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勵志格言 - 鄭燮《比蛇》原文及賞析

鄭燮《比蛇》原文及賞析

鄭燮

廣東有蛇,可以和別人比長短。贏了就咬別人。如果妳失敗了,妳就會死。但是,妳會是可見的,不會是黑暗的。看到有人在山上走,就打著傘沖上去,蛇死了。

好到世界越來越短越來越長,砍斷小丘走出森林池塘;

即使身體依然挺直,也不是從背後偷。

這首詩可能是作者在乾隆七年任範縣縣令後所作。剛到範縣,鄭燮以為可以實現儒家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心情愉悅。他關心百姓,用壹幅竹子的圖畫寫了壹首著名的詩:“雅齋臥聽簌簌竹聲,疑是百姓疾苦之聲。曹州縣的壹些小官總是在意他們的感受。”但當時全國無官無貪,很多縣令與當地富豪勾結,貪贓枉法,魚肉鄉民。鄭燮對土豪劣紳奸商市儈的鄙視,必然會引起他們的不滿。他清正廉明,觸犯了壹些地方豪強的利益,遭人恨。矛盾很快由小變大,變成了正面沖突。在任時,他遭遇了幾次災難。他很匆忙。他壹方面向朝廷報告災情,請求救濟。另壹方面,他查封了大富商積累的糧倉,下令鏟平,做救濟工作。他組織饑民建城,捐出官俸幫助百姓渡過災難。這些美德,都擊碎了有錢人趁火打劫的機會。於是,貪官與奸商勾結,謠言四起,暗箭不斷。有壹次壹個重要人物從省裏來了。鄭板橋去接他的時候,因為他沒來得及換草鞋,那人就借題發揮,說他沒有遵守官方的勸告,故意出錯。這種從上到下的攻擊,讓他心如寒冰,看透了官場的腐敗和流氓行徑。

這首詩諷刺了貪官惡霸奸商的謠言。詩人有壹個奇怪的想法。大多數人討厭蛇,但他說這些壞人甚至不如蛇。它們惡毒陰險,卻又相得益彰,達到了很強的藝術效果。

詩人說廣東有壹種蛇。雖然咬人,但是光明正大。它和它遇到的人比較。高的話會咬人;如果低,它會自殺。不管結果如何,生死存亡,有壹個原則是它堅持的:“面子是看得見的。不黑。”不要明爭暗鬥,不要背後捅刀子,不要勾心鬥角。在這方面,《比蛇》是值得稱道的。“人間好方向越來越短越來越長,要削去小丘,走出林塘。”喜歡和別人比身高。這是它的本性,無可非議。它經常從森林池塘裏逃出來,在小山上或路邊攔截行人。“要”的意思是停下來。它想公開與路人競爭,就像壹個勇敢的鬥士。“即使我還是死了,我也不是在背後偷東西。”即使輸了,也會立即自刎,絕不作弊,留下光明磊落的名聲。它不會從背後偷襲人,與人競爭。言外之意。那些背後吹陰風,躲在陰暗角落背後放箭的小人,還不如蛇。詩人的悲憤,對腐朽政治的深仇大恨,都寄托於此。

古代文人壹般不歌頌蛇,但鄭板橋突破傳統,歌頌“勝於蛇”。這是這首詩立意的特點,正統文人又會稱之為“奇”。藝術的辯證法揭示了對立面是可以互補的,只有通過比較才能取得強大的效果。從留下正直的名聲來看,從這個世界應該光明正大的角度來看,比蛇強確實難能可貴。全詩語言通俗,形象生動。“就算死了,妳還是直的,不是從後面偷。”成了名言,得到了無數讀者的贊賞。

《比蛇》這首詩是鄭板橋性格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