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勵志格言 - 施特勞斯簡介

施特勞斯簡介

奧地利兩位作曲家的名字

音樂家施特勞斯,1864+01年6月出生於德國,1949年9月8日逝世。他的主要作品包括《唐璜》、《死亡與凈化》等。

理查德·施特勞斯的音樂出現在兩個世紀之交,既描述了上個世紀人們的痛苦和掙紮,也描述了下壹個世紀人們的歡樂和迷茫。19世紀的浪漫主義和20世紀的流行在理查德·施特勞斯的音樂中結出了果實──壹朵脆弱而單薄的藝術之花,洋溢著甜蜜和苦澀。

中文名:理查德·施特勞斯。

國籍:德國

出生日期:6月1864 11。

死亡日期:1949年9月8日

職業:音樂家

代表作:《唐璜》、《死亡與凈化》。

生活經驗

早期經驗

6月1864,11日,壹個嬰兒出生在德國慕尼黑宮廷樂隊首席圓號手弗朗茨·約瑟夫·施特勞斯的家中。他就是理查·施特勞斯,他在德、奧甚至全世界都很出名。理查德·施特勞斯早年就顯示出音樂天賦。四歲時,他跟隨父親的壹個朋友學習鋼琴,八歲時跟隨表弟學習小提琴,十壹歲時跟隨宮廷樂隊助理指揮F·W·邁耶學習作曲理論。理查德·施特勞斯父親的音樂品味非常保守。他的音樂神是莫紮特、貝多芬等古典大師。他討厭瓦格納和他的理論,不讓他的孩子聽19世紀下半葉的音樂作品。因此,小理查德在家接受的音樂教育非常有限。

1874

理查德·施特勞斯讀完了小學,在城裏的盧多維克中學學習。在學校裏,他聽瓦格納的作品,看湯豪瑟、齊格弗裏德和羅亨格林的演出。他的內心被這種偉大的藝術所震撼,他曾寫道:“不顧父親的反對,我踏入了這個神奇的藝術世界——尼伯龍根的指環,特裏斯坦和伊索爾德等等。我還記得十七歲第壹次讀到《特裏斯坦與伊索爾德》的總譜時的狂喜和急躁。”(引自理查·施特勞斯:回憶錄(1949))正是在那時,理查·史特勞斯的音樂風格逐漸成型。他少年時代的作品包括A大調弦樂四重奏、E大調節日進行曲、B小調鋼琴奏鳴曲和幾首鋼琴小品。

1882

冬天,理查德·施特勞斯在慕尼黑大學學習哲學、美學和藝術史,但他壹直沒有機會進入音樂學院系統地學習音樂。1883離開大學專心音樂創作。大學期間,他的《D小調交響曲》、《D小調小提琴協奏曲》、《F大調大提琴奏鳴曲》和《降E大調小夜曲》分別在維也納和德累斯頓演出,深受大眾歡迎。

1884

在他第壹次訪問柏林時,他遇到了著名的指揮家漢斯·馮·波羅。當時,彪羅德高望重,看中了這個年輕人,稱他為“勃拉姆斯以來最有個性的作曲家”,並請他為麥根的宮廷樂隊寫了壹首降B大調組曲,親自指揮首演。

在此期間,他的作品有F大調圓號協奏曲、F小調交響曲、鋼琴音樂與繪畫、C小調鋼琴弦樂四重奏、為格林詩集寫的九首藝術歌曲、根據歌德的詩《壹個流浪者的沖鋒歌》寫的聲樂合唱組曲等等。這些作品在德國演出過。彪羅親切地稱他為“理查三世”,這讓理查·施特勞斯迅速成名。

1885

理查德·施特勞斯被任命為麥根宮廷樂隊的副指揮,並在羅彪的面授下學習指揮。不久後,他上臺演奏了自己的F小調交響曲和莫紮特的C小調鋼琴協奏曲(K.491),他擔任獨奏部分。萊比錫音樂學派的領袖勃拉姆斯在梅因聽了理查德·施特勞斯的作品後評價說:“音樂令人著迷,但許多地方主題都跑題了。”不久,彪羅辭職。薩克森——梅因公爵想任命理查德·施特勞斯為樂隊領隊的繼任者,同時又想減少樂隊數量。理查德·施特勞斯對此深感不滿,沒有接受這個職位,離開了梅因。後來,他與慕尼黑歌劇院簽約三年,擔任第三指揮。

