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1946的春天就認識他了。日本投降後,延安的中國醫科大學奉命遷往東北。途經張家口時,因國民黨反動派發動內戰,暫時與我校合並。當時他是20班的學生。大家評價他很有活力,很聰明,多才多藝,是學生會的宣傳部長。但在我的記憶裏,那時候他還是個“土包子”,不久他們就去了東北。1954年在蘇聯再次見到他時,曾經的“土包子”變成了溫文爾雅的學者。當我在70年代再次見到他時,他已經是北京有名的胸外科專家了。在以後的針灸麻醉學術交流中經常見到。他親身經歷了針刺麻醉下的闌尾切除術,他的孩子也是在針刺麻醉下剖腹產出生的。可以算是難得的親自品嘗梨的味道,推動針刺麻醉研究的專家。然後到了80年代,在中日友好醫院,他是院長,我是他的下屬。但給我留下深刻記憶的不是辛之前的生育年齡,也不是辛當院長時的生育年齡,而是他當院長後在科研合作中親身經歷的兩件事。壹個是“關於Kecan7851的研究”,另壹個是他的“電化學治療癌癥”。
因為我們都經歷過革命戰爭年代的鍛煉,都是黨和人民派到蘇聯深造的留學生,也都經歷過文革的非常時期。如今,在改革開放的大時代,科研春天的到來讓我們有了積極投入的欲望。如何在新形勢下開展科研,成為我們共同的問題,自然而然走到了壹起。
當時,改革開放的浪潮已經沖到了科研領域的科研體制改革上,體現在科研選題和科研經費的籌措上。自選課題自籌資金已經成為壹種時尚。曾經是中日友好醫院第壹任院長的新順應潮流,開始考慮是否有可能引進壹種民間醫生劉和劉同慶使用多年、名為“艾可7851”的抗癌藥。藥品收入的壹部分可以作為科研經費,這是壹種經費有保障,見效快的工作方式。他建議我參加這項工作,我愉快地接受了他的建議。可以說是在他的指導下,我踏入了癌癥研究的大門。
但是如何開始呢?首先要搞清楚是什麽藥。當時合作者不肯明確告訴我們,我們也不能盲目動手,直到查清為止。我們做什麽呢我們把這種藥拿到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請他們用當時最先進的中子活化技術幫我們分析。當我了解到這是壹種由銅鐵化合物與壹些中藥結合而成的“抗癌藥物”時,我對它產生了興趣,因為它是中西醫結合的產物。如果真的有效,對其機制的探討是很有意義的,可以作為博士生的論文題目。課題組副主任技術人員邵和主任技術人員杜浩平立即對該藥進行了毒性試驗。我和遲永春副研究員帶領技術人員做了壹個該藥對荷瘤小鼠抗腫瘤作用的實驗,很快得到了壹個皆大歡喜的結果。該藥無明顯毒性,但確有壹定抗腫瘤作用。能否在中日友好醫院門診試行,需要醫院領導批準。幸運的是,當時的總統陳紹武是壹位開明的總統,是壹位熱心改革開放的先驅。在他的領導下,很快就通過了。以馮二祿主任醫師和劉同慶主任醫師為首,開始在中日友好醫院門診部治療病人。辛綠玉教授親自檢查了大門。他是多年從事癌癥醫療和科研的權威專家。如果能得到他的肯定,無疑是可信的。他要求對每壹位患者都要進行嚴謹、細致、客觀的觀察。認真關註每個患者的“療效”和“毒副作用”。我和遲永春繼續進行“科燦7851”抗腫瘤作用及機制的動物實驗。從不同層面證實了“科燦7851”的抗癌作用及機制。包括:1,對癌細胞的直接殺傷作用,癌細胞絨毛的脫落,殺傷過程中對癌細胞細胞核、細胞質、線粒體、異染色質的損傷,直至癌細胞的解體破壞。2.癌細胞DNA合成受到抑制,導致癌細胞DNA含量降低,倍性圖峰值明顯左移,癌細胞分裂指數降低。3.從基因層面,可以增強抗癌基因,抑制癌基因的表達。工作進展迅速而順利。
