錢發工資。”於是,包括劉在內的所有員工都當起了“奸商”、“板主”,在中關村拉平板車賣運動服、電子表、旱冰鞋、冰箱。
後來因為聽說買個彩電能賺1000元,聯想也跟著賺了。當時有句話叫“騙子比彩電還多”。雖然柳傳誌小心翼翼地告訴他們先看電視再付錢,但他們確實看了電視。但匯款時,對方卻消失了,聯想被騙654.38+0.4萬元。公司突然變得更加困難。
到1985,各種可能給公司帶來收入的業務都嘗試了差不多壹遍。最重要的是把倪光南領導的“漢字系統”帶到了公司,產品也就成了後來大名鼎鼎的“漢卡”。當時大部分電腦都是進口的,都是英文系統,還得配中文卡。改裝後每臺電腦利潤高達壹兩萬元。聯想在6個月內至少售出了65,438+000臺,為公司帶來了約40萬元的毛利。
曾的妻子,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胡錫蘭,在1985的夏天,從她樓上看到了壹個難忘的場景:烈日下,柳傳誌和(現為聯想控股常務副總裁)等人扛著肩,從大院門口搬進來壹堆微型電腦。柳傳誌滿頭大汗,衣服濕透了,而秦麗把褲子卷在大腿上,氣喘籲籲。回憶起那天的情景,柳傳誌後來說,“我們的第壹桶金,就是靠賣熟練勞動力賺來的。”
成功人士的奮鬥3
魯·
年齡:64歲
開辦時間:1969接管寧圍公社農機修理廠。
第壹桶金:萬向節
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最難克服的也是自己。控制人的物欲,有利於磨練意誌。如果壹個創業者只能自得其樂,早上圍著車走,中午圍著盤子走,晚上圍著裙子走,他就不是壹個創業者,而是壹個失敗者。
魯:被逼上梁山的小鐵匠
陸出生於浙江蕭山寧圍鎮。父親在上海壹家藥廠工作,收入微薄。他和他的母親在壹個貧窮的村莊裏過著艱苦的生活。15歲輟學後,在陸的幫助下,被介紹到蕭山縣鐵業社當打鐵的小學徒。
2007年,萬向集團董事長陸在接受美國媒體采訪時,解釋了他當時的創業動機。“如果妳出生在教室裏,妳將來可以在那裏學習。如果妳以前是農民,妳就永遠是農民,但我不想壹直當農民。我會盡力跳龍門。”
陸出生於浙江蕭山寧圍鎮。父親在上海壹家藥廠工作,收入微薄。他和他的母親在壹個貧窮的村莊裏過著艱苦的生活。15歲輟學後,在陸的幫助下,被介紹到蕭山縣鐵業社當打鐵的小學徒。
但三年後,由於減員,他被辭退,回到農村。不肯認輸的決定創業。“我從未想過成為壹名企業家。我的事就是逼梁山。”當時他看到村民磨米粉不方便,但對設備很感興趣,就集資買了設備,開了壹家不敢掛機的米粉加工廠。後來由於禁止私人經營,加工廠被迫倒閉。為了還清債務,陸不得不賣掉的三棟舊房子。
雖然受到打擊,秋官並沒有放棄。因為“停產革命”,當時人們連鏟子鐮刀都買不到,修自行車也沒地方。陸申請15後,開了壹家鐵匠鋪,生意很快就紅火起來。到了1969,因為政府要求每個鎮都要有壹個農機修理廠,有經驗有名氣的陸被公社請來接手寧圍公社破舊的農機修理廠。在此期間,除了經營農機修理廠,盧還做了壹種只要能賺錢、生意好的嘗試。
10年後,魯用犁、耙、萬向節、失蠟鑄鋼等各種產品,艱難地完成了最初的原始積累。1978的春天,在魯的工廠門口已經掛上了寧圍農機廠、寧圍軸承廠、寧圍鏈條廠等多個牌子,員工人數達到了300多人。看到中國的汽車市場開始起飛,魯調整了公司的戰略,集中力量生產專業化的汽車萬向節。那年秋天,他把工廠改名為蕭山萬向節廠(今天萬向集團的前身)。
