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好的方面想,他們會成為“黃忠”和“廉頗”,他們還有壹戰的實力..
不好的壹面,他們會變成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只能靠子女維持生計。
但是,當老人生活不能自理時,對子女來說也是壹種負擔。
68歲的張大爺不幸病重。他只能整天躺在病床上,吃喝睡都得躺在床上。
他老婆早走了,張大爺只有壹雙兒女,但是...
“爸爸,我真的沒時間照顧妳!別怪我,我家裏和班裏還有很多事要處理,先走了!”
聽了兒子的話,張大爺很難過。這是養壹只“白眼狼”!
“爸爸,妳知道我不會做飯。我丈夫在家做飯。我留在這裏也沒用!”
張大爺夫婦對女兒壹直疼愛有加,這也造成了女兒不能做飯,不能做家務,別說照顧老人,就連自己的孩子也照顧不好。
而且即使子女有孝心,長期照顧老人也會很累。畢竟,為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服務是壹項辛苦的工作,沒有耐心和時間是無法完成的。
古人常說:“長床前無孝子。”這聽起來很殘忍,但不是廢話。
所以要學會為未來做壹些規劃,讓現在擔心的事情不會在未來出現。
人的晚年生活不能自理怎麽辦?聽聽四位老人的陳述。
1.?請保姆照顧自己。
程大爺,今年71歲,壹個人住在45平米的大房子裏,但壹個人生活的很幸福。
我妻子很早就離開了。這幾年,程大爺很少和孩子有聯系。除了過年聚聚,他平時都是壹個人住。他和社區裏的打拳下棋沒什麽關系。他多幸福啊!
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有壹天,程大爺在樓下打拳的時候,不小心摔倒了,差點摔倒。
從此,程大爺失去了腿腳,只能坐在輪椅上活動。每天上廁所做飯都成了大問題。
“爸爸,要不妳把房子賣了,搬過來和我壹起住,我和佳佳來照顧妳。”
兒子很孝順,但程爺爺不想給他的孩子添麻煩,於是他從床底下拿出壹個存折,小心翼翼地打開,指著上面的巨額說道:
“這幾年我也攢了不少錢。另外,我每月有養老金。妳們這些家夥,就給我雇個保姆,讓她給我做飯,收拾屋子。有空來看我,我就滿足了。”
原來程大爺想到了10年前的“今天”。他省吃儉用攢了壹筆錢,這樣在生活不能自理的時候,就有保姆照顧孩子了。
由此可見,如果老人有經濟能力,可以請個保姆代替子女來照顧自己,這樣他們的晚年也不會太無助。
在養老院度過余生
65歲的曹大哥老兩口,膝下只有壹個女兒。二老也明白“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年紀大了,身體弱了,也不好意思去打擾女兒家。
當然,曹大哥看似是在抱怨自己生了個女兒,其實包含著對女兒的理解。
於是,幾年前,曹大哥和老伴開始了他們的晚年探險之旅。他們走訪了省內幾十家養老院,最後看中了鄰市壹家各方面都比較優越的養老院,果斷簽了合同。
“老婆,我們在這裏度過了余生,草坪是綠色的。多好的環境啊。”
老兩口曹大哥回老家就把房子賣了,然後在鄰市的壹家養老院安頓下來。
對於父母來說,養老金足夠他們住養老院,賣房子的錢三分之壹給孩子,三分之二存銀行以備不時之需。
“養老院是養老的地方,有吃有喝,還有壹群誌同道合的老朋友。我們不考慮未來,過好每壹天!晚年,就順其自然吧。”
3.將感恩的理念傳遞給孩子
劉先生,52歲,半個老人。說白了,他的下半身已經被埋了。
古人雲:“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當劉先生到了50歲的時候,他開始為他的余生做準備。
他認為人最難割舍的是感情。等他們老了,可以住養老院、社區養老機構等地方,真正能解決他們生活不能自理的問題。
但是,親人之間的感情也會淡化。那樣活著有什麽意義?
況且人老了,會越來越多地回憶起過去的時光,沒有孩子在身邊就有點太孤獨了。
所以,劉老師以身作則,教育孩子,傳達孩子的感恩和孝心。
同時,劉老師還以自己照顧父親為例,培養子女贍養老人的能力。
“我也知道這對我的孩子不公平,他們也有自己的生活。不過,我還是希望我和老伴老了以後,孩子們能定期來看望我們,如果我們生活不能自理,就來幫幫我們,這樣我們走了也能安心。”
4.“自力更生,豐衣足食”
“我老了,但這是依賴別人的借口嗎?不怪自己年輕時亂搞嗎?”
82歲的鄭大爺精神抖擻地說:
“我從40歲開始關註養生。我已經戒煙戒酒,飲食很清淡。尤其是最近幾年,我已經不吃肉了。”
鄭大爺覺得世界上養老的方式有很多,但最好的還是自己照顧自己。
為此,鄭大爺每天堅持鍛煉。他認為運動和飲食相結合,壹定能強身健體,延緩衰老,效果真的很明顯!
82歲的鄭大爺和40歲的中年人壹樣健康。他三四年只會病幾次,壹個癤子就活下來了。
“保持好心情很重要。老年是壹個教訓。40歲開始學習,還有很多知識等著我。其實能照顧好自己比什麽都好!”
老人生活不能自理。孩子該怎麽辦?
人們常說,“養兒防老”。雖然這四個字聽起來很難聽,但是當老人生活不能自理的時候,子女也不能“身敗名裂”。
1.“孝在諸德之首”
父母有撫養子女的責任,子女也有贍養老人的義務。這不是情分問題,而是本分問題。
子女雖然有自己的家庭,但在老人生活不能自理時,照顧老人也是他們最基本的責任。
至少,子女不能讓老人餓著,累著,孤獨著。這是最基本的孝道。
2.填補老年人的空虛
現在社會上有很多空巢老人,他們的孩子大多出生在80、90年代,剛好趕上計劃生育群體。
我們理解子女的生活壓力,但子女也要理解老人的空虛、孤獨和寒冷,多花點時間回家看看,幫老人請個靠譜的保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