不得不承認,這個作品能有機會進入中日友好醫院的大門。沒有辛酉月教授敢於突破傳統阻力的無私無畏精神,是不可能的。經過十年的臨床觀察和實驗研究,並不是壹帆風順的。有各種各樣的批評,有好的也有壞的。但在辛的帶領下,及時解決各種問題,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毅力,給了課題組信心和力量。這個“Kecancer 7851的臨床療效和實驗研究”獲得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進步二等獎1990。3月,1991作為第三類抗腫瘤中藥上報衛生部藥品監督管理局審批,並給予“同意開展臨床研究”的批示,明確註明需要補充的材料。大家都很開心,因為這是對我們過去十年努力的肯定。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沒有走下去。隨著陳紹武院長的去世,劉同慶離開了中日友好醫院,這項工作也就停止了。如今,劉已帶著遺憾離開了。劉同慶回到安徽老家,得到了當地的支持,並在當年重復實驗,得到了類似的結果,被允許用於臨床,並已見到效果。我相信他遲早會成功。
還有壹件事就是辛育齡在努力爭取的“電化學治療癌癥”。受國際學術交流的啟發,這是他研發的壹種癌癥治療方法,治療了數萬名癌癥患者,尤其是血管瘤患者,為眾多面部血管瘤患者送去了美麗和快樂。雖然我不是這項工作的具體參與者,但我是整個過程的“見證者”。在十幾年的過程中,我被他的積極探索、刻苦學習和堅持不懈所感動,成為了這項工作的“誌願者”。我幫他接待過很多國家來醫院治療的癌癥患者;曾赴德國、波蘭、丹麥等國參加學術交流;他在澳大利亞第壹屆和第二屆世界癌癥大會上做學術報告,我幫他做英文翻譯。他曾經去印尼和泰國講課,治療癌癥患者,也盡力幫助自己的研究生解決問題。
在這個過程中,我逐漸形成了對這部作品的壹些看法。在我看來,他的“電化學治療癌癥”的名字應該改成“電針治療癌癥”。將其屬性歸入祖國針灸治病範疇更為恰當。應該算是在大量科學實驗和數萬次臨床實踐的基礎上,在針灸領域取得的突破性成果。電針可以科學有效地治療腫瘤,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現在已經成功實現了。進針可以精確定位,可以選擇刺激強度、作用時間、治療範圍,可以可視化治療效果。這在過去的針灸治療疾病中是從未有過的。在針灸領域,針灸麻醉曾經震驚世界,現在針灸治療癌癥應該也有壹定的震撼效果!從治療思路的形成到電腦控制治療儀器的誕生,再到使用的針電極和完善的操作程序,這難道還不足以說明它是針灸治療領域的壹次飛躍嗎?
雖然這壹成果受到瑞典學者B.Nordenstrom將針狀電極插入腫瘤殺死腫瘤細胞的實驗結果的啟發,但辛子躍同誌能夠如此迅速地形成研究思路,研制出具有中國特色的儀器,成功地進行了動物實驗,並迅速應用於臨床,也是由於他的固有知識和學術思維模式。這要歸功於中醫這個大寶庫。因為辛子媛是在中國的土壤裏成長起來的專家,有著豐富的腫瘤治療經驗,對針麻下肺外科有著深刻的認識。這些都對他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這種影響會本能地反映在他的醫療實踐中,也必然會反映在他的“電化學治療癌癥”中。事實上,他在發展中醫的道路上大步前進,取得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科研成果。應該說辛子元研發的電化學癌癥治療儀是電針治療儀的壹次飛躍,使用的電極是針類工具的壹次發展。穴位屬於傳統針灸中的阿是穴,類似火針敷貼的定位。但是火針只能限制在壹個點上,電針的範圍可以隨意調整。火針無法量化,但電針的強度由妳決定。但這部著作從壹開始就被定位為從國外引進的治療方法,忽略了其在祖國針灸領域的性質,因此未能被中醫針灸界所了解、理解、認可和重視。在寫這個故事的時候,我整理了自己的觀點,和辛綠玉教授進行了坦誠的交流,很高興得到了他的認可。相信會逐漸得到針灸界同仁的認可。