在1980全國汽車配件訂貨會上,雖然被拒入場,但陸沒有放棄,在會場外擺攤。在聽證會會場陷入價格拉鋸戰時,他在會場張貼廣告,以低於20%的價格出售自己的優質產品,很快廠家就沖出了場外市場。萬向此役拿下2654.38+萬元訂單,魯成為最默默無聞的大贏家,壹舉成名。
成功人士的奮鬥4
劉永好
年齡:58歲
創業時間:1982四兄弟開始從事水產養殖。
第壹桶金:鵪鶉養殖
對我來說,我擁有多少財富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有能力創造這些財富!如果我所有的財富都消失了,我可以重新開始。劉永好
劉永好,出生在四川新津的壹個貧困家庭,20歲之前幾乎沒有穿過新鞋,所以他最大的目標就是有壹雙新鞋和壹輛自行車。在他心目中,最好的工作就是在當地的工廠當工人,讓自己衣食無憂。
劉永好,出生在四川新津的壹個貧困家庭,20歲之前幾乎沒有穿過新鞋,所以他最大的目標就是有壹雙新鞋和壹輛自行車。在他心目中,最好的工作就是在當地的工廠當工人,讓自己衣食無憂。
經歷了近五年的知青生涯,劉永好再次上學,畢業後留校任教。此時,他的大哥劉永言已從成都電信工程學院畢業,分配到成都906廠計算機所工作。二哥劉永行從成都師範學院畢業後去了縣教育局工作。三哥(後改名為,因被陳家收養)從四川農學院畢業後在縣農業局當農藝師。
在改革開放的大形勢下,四兄弟開始焦躁不安。1980春節期間,為了讓哭鬧著要吃肉的四歲兒子在春節吃點肉,劉永行從初壹到初七在路邊擺攤修電視和收音機。短短幾天他居然賺了300塊,相當於他當時10個月的工資!
四兄弟壹商量,就想成立壹個電子廠,很快就生產出了音頻樣品。劉永好帶著音響下鄉,想和制作組合作。他們提供技術和管理,生產隊出錢。沒想到此事上報公社後,公社書記說:“集體企業不能和私營企業合作,不準走資本主義道路。”此事胎死腹中。
1982年,四兄弟經過激烈討論,在三天三夜的家庭會議上做出決定:辭去公職,以個人身份工作。他們以為做以前做的事要花很多錢,有很多條條框框;而且水產養殖不需要大量投入,技術含量低,我也比較熟悉。創業目標定了,資金還沒著落。四兄弟想到銀行借1,000元,結果被潑了壹盆冷水。
他們只好典當了手表、自行車等值錢的財物,籌集了1000元,開始養雞養鵪鶉。“那時候真的是壹分壹分的掙錢。看鵪鶉下蛋意味著賺壹分錢。”讓劉永好印象深刻的壹件事是,他騎著載有鵪鶉蛋的自行車,被壹只狗追著跑,然後摔倒在地,200個鵪鶉蛋全碎了。他當時流下了眼淚,不是因為被狗咬了,而是因為覺得雞蛋碎了不好意思。
意識到鵪鶉生意不能再擴大了,1986年,四兄弟用之前積累的近10萬元轉向豬飼料市場,希望集團誕生,成為當地飼料企業的龍頭。1997年,四兄弟宣布和平分家,劉永言創辦大陸希望集團,劉永行創辦東方希望集團,劉詠梅創辦華西希望集團,劉永好創辦新希望集團。
讀《成功人士的奮鬥》的人還讀到:
1.成功人士的奮鬥
2.關於成功人士奮鬥的三個故事
3.關於成功人士奮鬥的三個故事
4.關於成功人士奮鬥的三個故事
5.成功人士奮鬥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