在梅因宮廷樂隊工作時,理查德·施特勞斯與樂隊的第壹小提琴手亞歷山大·裏特結下了深厚的友誼。裏特的妻子是瓦格納的侄女。同時,裏特也是瓦格納和李斯特藝術的余承者,他的藝術傾向影響了理查德·施特勞斯。裏特勸理查德·施特勞斯放棄古典主義,去讀瓦格納的文學理論,讀叔本華的書,走柏遼茲、李斯特、瓦格納的浪漫主義路線。在理查德·施特勞斯身上,他主要完成了他的藝術思想的轉變。他寫道:“壹個新的(藝術)概念必須有壹個新的(藝術)形式——這是李斯特交響詩的原則,決定創作的真正因素是詩歌的想法——這成為我後來交響詩的指導原則。”(引自理查·施特勞斯:(回憶錄)。理查德·施特勞斯的交響幻想曲《意大利》是他藝術思想轉變的真正標誌,這標誌著他從創作無標題器樂轉向創作標題音樂,音樂風格從追隨門德爾松轉向追隨李斯特。對於這部轉折性的作品,人們有不同的看法。也許公眾需要壹段時間來熟悉和適應這種“新的”理查德·施特勞斯風格。

在慕尼黑歌劇院的三年時間裏,理查德·施特勞斯除了指揮過莫紮特和威爾第的幾部歌劇外,很少有機會參與重要作品的演出。1887年,他在萊比錫擔任客座指揮時,結識了奧地利作曲家古斯塔夫·馬勒,很快成為壹個熱衷於馬勒藝術的人,這年夏天,他開始創作《麥克白》、《唐璜》、《死亡與凈化》等音樂詩。他愛上了女高音保利娜·德·安娜。在接下來的幾年裏,他與安娜合作演出了幾部著名的歌劇(包括瓦格納的《特裏斯坦和伊索爾德》和莫紮特的《女人的心》——理查德·施特勞斯最喜歡的兩部歌劇)。1894年,他們結婚了。他送給她的結婚禮物是四首藝術歌曲(Op.27),分別是《早晨》、《凱西麗》、《安靜,我的靈魂》、《秘密的請求》。

1889

後來,他的音樂詩《唐·硫磺》和《死亡與凈化》相繼上演,獲得巨大成功。理查德·施特勞斯也被評論家們認為是瓦格納死後最重要的德國作曲家。同年,他結束了在慕尼黑歌劇院的工作。1891年,理查德·施特勞斯前往貝羅德劇院(貝羅德劇院是瓦格納作品的演出場所,曾轟動壹時,被譽為“貝羅德的聖地”)擔任合唱指揮,深受瓦格納遺孀柯西瑪的賞識。1893年8月,在貝羅德劇院指揮演出了唐·豪澤,盛況空前。在慕尼黑,他指揮並演出了《後宮誘惑》、《女人的心》、《唐·硫磺》、《特裏斯坦與伊索爾德》等著名劇目,也非常受歡迎。然而,他在排練自己的歌劇《Gontran》時遇到了麻煩。歌手們拒絕演唱,這讓施特勞斯很痛苦。接下來的幾年,他不得不放棄歌劇創作,專攻音樂和詩歌創作。泰爾·柳文歡的《皮格爾的惡作劇》(1895)、《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1896)、《堂吉訶德》(1897)和《英雄的壹生》(1898)。

1896-1898

理查德·施特勞斯的指揮生涯達到了頂峰。他曾擔任柏林皇家歌劇院的首席指揮。在長達八個月的演出季中,他指揮了765,438+0場音樂會和25場歌劇(包括四部戲劇《尼伯龍根的指環》的兩場完整演出)。在威馬塔爾挖掘演出李斯特的《浮士德》等作品,在柏林演出格裏格、馬勒、西貝柳斯、埃爾加等的作品。理查德·施特勞斯作為指揮家的才華和聲譽不容忽視。與馬勒、魏因加特納壹起影響了1890~1910期間的德奧音樂演奏,並不時遊歷歐洲各地。

