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利子的印度名字叫陀度,也叫謝裏洛,中文翻譯過來就是靈骨、身骨、體。是壹個人火化後留下的水晶。但是遺物和普通死人的骨頭完全不壹樣。其形狀千變萬化,有圓形、橢圓形、蓮花形,也有佛像或菩薩形;它的顏色有白、黑、綠、紅,也有各種顏色;有些遺物像珍珠,有些像瑪瑙和水晶;有些是透明的,有些是明亮的,就像鉆石壹樣。
白色遺物是骨頭,黑色遺物是頭發,紅色遺物是肌肉,也有綠色或五色遺物。
根據經文,舍利子是由壹個人通過練習紀律、決心和智慧,加上他自己偉大的意誌而獲得的。它非常稀有和珍貴。比如佛祖涅槃後,燒掉的舍利子多達壹石六鬥。當時八個國王爭奪佛祖舍利,每人分得壹份。他們把佛祖的遺物帶回自己的國家,建造佛塔供人們觀賞和朝拜。此外,在家的有成就的僧人和信徒,死後也可以得到舍利子。比如中國的六祖慧能,現代的大師弘毅、尹光、太虛、張嘉都留下了相當數量的遺物。
遺物的種類壹般分為全身遺物和碎體遺物。全身舍利不需要火化,但全身不會腐爛。這叫全身舍利,又稱身菩薩;破碎的遺物是火化後的遺體。但也有壹些舍利子不是從人體中變化出來的,比如從天上或地下跑出來的,或者從油燈或鮮花中誕生的,也有壹種舍利子是誠心供奉的,從舍利子中重生的。在浴佛功德中,舍利子分為:1。活佛舍利,又稱身骨舍利,是佛陀的遺骨;二是法器舍利,又稱法器舍利,指佛陀留下的教法和戒律。
這件遺物的種種現象表明,它不可能是壹塊石頭。結石的主要成分是鈣或金屬鹽沈積,形狀與鱗片相似,易碎。這些東西在高溫下會變成粉末狀的氧化物。患結石病的人有幾千萬,但只有修行者才有舍利子。大德的舌、心等沒有骨頭的軟組織也可以火化形成遺物。甚至念佛鸚鵡的舌頭也能變成遺物。更何況體內結石數量極少,否則會危及生命,但有時遺物數量極其驚人,顏色形狀各異。
有些遺物極其堅硬,用錘子壹敲,鐵砧就陷下去了,沒有任何損傷。不僅是給常年吃素的和尚,也是給皈依壹年,勤於修行的和尚。焚化後,他們的骨頭上也出現了遺物。
當然,有些所謂的“遺跡”真的是沒有被完全焚燒的骨頭和牙齒,但石頭是不可能被焚燒後成為“遺跡”的。壹些人以科學的名義將遺跡解讀為石頭。其實這種對大眾的欺騙,這些所謂的科學其實就是“偽科學”。
有些遺物極其堅硬,用錘子壹敲,鐵砧就陷下去了,沒有任何損傷。有些遺物會長大,生出小遺物,等等。這些是現代科學所能猜測的嗎?2002年2、3月間,陜西扶風縣法門寺供奉的佛指舍利赴臺灣省巡回演出,引起巨大轟動。為確保佛指舍利在運輸和遊覽過程中萬無壹失,兩岸有關方面制定並采取了極為周密的安全措施——在為潭城(放置佛指舍利的鍍金銅塔,重63公斤,高134厘米)安裝重達270公斤的防彈、防火、防震玻璃罩的同時,兩岸佛教界人士400余人, 抵達臺灣後,從機場到佛指專用的臺大體育館,壹路上有65438+萬信眾迎接,可謂空巷壹片; 佛指所在的佛塔亭內安裝了紅外傳感器和攝像頭,可以隨時監控情況;同時,由大陸24名僧人和臺灣省120金剛組成的達摩團,配合其他相關人員組成四道屏障,提供24小時護送。這壹切都說明佛指舍利的珍貴和重要!
有什麽佛指舍利如此勵誌感人?
舍利是指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佛死後火化後留下的遺體和珠飾寶石狀制品。據說2500年前,釋迦牟尼涅槃時,弟子們在火化他的遺體時,從灰燼中得到了壹塊頭骨、兩塊骨頭、四顆牙齒、壹根中指骨舍利和84000顆珠狀真舍利。這些佛祖遺物被信眾奉為聖物,爭相供奉。在歷史的風雲變幻中,大部分文物都丟失、湮滅、毀滅了。幸運的是,1987年,法門寺地宮中發現了許多唐代古物,其中發現了世界上唯壹的佛教遺物。出土時,佛指屋用五折信包裹,高40.3毫米,重16.2克,微黃,有裂紋和斑點。據史料記載,唐代此舍利“長壹寸二分,上直下折,高低不壹,三面平,壹面略高,中間有隱痕,色微青如雨,細滑,髓大,上下相連”。記載與實物壹致,但因為在液體中浸泡了幾千年,顏色已經發黃。
在上述提到的遺物中,珠狀遺物的產生至今仍是壹個謎。這種舍利子並不是虛無縹緲的傳說,因為在現代佛教修行者中,這種現象在死後火化時也有發生,雖然很少。筆者有壹篇報道在晚報1994年7月20日來自江南晚報:82歲的蘇州靈巖山寺法音法師圓寂火化後,收到無數五色舍利子,壹塊水晶玻璃,牙齒也沒壞。特別奇怪的是,火化後,它的舌根依然完好,顏色為銅金色,堅硬如鐵。敲擊時,其聲如鐘,清脆悅耳,難得壹見。
火葬不僅是壹個燃燒的過程,也是壹個融化的過程。上述串珠舍利鑄造在器身的哪些部件上?我們普通人,有些人死後火化也能產生壹些遺物嗎?有人分析,佛教中壹些修行者之所以能出舍利子,與他們長期吃素、喝山泉水有關。蔬菜和山泉富含各種礦物質。經過幾十年的積累,人體各個部位都有很多內容。火化後,遺物被“提煉”。這種說法是否正確,需要進壹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