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往老師在講班級管理、課堂管理的時候,都會講到嚴格。很多老師會搬出“嚴是愛,松是害”這幾個字。現實中真的是這樣嗎?觀察很多老師發現,凡是有經驗的老師,或者上課比較好的老師,管理都比較嚴格。但是多嚴格,到什麽程度,說辭就不壹樣了。
眾所周知,良好的紀律和秩序是學習的重要保證,但如果壹味強調嚴格,課堂就會失去應有的靈活性和敏捷性。學生的所作所為都是在老師的指令下進行的,可以保證秩序,但不利於學生思維的發展和進步。
嚴格的管理是剛需,在這樣嚴格的基礎上去愛也是很重要的。“深愛”更強調民主與和諧,因為壹切都是為了學生的發展。完全沈浸在嚴格的環境中,教育很難有活力,學生的思維發展也受到限制,導致學生習慣了老師的盲目灌水,沒有主動學習的意識和習慣。
好的課堂需要精心的培養,學生的發展也是如此。課堂上的好習慣是需要不斷培養的,長期下來才能培養出高的學習質量。學生的發展是教育的出發點和最終目的,思維的發展是學習和進步的重要基礎。要重視學生思維的培養,就要改變學生唯諾諾的學習模式,讓學生敢於思考,會思考,有主動學習的意識,有探索合作交流的願望。
(2)嚴是行動,愛是理念。
嚴是“先發制人”,愛是“後發制人”,所以要在愛的層面上行動。我們做壹件事,理念是先導,行動只是執行。所以要不斷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時時學習,處處學習,終身學習,不斷刷新認知體系。
現實中,有些老師對學生要求過於嚴格,可以用“時時”“處處”來形容,壹點也不好放松,阻礙了學生的發展,導致學生壹會兒唯命是從,壹會兒唯命是從,沒有絲毫主見和質疑精神。其實只要班級整體有序,就可以適當放松上課,解開壹人滿堂灌的模式。讓學生有壹個安靜穩定的相對寬松的環境,學會思考,學會質疑,學會提問,學會解決問題,完成思維的發展和進步。
無論如何,在班級管理或者課堂管理上,前期還是要嚴格的。中期習慣固定成型後,在習慣規範的基礎上尋求學生的進壹步發展,後期再重點培養學生的學習品質。好在教育永遠是壹種人學,不存在拋物線式的發展階段或曲線。畢竟,人類的增長是可持續的、動態的。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光有愛情不壹定是好的教育。只有智慧的愛和愛的適度,才能使真正的教育發生。這個概念就是愛。在實踐中,還是要有壹定的教師威信,與學生保持壹定的距離,時刻牢記自己的教師身份,並恰當地運用這個身份完成自己的職責。
(3)寬嚴相濟,鐵面無私。
壹個長期在課堂上板著臉的老師,可能很難培養出活躍的課堂,也很難培養出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專制型教師擅長“壓制”和“控制”,而不是放松學習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註重學生內在成長機制的培養,很難培養出更高質量的學生。我們都應該避免成為專制的老師,以自我為中心的狀態對學生是不好的教育。
很多時候,我們忙於教學,往往容易忽略那些無言的教育。比如班裏有人不練,他就當著學生的面罵人,暴露老師本身素質低,給了錯誤的指導。即使學生將來成為老師,他們也會犯同樣的錯誤。多麽典型的例子!
寬嚴相濟是教師應該追求的壹種職業美,符合儒家的中庸之道:不偏不倚。所謂恰到好處,嚴格到壹定程度,適當減少管理層面上的精力,加大培養學生思維的力度。這樣就會和之前的嚴格形成壹定的對立,狀態會有所放松。我的班級將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新知識。當然,這也有弊端。不排除有些學生必須強制學習,因為他們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沒有主動學習的良好意願,甚至還沒有學會學習。對於這類學生,老師需要實施壹定的“威權”政策,提出硬性要求,督促他們完成。豐富多彩的課堂也要求老師區別對待不同的學生。
綜上所述,教育中的嚴與愛是既對立又統壹的,只有恰到好處,才能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