理查德·施特勞斯並沒有因為第壹部歌劇《貢特蘭》的失敗而氣餒,他還在探索寫新的歌劇。1901年完成歌劇《火荒》的音樂創作。這是壹部根據中世紀法蘭德斯傳說改編的喜劇。它在德累斯頓首映,獲得巨大成功,並持續了很長時間。這給了理查德·施特勞斯極大的鼓舞。

1903

理查德·施特勞斯完成了歌劇《莎樂美》的創作,於1905年底在德累斯頓首演。這部作品的審美傾向和對變態性欲的描寫給各國的檢查機關造成了困擾,但卻是理查·施特勞斯歌劇作品在音樂上的巔峰之作。音樂的誇張類似於劇本中的露骨描述。

1904

理查德·施特勞斯完成了交響樂《家庭交響曲》,在紐約演出,作者親自指揮。

1908

理查德·施特勞斯認識了奧地利詩人和戲劇家雨果·馮·霍夫曼·斯塔爾,並開始與他合作。他們合作的第壹部作品是《埃萊克特拉》,這部歌劇比《莎樂美》更具外部性,但在音樂方面稍遜壹籌。1910年,他們合作完成了三幕喜劇歌劇《玫瑰騎士》(der rosenkavalier)。1911年在德累斯頓演出,受到歌劇圈的廣泛贊賞,成為理查·施特勞斯歌劇作品的保留曲目。

1913年

理查德·施特勞斯完成了合唱曲《德國經典歌曲》和管弦樂作品《節日前奏曲》。

1914年

今年5月,牛津大學授予理查德·施特勞斯音樂博士學位,以慶祝他的50歲生日。同年開始創作歌劇《影子夫人》。第壹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他創作了《阿爾卑斯交響曲》,於1915年6月在柏林首演。1916年,霍夫曼·斯塔爾推薦赫爾曼·巴爾為理查德·施特勞斯劇本的作者。理查德·施特勞斯以他和妻子鮑莉娜結婚的壹段插曲構思了歌劇《斷斷續續》,直到1924才完成。

1910-1918

理查德·施特勞斯壹直是柏林皇家歌劇院的常任指揮。1919年,他移居維也納,擔任當地國家歌劇院的指揮。這期間他寫的比較少,除了歌劇《斷斷續續》和芭蕾舞劇《生奶油》。

1923

他再次與霍夫曼·斯塔爾合作,創作了歌劇《埃及的海倫娜》,5年後首次失敗。評論家壹致認為,這是壹部代表作品,表明理查德·施特勞斯的創造力已經失敗。寫於1928~1932的歌劇《阿拉貝拉》也缺乏原創性,與其早期作品相似。

1933

當理查德·施特勞斯開始創作新歌劇《沈默的女人》時,以希特勒為首的國家社會黨上臺。作為壹名音樂家,理查德·施特勞斯幾十年來從未過問政治。他看不起很多政客,只壹心撲在藝術上,然而在今年的貝羅德音樂節上,著名指揮家托斯卡尼尼卻因為抗議納粹迫害猶太人而拒絕參加演出。為了挽救藝術節,也出於對瓦格納藝術的尊重,理查德·施特勞斯代替托斯卡尼尼指揮了這場有納粹政要參加的盛大演出。鑒於理查德·施特勞斯在當時的名聲,納粹黨需要這樣壹個文化人物來發揮宣傳作用。因此,他們大肆渲染理查德·施特勞斯的舉動,將他指揮演出視為支持納粹黨的證據。今年6月165438+10月,宣傳部長戈培爾在成立納粹“國家音樂局”時,未經其同意任命理查德·施特勞斯為局長,由此理查德·施特勞斯開始了其歷史上不光彩的壹頁。

