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勵志格言 - 曼瑟·奧爾森有哪些名言?

曼瑟·奧爾森有哪些名言?

當群體較小時,群體的利益與每個個體密切相關,個體有自發為之努力的動力,即使沒有激勵或低激勵,也能實現群體的公共利益。

當群體足夠大時,個體的行為對群體的公共利益影響不大,只要有公共利益,個體就可以“搭便車”。因此,個人缺乏為公共利益工作的動力,需要激勵和獎懲機制來規範和引導自己的行為。

只有獨立的和選擇性的動機才能激勵理性的個人在潛在的組織中采取有組織的行動。換句話說,只有當行動產生的利益惠及特定組織時,才會有人加入該組織並長期存在。這意味著個人願意共同提供私人物品,而不是公共物品。

公共選擇理論的主要創始人曼瑟·奧爾森

作為公共選擇理論的主要創始人,美國馬裏蘭大學的曼瑟·奧爾森教授無疑是當代最有影響力的經濟學家之壹。他的學術貢獻遠遠超出了經濟學的範疇,對政治學、社會學、管理學等社會科學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

基本內容

1998年2月9日,奧爾森在辦公室外因心臟病發作去世。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索洛(Robert Solow)在聽到這個令人悲傷的消息時說:“我們大多數人都相當相似,知道其中壹個就意味著知道壹切。但是曼瑟不壹樣。他是獨特的。這讓我們更加懷念他。”

奧爾森的獨特之處在於他堅持研究集體行動。他壹生都致力於這樣壹個問題:為什麽個人的理性行為不能產生集體或社會的理性結果?奧爾森看到的是亞當·史密夫“看不見的手”的失敗。

奧爾森有三部代表作:《集體行動的邏輯》(1965)、《國家的興衰》(1982)、《權力與繁榮》(2000),這是他在猝死前剛剛完成的。集體行動的邏輯成功地推翻了正統群體理論認為有共同利益的人會自願自動組織起來采取集體行動以實現共同利益這壹沿用多年的“公理”。然而,奧爾森教授並沒有停止對集體行動的研究。就像生物學家先研究生物再研究物種壹樣,奧爾森先分析個體與群體的關系,再研究群體與更高層次的社會和國家的關系。1982出版的《國家的興亡》集中了奧爾森的研究發現。這本書出版後立即受到廣泛關註。1983年獲得美國政治研究所頒發的克萊姆獎,並被翻譯成十余種文字,介紹到多個國家。本文重點介紹了《國家興亡》中的主要學術觀點。

有人認為奧爾森的寫作風格很像某些偵探小說。偵探小說通常以壹個令人震驚的案件制造懸念,然後引入幾個有犯罪動機的可疑分子,而其中壹個似乎最不可能犯罪。然而,在那些可疑的因素被壹壹排除後,讀者終於看到,這是最不可能作案的壹個。國家的興衰也有類似的結構。奧爾森首先提出了這個問題:為什麽二戰滿目瘡痍的德國和日本在戰後創造了快速的經濟奇跡?為什麽像美英這些受戰爭影響較小的國家經濟不景氣?是什麽原因造成了如此大的反差?大多數經濟學家心目中的“可疑要素”是:資本積累、技術進步、人力資源等。在逐壹討論並排除這些因素後,奧爾森的“主要人物”最終以黑粉色出現。“他”不是別人,正是集體行動邏輯中的“英雄”——壹個搭便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