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說過,人類所有的行為,要麽是模仿,要麽是超越。人類所有的行為都來源於最初的模仿。從出生到死亡,我們所有的行為都來源於模仿,逐漸形成自己的行為習慣。模仿本身就是壹種必然的學習和進步方式。只要我們能聽、能說、能看、能想,模仿無處不在。
我有壹個朋友k,前幾天和壹個朋友聊天。在我詞窮的時候,突然蹦出另壹個朋友以前說過的壹句話。她突然發現,她把以前的朋友、同事、同學的習慣、口頭禪都變成了自己的,她好像變成了所有她認識的人的集合。她覺得自己很快就會迷失自我。
k的模仿是壹種手段,讓她在社交活動中有安全感,避免批評和挫折帶來的傷害。她的模仿也可以理解為壹種逃避別人認為不夠好的方式。K模仿的原因更多的是“如果我在模仿朋友的時候犯了錯誤,不是我的錯,不是我不夠好,而是我模仿的那個朋友不夠好。”
但是我們不能總是回避別人的評價,我們需要客觀的看待別人的評價。對他人的客觀評價有助於糾正我們的不完美,對他人的不客觀評價也可能把我們推向深淵。所以,多聽聽別人的客觀評價,屏蔽掉不客觀的評價。在這些審美和言論的個人行為中,要大膽展現自己的風格,不受他人影響。
哲學大師亞裏士多德說過:不模仿,就會落後;適度的模仿讓我們進步;過度,容易迷失自我。模仿本身沒有錯。只要不把模仿當成逃避的手段,不把模仿當成阻止我們創新的“攔路虎”,就要適當模仿,學習別人的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