理查德·施特勞斯缺乏政治覺悟,或者說,他有德國庸人的劣根性。他在擔任國家音樂局局長期間,甚至沒有發現當時與他合作創作歌劇的劇本作者是幾年前認識的猶太人斯特凡·茨威格。因此,納粹在廣播中指責理查德·施特勞斯。茨威格在蘇黎世避難,並推薦其他人為理查德·施特勞斯寫劇本。理查德·施特勞斯不願正視現實,卻執意在海報和節目上寫下已被除名的茨威格的名字。他的要求得到了滿足,但是希特勒、戈培爾和其他答應出席歌劇《沈默的女人》首演的人沒有來。四天後,納粹禁止了這部歌劇,並以健康為由命令理查德·施特勞斯辭去國家音樂局局長的職務。所以,理查德·施特勞斯妥協了,給希特勒寫了壹封卑躬屈膝的信。雖然他這樣做是為了保住自己的工作,但法西斯領導人從未給他和他的家人任何特殊的恩惠。

1938

由理查德·施特勞斯作曲、J·格裏戈編劇的歌劇《自由節》首演。這是壹部歌頌和平的戲劇。然而,出於不可告人的政治和軍事目的,納粹當局對它表現出不同尋常的熱情,並讓它連續演出100場,給人以歌舞升平的錯覺。理所當然地,理查德·施特勞斯的創作成了這壹不義之舉的宣傳材料,這對他是壹個極大的諷刺。然後,他們兩人合作了壹部歌劇《戴安娜之戀》,這是理查德·施特勞斯的最後壹部歌劇。

1939

戰爭爆發時,理查德·施特勞斯對納粹毫無意義。在加米施,他拒絕讓德國散兵遊勇住在家裏。結果,他的猶太媳婦愛麗絲和她的孩子被驅逐出德國。1941年,理查德·施特勞斯壹家獲準定居維也納。他在那裏寫了第二圓號協奏曲,風格似乎又回到了青年時代同類作品的模式。在維也納,為了保護自己,他與納粹頭目b·馮·西拉聯系頻繁。1944年6月,雖然官方不鼓勵慶祝理查德·施特勞斯八十大壽,但西拉等人以私人身份舉行活動。理查德·施特勞斯曾表示,他不會在戰爭結束前首演《戴安娜之戀》,但他被朋友克勞斯說服在8月的薩爾茨堡音樂節上演出。

1945

春天,理查德·施特勞斯為23種弦樂器譜寫的《變形記》,似乎是對他半個世紀音樂生涯的回顧。1945戰爭後,理查德·施特勞斯和他的妻子流亡到瑞士。由於他不光彩的歷史,他的名字被列在納粹消滅法庭的名單上。在此期間,他寫了雙簧管協奏曲和其他木管音樂。1947年,英國舉辦理查德·施特勞斯音樂節,邀請他到倫敦居住壹個月,並指揮演出自己的作品,非正式地部分恢復了他的聲譽。1948年,納粹滅絕法庭正式宣布允許他返回德國。1949年5月,理查德·施特勞斯拖著病體回國做大手術,他帶走了最後四首藝術歌曲。他趕上了六月份為他八十五歲生日舉行的慶祝儀式;八月,心臟出了點問題。1949年9月8日,他無痛離世。臨死前,他喃喃地對兒媳說:“死亡就是這樣,就像我的書《死亡與凈化》。”

作品風格

理查德·施特勞斯的作品多為歌劇或詩歌。他的戲曲音樂沒有戲曲的文字和劇情那麽吸引人,顯得有些蒼白沙啞。浪漫和流行的藝術觀點似乎沒有在他的歌劇形式中找到理想的結合點。但他的音樂作品在藝術效果和藝術質量上,並不亞於李斯特交響詩之後的其他同類音樂。他發展了自己的標題音樂“詩在音樂中,表達在音樂中”,形成了自己真正的風格。

性格評估

理查德·施特勞斯的音樂詩是將19世紀末偉大管弦樂隊豐富的音色和聲學與激發作者創作靈感的詩歌、傳說甚至哲理相結合,創造出壹個新的藝術仙境。在他的作品中,我們似乎聽到了天才的聲音,他用活生生的音樂語言說話、寫詩、畫畫。

理查德·施特勞斯的壹生充滿了戲劇性,但他的藝術卻像南歐溫暖的陽光壹樣純凈歡樂。隨著尼采對音樂家的崇拜,似乎“我聽到了更深沈更強烈的前奏,更不羈更神秘的音樂,耳邊響起了超德的音樂。”在清澈的海天之下,不會褪色,不會蒼白,不會朦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